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网民之间的会话存在图像化倾向。突发事件催生了大量随手拍等碎片化信息。这些时空模糊的碎片化信息通过时空重组和集纳呈现,重构出突发事件的互联网意象。一方面,人们按照特定框架对其进行意义赋值;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定位差异将导致意义赋值行为的差异性。需重新审视随手拍等视频碎片由于时空误读所带来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是现代化治理课题的应有之义,识别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及演化路径,对化解网络舆情、净化网络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对2018-2022年间发生的40个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案例进行分析,考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及演化的必要条件及各因素组合方式,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组态下的代表性案例进行过程追踪分析,进一步探索网络舆情信息生态系统中各信息因子组合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及因果机制。【结果】信息敏感度、网民参与度、技术硬环境是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演化的必要条件,网媒报道量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演化具有重要影响。【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应从做好监测预警工作、规制信息人行为、畅通多元沟通渠道出发净化网络舆情信息生态。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中的网民负面情感是群体性思想、心理、情绪和要求的综合表现,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和排解,极容易衍生公共危机.基于象征互动理论建立互动情境、个体认知、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组成的分析框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对新冠疫情初期网民负面情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后果感知、社会期望文化、央媒议程是影响网民负面情感生成的重要因素.在突发事件中,要从个体的认知上减少公众的怀疑与猜测,要从社会期望上满足公众的需求,要运用主流媒体弘扬社会正能量.这为引导网络负面情绪、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有效实现对突发事件的信息融合,是应急决策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为例,分析突发事件信息多源异构、传播渠道多样、动态时变等属性,从情报学视角探讨应急决策全流程各阶段的信息融合需求,构建面向应急决策需求的多层次信息融合整体框架,从基础数据层、特征内容层、决策服务层剖析应急信息融合中的具体问题,提出面向应急需求的信息融合实现途径。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面向决策的信息需求分析,为突发事件大数据融合系统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分布的马太效应指的是少数作者生产大部分信息,该效应曾被一些文献统计资料所验证。本文随机抽取强国论坛讨论区的部分网民及其帖文数量作为样本,通过对网民数量、发帖量和注册时间等变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强国论坛,信息生产者(网民)发布的信息也符合马太效应,基本与普赖斯提出的“平方根定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意义]大数据背景下,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到来为信息分析提供了扎实的数据基础与广阔的技术方法,因而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分析框架与范式,有助于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萃取出针对用户决策需求的情报并夯实信息分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基础。[方法 /过程]详细剖析当前以流程为主线的信息分析框架所存在的问题,在阐释信息分析的哲学基础、学科使命与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从人类思维与认知运动角度提炼出信息分析的6个关键要素(分别是目标、语境、问题、测度、洞见、决策)并构建TCPMID分析框架,以分析问题为核心环节详细阐释该分析框架的运行机制。[结果 /结论 ]基于众多分析实践提炼两类信息分析范式,即面向特定需求的项目式分析范式与面向战略实践的运营式分析范式。前者是面向用户特定决策需求的一次性项目管理过程,关注对特定问题的决策满足性;后者是面向组织核心战略的经常性业务活动,强调组织核心战略资源的累积性及对语境变迁的应变性。TCPMID框架中各要素相互关联,以决策为反馈机制实现分析流程的循环迭代,保障信息分析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强调语境对信息分析的约束性、用户与分析人员交流的中心地位、分析结果的业务流程检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社会化问答社区为例,探究疫情期间健康信息需求的主题与用户情感变化特征,以期改进问答社区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策略,通过数据采集和清洗、文本预处理、LDA主题模型、BERT+BiLSTM情感分类模型对25540条数据进行知识挖掘和主题-情感协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本文使用的方案能够有效捕捉疫情期间网民需求健康信息的主题特征。在情感分类方面,BERT+BiLSTM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较基线模型提升了11.75%。为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建议社会化问答社区应自行生产科学的健康信息、提高针对主题的舆情监控力度并积极引导用户认知。  相似文献   

