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曹娟 《晋图学刊》2016,(6):41-46
专利维持是高校专利活动中必须被充分重视的内容,研究专利维持信息对衡量专利技术水平与经济价值、了解创新主体管理和运用专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多数高校只重视专利申请或授权数量,而不重视专利的质量和专利维持.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通过检索和统计,分析了该校1985-2014年的专利申请、授权和维持情况;并针对占比较大的授权后5年内就失效的专利,进行了失效原因分析、专利维持与否的决策权以及专利强度分析,证明这些过早“夭折”的专利依然具有可开发的潜力和价值.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多个切实可行的促进专利有效性维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上海高校专利运营情况,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量、高强度专利、专利领域等各方面分析上海高校专利运营能力。上海高校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专利申请,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跟随全球热点,但是忽视了专利申请之后的一系列问题,如专利授权后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权利维持、有效专利是否能够走出象牙塔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等。  相似文献   

3.
探讨将生存分析应用至专利维持研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运用生存分析中的生存函数和cox分层回归模型,针对中国1985-2009年间信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数据,确定领域专利维持时间分布、比较不同国别申请人维持状况,并量化影响专利维持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的中位生存期约为10.5年,仅有接近1%的专利维持到届满;美国申请人专利维持情况最好,中国申请人的维持时长总体偏低,但有部分专利始终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申请授权时间、发明人数量、申请人数量、申请书页数对专利维持的影响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4.
专利法律状态信息组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利法律状态信息分析可以弥补专利申请信息分析的不足,对技术差距、研发实力和专利质量等多方面都能进行深入的揭示。基于专利授权率、授权专利有效率和有效专利维持时间三个指标构建技术、技术来源国或地区、申请人三个维度的专利法律状态信息组合分析模型,揭示专利数量无法展现的相对竞争态势,并以锂离子电池领域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全球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失效专利数量变化趋势、专利所属国家/组织、专利申请人所属国、专利质量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专利平均失效率约为20%;从专利申请国家/地区看,欧洲专利局、中国和日本的失效专利数量较多,超过全球失效专利总数的80%;从专利申请人国别来看,中国申请人的专利失效率最高(33%),而韩国申请人的专利失效率仅为6%;从被引专利的情况看,约80%的失效专利被引为0次,反应出失效专利多数为非核心专利;从专利维持时间看,中国失效专利的寿命大部分为1—3年,超过6年的比例极低,反映出我国许多申请人只是出于短期评价等因素申请专利,并没有长期维持专利的意愿。  相似文献   

6.
从专利情报视角,运用SPSS软件,对国家知识产权局1994年全年授权的3838件发明专利中因未交专利年费而被终止的2921件进行多元线型回归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平均维持时间短,被终止速度快;外国申请人获得的发明专利维持时间比国内申请人获得的发明专利维持时间长;申请人的国别、从申请到授权所需时间、权利主体类型、发明人数和权利要求数对发明专利的维持时间影响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7.
从专利申请量和专利类型、专利授权量和专利授权率、专利申请的主要技术领域3 个方面对湖南省59 所高 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整体分析,从专利申请人及主要技术领域、专利发明人、专利技术竞争力3 个方面进行比较,从发 明人关联、专利权人关联2 个方面分析专利发明人和专利权人合作情况,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1994年授权的美国、日本、德国不同性质专利的维持情况。运用数据统计和实证研究 的方法,以我国授权的外国专利数量总数为总体研究样本,以美、日、德的专利数量作为专门研究样本,首先系统阐 述外国专利整体维持趋势,继而分析美、日、德不同性质专利的维持时间、法律状态、维持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日 本的产品专利、方法专利被终止率最高;美国的产品与方法专利被终止率最高;德国不同性质专利中产品专利被终止 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1994年授权的美国、日本、德国不同性质专利的维持情况。运用数据统计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我国授权的外国专利数量总数为总体研究样本,以美、日、德的专利数量作为专门研究样本,首先系统阐述外国专利整体维持趋势,继而分析美、日、德不同性质专利的维持时间、法律状态、维持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的产品专利、方法专利被终止率最高;美国的产品与方法专利被终止率最高;德国不同性质专利中产品专利被终止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近三年我国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基本数据为基础,以图表的形式对专利的区域分布状况、专利发明者贡献度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专利申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后,实质审查决定作出前,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法律状态,此阶段对发明专利授权前景的评估,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很有意义。