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历史演义小说,人们往往注意到余象斗《三国志传评林)和《列国志传评林》相对浓厚的史传结构和笔法,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另一种文学因素——喜剧情节的展示与描写。在喜剧手法上,《列国志传评林》在《三国志传评林》的基础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但由于《列国志传评林》作为《三国志传评林》在商业利润驱使下最早产生的列国志小说的效颦之作,艺术上比较粗糙,因而其在喜剧情节的经营上呈现出某些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红拂是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一个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不断改写中产生了变化。张凤翼的《红拂记》、凌濛初的《北红拂》和冯梦龙的《女丈夫》都是以红拂为主角的作品,并对红拂的形象和相关的情节进行了改编。通过对这四部作品的分析,可见红拂由一个有胆有识的侠女演变为了具有聪明才智、功利心和英雄气概等丰富特点的奇女子,其形象也变得越来越饱满。红拂的形象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其形象内涵的独特性,其形象不仅表达了文人对封建礼教的抨击,还体现了文人对得到赏识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以“志异”而著称的《聊斋》,它的情节不仅曲折多变、引人入胜,而且十分独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蒲松龄善于在情节构思中将虚幻性和现实性交融的缘故。 虚幻性情节要给人以“假中见真”的艺术感受,就不是可以任意编造的,它既要遵循人物的性格逻辑,同时也要合乎幻想世界的“客观”逻辑。在《聊斋志异》中,虚幻性情节和现实性情节常常是穿插、交错起来的,互相推  相似文献   

4.
《玄怪录》中的许多故事成为明清小说的材料来源,如《杜子春》、《张老》被改编为拟话本,收入《三言》,《郭代公》、《刁俊朝》的情节被《西游记》、《醒世姻缘传》等长篇小说袭用。由文言小说嬗变为白话小说,艺术形式与风格大为改易。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及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创作无论从质到量都呈现出大的发展,许多著名作家如刘心武、王蒙、汪曾祺等人都尝试运用这一文体进行创作。在理论方面不仅接受了“立意新颖、情节完整、结尾惊奇”三原则,而且独有所创。微型小说创作出现系列化的新发展趋向,涌现出了《芸斋小说》、《钓人的孩子》等具有总体冲击力的系列小小说。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悲剧史上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阐释了悲剧的理论,他对悲剧的情节似乎"情有独钟",将其列于悲剧六大元素之首。《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民间叙事诗,亦是著名的悲剧。本文将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对《孔雀东南飞》的情节加以分析,试检验情节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现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无论是他的长篇巨著还是短篇小说,都受到国内众多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从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一支给埃米丽的玫瑰》和《沃许》入手,希望能围绕小说中展现的社会冲突、宗教文化以及叙事情节等方面,对其小说罪与罚的情节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8.
莫言谈到自己的小说创作时曾坦言:“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将其视角进一步打开,也就是“用中国人的方式,讲中国人的故事。”莫言创作的小说《普通话》,恰好验证了这一说法。在缜密的构思中融入出彩的细节,在多角度的对比中刻画人物,在叙事铺陈中“虚实点染”,在情节发展中“推波助澜”,小说《普通话》的这些特点无不烙上了“中国式”的印记,也彰显了莫言小说的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9.
署名“西周生”的小说《醒世姻缘传》 ,向来被视作格调不高的作品。笔者以为 :首先 ,《醒世姻缘传》的主旨是宣传理想姻缘 ;其次 ,《醒世姻缘传》“恶姻缘”的前因后果种种皆为人所为 ,所以警世的用意显而易见 ;其三 ,《醒世姻缘传》语言优美 ,描写细腻 ,人物刻画生动 ,堪称佳作。同时 ,它描绘了 17世纪山东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颇有深度。因此 ,该书不应进入“格调低俗”作品之列。  相似文献   