8.
李凌凌 《当代传播》2004,(1):46-47,50
作为新媒体的网络造就了新一代的信息寻求者和信息接收者——网民。和传统媒体语境中的受众相比,网民具有信息时代的鲜明印记。在接收信息时,他们表现出很多和传统媒体受众迥异的特征,体现出新媒体和受众的互相培养。本文将通过与传统受众接受心理的比较,分析网民的信息寻求和接受心理,并探讨网络媒体相应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报道中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玲娟  陈峥嵘 《新闻世界》2008,(11):108-109
为了促进社会稳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当迅速介入,及时报道事件消息,满足网民知情权;做好政府和人民的沟通渠道;并要发挥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和监督功能,对谣言要及时处理,为突发事件成功解决创造好的社会环境;网络媒体还要行使好教育功能,提高网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介环境中,传统媒体越来越多地使用来自网民信源的信息。面对传统媒体在使用网民信源的实践中存在的种种现实困难和伦理难题,作者提供了一个可行的伦理选择框架。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发展迅猛,其承载的信息量和面向的受众量都是巨大的。由于网络传播的便捷和相对的自由,使得网络媒体对事件的反应更加敏感,对热点话题的讨论范围更广且持续时间更长,极易情绪化和群体极化,从而使网民言论演变为网络舆论。对媒体机构而言,采用先进的技术,采集网络信息,监测突发事件,分析网络热点话题,了解来自网络的社情民意,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进而对外提供舆情服务,建设舆情分析系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发生机制,以网民数量变化为研究对象,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利用MATALB数值仿真和相轨线分析,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探讨控制谣言传播的因素,并为政府控制网络谣言传播制定长期策略和近期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网络搜索的个性化服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个性化搜索服务,既是一种个性化服务,又是一种信息服务,它能够满足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通过长期观察用户的搜索行为,从中识别用户的信息需求偏好,并且能够根据用户对搜索结果的评价,自觉调整搜索策略,使得对于同一检索请求,不同用户能够得到最贴近自已需要的信息。目前一些搜索引擎已经开始提供简单的个性化Web搜索服务,希望以此来吸引更多网民的注意。个性化搜索服务是个性化Web信息服务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还可以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一、个性化搜索引擎的框架模型个性化搜索引擎通用框架一般包含…  相似文献   

14.
郭榕 《新闻前哨》2010,(8):70-72
我们将网络消息来源的引用类型分为:网民意见、名人及专家意见、个人亲历、网民话题、网民投票及其他(各官方网站或其他传统媒体网站内容)。统计发现,不同类型的新闻在网络新媒体消息来源的引用性质上表现出不同的选择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保险信息的语义分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Web保险信息用户需求的准确性、连续性特点,原有基于关键词匹配的检索方式已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因此试图应用框架语义学理论,从语义层次上对保险信息相关的词语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已建立好的保险理赔语料库中抽出一篇文本进行研究,描述其所需的部分框架及其关系,并提取文本框架相关语义信息,对文本进行语义标注。  相似文献   

16.
齐曼丹 《青年记者》2016,(26):14-15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政企服务多元化、移动化发展.移动端即时、便捷的特性更契合网民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需求,网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BBS等随时随地发布图文、视频信息,对突发事件进行第一时间的报道.因此,在危机事件中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发挥重要作用,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全燕  李薇 《中国出版》2016,(10):35-38
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经常造成风险的社会放大现象。文章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理论出发,对庆安枪击事件如何遭受风险的社会放大进行了分析,指出突发事件的报道应该充分考虑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涉及的四个方面,即信息过程、制度结构、社会团体行为和个体反应,并应从促进风险沟通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传播与引导,防止风险的社会放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将引用内容分析与引文著录分析进行比较,旨在引起国内学者、出版商、图书馆、信息服务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对引用内容研究的关注,促进引文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 首先对引文著录与引用内容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然后从引用频次的计算、引用极性的分类、引用动机的分析、引文网络中文献之间的关系、应用发展5个角度将引用内容分析与引文著录分析进行比较,得出引用内容分析相对引文著录分析的优势所在。[结果/结论] 与引文著录分析相比较,引用内容分析在科学评价和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方面更合理,是引文著录分析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9.
如今,已进入信息传播时代,突发事件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等特征,同时,也存在随意性、片面性、虚假性的问题,极易误导社会舆论,引发舆情危机。形成虚假舆情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信息发布人掌握情况偏颇,以管窥豹形成误解和人为故意造势等。在主观上则存在当事方故意封锁信息,设置报道障碍,使得信息发布缓慢;舆论应对方面没有力度,传播技巧过于单一等方面。所以,作为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和处置应对部门应该尽快改变陈旧的应对观念,与媒体联动及时主动公开信息,与网民有效互动,引导社会舆情,形成主导舆论。  相似文献   

20.
评价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共同体的信息需求,是图书情报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运用引文分析法研究了我国1999-2009年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所利用的文献,旨在确定该科学共同体引用的出版物的数量、语种构成、文献类型、出版年代及高频引用的中外文期刊,以便为图书情报部门有针对性地满足图书馆学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建立有效用的馆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