[方法/过程] 以1985-2014年国内申请人在生物技术领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申请的88 304件发明专利为对象,构建基于专利文献的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专利授权的因素,通过分组回归和系数差异检验,分析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授权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结论] 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在生物技术领域,权利要求数、发明人数、是否提前公开、首项权利要求字数和专利文献页数等指标都与专利申请授权概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专利授权率低于大学和科研机构专利,但高于个人专利。分组回归系数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对专利授权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创新主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专利授权分析中,对不同创新主体予以分类考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谢黎  邓勇  张苏闽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4):102-107
指出近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居高不下,但专利申请繁荣的背后也暗藏着一系列危机,问题专利是其中之一。所谓问题专利是指不当授权的专利。以1985年以来被宣告无效或部分无效的专利为问题专利的研究样本,分析其专利类型、发展态势、地区分布、技术偏好、生命强度,从而对我国问题专利的现状及特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从专利审查制度、专利资助政策和专利无效程序的角度探讨我国问题专利的形成原因,为最终应对问题专利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许烨 《大观周刊》2012,(23):78-79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将专利授予条件由相对新颖性标准改为绝对新颖性标准,对我国专利保护带来诸多影响。绝对新颖性标准有利于落实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绝对新颖性标准有利于促进我国专利质量的提升;绝对新颖性标准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绝对新颖性标准给我国专利申请人域外取证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专利信息服务主要集中在专利生命周期的前期阶段,对专利申请之后的运营、管理以及保护阶段的参与度不高.在国家政策的强力引导下,高校图书馆急需构建一套面向需求的、覆盖专利全生命周期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从专利申请前的咨询、查新与检索,到专利申请,再到授权后的管理、运营、保护,覆盖专利的全生命周期.文章基于...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中国C9和美国IVY联盟为研究对象,从专利申请概况、专利授权、专利有效维持、PCT、专利布局、技术热点、国际合作及专利转移转化等维度,对比分析中国C9和美国IVY联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明晰专利视角下两个学术顶尖联盟的优势与差距,为提高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改进方向,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为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乃至国际竞争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对珠海市1986-2012年间专利申请态势进行详细分析,在对珠海市专利政策演化研究的基础上,以专利数据为依据对珠海市专利政策的促进力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珠海市专利政策的实施对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得出结论及建议:(1)珠海市可以专利政策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刺激龙头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形成珠海市核心科技竞争力;(2)通过政策带动企事业单位、高校、其他学术团体等全方位的科技团队投入珠海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3)进一步致力于完善专利政策体系,在“量”的基础上侧重于对专利申请“质”的方面的促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授权的不同技术领域专利的维持时间及法律状态和不同时间段专利被终止率的实证研究发现:电学类专利维持时间最长,纺织造纸类专利的维持时间最短;电学类专利被终止率最低,固定建筑物类专利被终止率最高;不同阶段电学类专利被终止率下降趋势较为平缓,纺织造纸类专利被终止率下降趋势较快。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授权的不同技术领域专利情报实证研究发现:电学类专利维持时间最长,纺织造纸类专利维 持时间最短;生活需要类专利审查时间最长,固定建筑物类专利审查时间最短;纺织造纸类专利的权利要求数均值 最大,固定建筑物类专利的权利要求数均值最小;除化学冶金类专利的发明人数均值较多外,其他技术领域专利的 发明人数均值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专利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一些专利评价指标能否用于专利产业化潜力的评价尚具争议,本文对遴选的指标是否适用于国外、国内专利的产业化潜力评价进行验证,尤其针对中国专利的特点,分析与国外专利在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上的异同点。[方法/过程] 从技术、权利、市场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遴选专利产业化潜力评价的相关指标,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等计量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效力验证。[结果/结论] 通过专利流氓购买专利和国内转移许可专利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可知:国内外专利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实证研究确定了一部分可用于评价国外专利产业化潜力的指标,包括相对被引次数、非专利参考文献数量、IPC分类号个数、权利要求数量、专利族大小、专利年龄、授权后第8年是否维持;可用于评价国内专利产业化潜力的指标,包括专利类型、授权后第5年是否维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专利情报对比分析法,对我国专利申请或授权的国内、外的专利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我国自身专利发展过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