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发现现有两栖类10种,其中古北界1种,东洋界6种,广布种3种;爬行类19种,属于古北种2种,东洋种8种,广布种9种,研究表明,皇甫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东洋界属性及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1998年3月底到5月,对四川省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兽类有63种,分属7目25科51属63种。其中,东洋界有31种,广布种有22种,古北界有1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种,回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2种,我国特产动物有14种。列入IUCN红皮书名录的有8种,列入CITES附录I的有7种、附录I的有7种、附录I的有8种。分析其区系特征,表现为东洋界种类占优势,珍稀兽类较多,特有种类比饲较大。按生态类型分析,表现为小型兽类较多,水栖种类较少。按生境分析,以山地疏林灌丛区和同叶林区的种类最丰富,而针同混交林区和河谷疏林灌丛区的种类较少,水城环境种类最少。  相似文献   

3.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发现现有两栖类10种,其中古北界1种,东洋界6种,广布种3种;爬行类19种,属于古北种2种,东洋种8种,广布种9种,研究表明,皇甫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东洋界属性及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对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5次调查.经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保护区共录有兽类79种,隶属于8目23科59属,动物区系主要为东洋界(58种,占保护区种总数的73.4%);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3种,Ⅱ级13种;列入CITES附录和IUCN受危(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分别为15种和29种;我国特有种23种.  相似文献   

5.
四川宁南县俱乐河流域近期被国家批准进行水电规划,为此我们对该流域的两栖爬行动物作了专项调查。采用线路统计法,统计与分析采集的数据。结果表明,该流域共发现两栖爬行动物3目14科26种,其中两栖类动物有2目9科14种,爬行类动物1目5科12种;该流域内两栖爬行动物均为东洋界种类的分布,分布类型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为主。根据流域两栖类栖息的生态特点,其生态环境划分为流水、静水、陆地(含陆地-流水、陆地-静水)等,分布的种类较为均衡;爬行类栖息的生态环境划分为林地、灌草丛、田地等,其中灌草丛生态类型是该流域爬行类主要的分布区域。该文预测分析了该流域水电规划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2010年至2011年利用夹日法、样线法和访问法对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结合文献,确认该保护区现有兽类80种,隶属9目25科,其中62种为东洋种,9种为古北种,9种为广布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IUCN红色物种名录受威胁物种17种,CITES附录Ⅰ物种9种,附录Ⅱ物种7种及附录Ⅲ物种5种。针对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兽类资源,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记述了分布于蟒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有2目3科4属4种;爬行动物有3目3科4属4种。其中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 Boulenger)为蟒河自然保护区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高鼻羚羊     
郭光普 《生物学教学》2009,34(1):M0003-M0003
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见封面及封底图1~2),又叫塞加羚羊、大鼻羚羊、马可波罗羊。属于偶蹄目牛科塞加羚羊属,是藏羚羊的近亲,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历史上,这种动物在我国新疆地区曾有分布,但由于自20世纪50年代起组织的多次综合及专项调查均未发现,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中被列为地区绝灭,列入中国七大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CR级(极危级);并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Ⅱ。  相似文献   

9.
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5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纪录到鸟类164种,隶属16目42科96属,其中冬候鸟84种、夏候鸟30种、留鸟38种,旅鸟12种,分别占51.22%、18.30%、23.17%、7.32%;古北界种类87种(占52.5%,另有新北界种类1种),东洋界种类43种(占26.9%),广布型种类33种(占20%);国家Ⅰ级保护种类6种,国家Ⅱ级保护种类29种。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为3.991 0,均匀性指数(Pielou)为0.542 4。通过对该区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摸清了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生存现状、类型、分布,从而研究洞庭湖的鸟类资源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 195 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开始到 2 0 0 0年底 ,我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 12 76处 ,总面积达 1.2 3亿公顷 ,占国土总面积的 12 .4 4 % ,其中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 15 5处。其中长白山、神农架等 19处自然保护区已加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2 1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6处被列入“东亚—澳大利亚涉禽迁徙网络” ;4处被列入“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现将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以下分类简介 :类型 名  称 建立时间 保护对象位置 所属部门以 保 护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苍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方法:采用分带调查法和经典分类学研究方法对苍山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鉴定。结果:通过实地调查,结合以往资料,共记载该保护区大型真菌2亚门,5纲,50科,114属,279种。结论:苍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其中以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鸡枞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等野生真菌较为著名,经济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对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现存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89种,隶属于27目、75科、185属,包括两栖类34种,爬行类49种,鸟类145种和哺乳类61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5种.分析了保护区的动物区系特点、生态特点、动物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与建议,为保护区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锐齿栎是秦岭中低海拔区域的主要树种之一,对秦岭佛坪、长青和太白山北坡三个区域分布的锐齿栎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佛坪自然保护区,锐齿栎分布范围最大,个体数量多,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落叶阔叶林将是该区域将来的主要组成类型,锐齿栎和化香树等阔叶树种将成为该区域将来的主要组成成分.(2)在长青自然保护区,锐齿栎分布范围大,个体数量多,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针阔混交林将是该区域将来的重要组成类型,锐齿栎、铁橡树和华山松等将成为在群落中具有明显优势的树种成分.(3)在太白山北坡,锐齿栎种群分布范围很小,个体数量和幼龄个体较少,种群结构趋于衰退,该地区的锐齿栎林很可能在将来被其他类型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室内标本鉴定和查阅整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毒蕨类植物的种类、分布、有毒成分及其利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毒蕨类植物有5科5属7种,均为小毒,占蕨类总数的6.4%,有药用、食用、观赏等多种用途。本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太白山有毒蕨类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包旅游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太白山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背包旅游者的安全管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背包旅游者基本都对背包旅游有较广泛的了解;"南坡——汤峪"之间线路是背包旅游的主要线路;安全事故的因素复杂多样,个人自身因素、自然环境(天气)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保护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通讯信号、道路标示、安全教育、安全设施等方面的问题;背包旅游者对安全管理的满意度一般,保护区的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梵净山生态旅游发展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提供推动力。是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梵净山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对其生态容量进行了评估。认为梵净山生态旅游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献的整理分析,初步确定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共25种,隶属于11科19属.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共7种,其次为蝶形花科和苋科,各有4种.从来源看,有16种来源于美洲,其他种则分别来源于欧、亚、非等地区.并对这些种的分布现状、主要危害、传入途径、扩散机制以及防治措施作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福建罗卜岩保护区闽楠群落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海拔梯度为一维资源位,对罗卜岩保护区闽楠群落的8个主要伴生树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群落中的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值均普遍较大,优势种群之间处于资源共享局面,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