10.
清初刘璋《斩鬼传》对李百川《绿野仙踪》的创作有一定影响,而这一关系却被学术界所忽略。李百川的自序其实已经告诉他阅读过《斩鬼传》;而书中有两则情节直接取自《斩鬼传》。外证和内证材料充分证明了李百川对《斩鬼传》的刻意借鉴和模仿。这一发现能够促进我们对两部小说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是新文学刚刚草创的五四时代的产物,而五四时代,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一清二楚的。1923年,郁达夫就把他的著名散文《还乡记》编入小说集《茑萝集》。1928年7月,朱自清说他的《背影》集“其中有两篇,也许有些象小说;但你最好当散文看,那是彼此有益的。”①1935年,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说:“废名所作本来是小说,但是我看这可以当小品散文读,不,不但是可以,或者这样要觉得有意味亦未可知”。这说明五四时期不少人所作的小说,特别是自叙传式的小说,很接近于叙事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若干情节的再探讨黎音在18世纪的中国,作为封建社会精神统治纲领的程朱理学,和这个完全封闭型的社会同步进入了末世,其“存天理,灭人欲”的反人性本质,暴露得更为彻底。在程朱理学横行肆虐的数百年间,不少有识之士曾经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3.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感。"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提高了《西游记》的审美文化价值,《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燕丹子》、《吴越春秋》、《越绝书》是汉代的三部杂史小说。这三部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强烈的复仇愿望并将复仇意识付诸行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秦汉社会中存在的强烈的复仇意识和超越肉体拘执的侠义精神。章通过对三部小说中和《史记》等史书中的同类事件的对比,说明小说如何在情节选择和结构安排上突出复仇主题。  相似文献   

15.
唐代小说《柳氏传》在后世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改编。其中,明代传奇《玉合记》是较为贴近原作且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改编。从《柳氏传》到《玉合记》的嬗变受到文体特征、创作者心态以及时代风气等多方面影响。传奇的庞大体制促使《玉合记》增添人物、细化情节;为满足舞台表演需要,设计更丰满合理、极具巧合性的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增加滑稽内容以适应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由于创作者身份和心态的转变,作品主题由政治反思转变为个人理想寄寓。《玉合记》强调忠义、贞节,歌颂自由恋爱,深受明代时代风气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乡土小说作家萧红,在《生死场》、《呼兰河传》、《后花园》、《小城三月》等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社会的“荒山”和精神的“荒山”,并通过这些“荒山”,揭示了人们精神的荒凉、空虚、无聊、麻木、冷漠和愚昧。而对这些,萧红又总是给以诗意化的处理。这就使她的作品具有了特殊的审美特征:“荒山”的诗意化和诗意化的“荒山”。  相似文献   

17.
中唐时期,传奇小说勃兴,其中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作品很多,最著者有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玄祐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景亮的《李章武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许尧佐的《柳氏传》等。这时期的爱情小说大都取材于高门大姓,尤其是崔、卢、郑、李、王五大士族。小说里的主人公或为这些士族的子女,或为其亲友,有的女主角则为长安名妓或神妖幻化女性。中唐时期为什么会产生许多爱情小说?这些爱情小说又为什么要写士族子女?这有它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从小说自身看,有它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阐扬了儒、释、道三教扬善惩恶的伦理意识 ,并规范人欲 ;三教互补的人格范型 ,决定了好汉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同时三教宗教观念及某些表现形式 ,是小说构思情节、展示人物性格命运的依据和手段 ,在写实的背后又显现出宗教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长征文学作为中国革命战争文学的重要构成,其记录的历史进程与精神财富对中国文学有着历久弥新的价值意义。作为“非虚构小说”,庞贝的《乌江引》具有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特征,其虚实相间的创作笔法成为长征题材的新文本。《乌江引》既是对非虚构文学创作的突破,也是长征文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谈长文短教     
长文短教 ,也是创新教学的一个方面 ,它能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下面我们以高中第三册中的《祝福》为例为谈长文短教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知道 ,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的宗法礼教对她的摧残所造成的 ,我们抓住了这一点 ,紧扣“夫权、神权、族权、政权”这个纲 ,让学生揣摩寻找“四权”统领下的小说情节材料 ;这样整篇小说的情节就带起来了。学生要弄清这一点须深钻课文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就突出出来了。“四权”的含义的展示就比教师讲要形象得多 ,学生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