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验证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应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7—2017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人力资本对该曲线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污染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人力资本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移动的加速因子,既能够缩小经济增长与水污染同步的"两难"区间,又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缩短"爬坡"时间;人力资本是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着力形成高级人力资本主导的人力资本结构调整格局,持续推进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着力实施"内培外引"人才战略,以制度激励内生驱动力,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工业废水排放是公共资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选取1995--2007年江苏省经济与工业废水排放数据,分析了经济发展与工业废水排放关系,建立了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水平计量模型,并探究了其演替轨迹。实证研究表明,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一定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针对江苏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现状,减少中小企业工业废水排放是减轻公共资源水环境压力和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最后针对江苏省水污染与经济发展现状给出了减少工业废水排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王宁 《科技与管理》2007,9(1):11-13
随着大庆市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对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原理,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该市的人均生活垃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人均GDP的关系,得出大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基本符合倒“U”曲线关系的结论,并为大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力资本及其分布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Park(2006)的方法和中国1952-2009年的数据,对人力资本及其分布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追赶效应的前提下,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衡均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促进作用,而且,中国还处在库兹涅茨曲线的左边,即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衡程度也不断提高。因此,中国发展全民教育是合理的,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改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5.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研究了山西省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环境污染排放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并不是典型的倒U型曲线;除工业废水排放量随着人均GDP增长而减少外,其它四个指标的排放量都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在增加,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山西省环境总体上将呈现恶化趋势。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山西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成因,并就解决山西省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经济系统的物质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1995-2014年31省市自治区的物质流动状况,并将之同各研究区的经济发展指标相结合,对各地区物质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考察,对各省市自治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省市自治区物质输入量与输出量不断增加,物质消耗效率的提升状况要明显优于废弃物排放的减少。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增长同物质投入或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相对"脱钩",部分地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总的来说,各省市自治区并没有转变已有的线性物质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曲线,基于1994~2004年黑龙江省环境质量和人均GDP的数据,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固体排放物等变量与人均GDP拟合方程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试图解释它们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X):136-136,137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曲线,基于1994-2004年黑龙江省环境质量和人均GDP的数据,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固体排放物等变量与人均GDP拟合方程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试图解释它们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描述,研究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总程度之间不完全符合典型的EKC(倒U型)特征,而是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在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演化关系、特别是在制定环境政策时,必须认识各地特有的环境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理论基础,利用鄱阳湖流域1992年-2006年间经济和水环境污染因子变化数据,选取典型水环境污染因子,建立表征水环境整体质量的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并分析模拟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经济和水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EKC曲线的特征,尽管鄱阳湖流域目前的水环境污染程度尚不显著,但其水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冲突"阶段,主要是由于流域内产业结构不合理所致。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逐步加强环境教育以提高流域内人民的环保意识,同时还需对生态脆弱的地区实施生态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贺勇  廖诺  张紫君 《科研管理》2019,40(11):247-256
构建“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T-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测算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计算1990-2014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人才集聚度和人才资本水平;然后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各地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采用聚类算法构建“人才集聚度-人才资本贡献率”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区域的人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人才集聚水平最高,其平均集聚度达到22.31%,青海省人才集聚度最低,其平均人才集聚度仅为0.51%;人才集聚水平不同,其区域的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等九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超过35%,宁夏等八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低于10%;总体而言,人才集聚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高,但两者之间并不具有严格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赖晓瑾  唐一丁  祝树金 《资源科学》2022,44(8):1630-1644
随着经济全球化概念越来越深刻地体现在国际分工专业化和经济增长模式中,全球价值链(GVC)的深化将如何影响环境这一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思考。本文立足于GVC的视角,利用1995—2018年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依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体系,探究了参与GVC对于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影响,分析各国参与GVC是否会影响EKC的“拐点”。研究结论表明:①GVC参与度的提高将显著延后EKC“拐点”的到来,这一“延后”主要源于后向GVC分工的驱动,而前向GVC分工的提升将有助于EKC“拐点”的提前。②参与GVC对EKC“拐点”的影响存在国家异质性,环境规制严格的国家参与GVC将助其更早迎来“拐点”,实现经济发展意义上的碳达峰;而规制宽松的国家参与GVC则可能沦为“污染天堂”。③GVC参与度对EKC“拐点”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技术密集型行业前向GVC参与度的提升将有效推动EKC“拐点”提前到来。④GVC参与度与CO2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本文的发现丰富了全球价值链在经济和环境效应方面的实证应用,为协调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约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1992~2010年全球106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经济增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经济增速高于7%时,不存在EKC拐点,增长将必然引起污染;相反,当经济由高速切换至中高速后,会出现EKC拐点.这表明经济增速由高转低对可持续发展是个好消息,"增速红利效应"大于"增长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首先研究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模型及其得到满足所依循的条件,其次运用1960~2005年206个国家和地区的CO2排放量和国民经济的面板数据,分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验证了EKC,发现EKC的转折点为13,000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我国社会流动性与经济增长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社会流动性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探讨我国社会流动性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构建我国社会流动性与长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图,最终提出促进我国社会流动性与长期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建议,打破制度障碍,促进自由流动;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科学技术;调节收入分配,增强社会流动;改善资源配置,落实教育公平;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杨林  高宏霞 《软科学》2012,26(11):74-79
利用2000~2010年11年的数据构建了综合污染指数这一综合考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验证了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并通过静态和动态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结果认为存在一种内在机制使EKC呈现出倒U型的形态。从正反两个方面研究了经济规模变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变化对环境—经济关系的影响。在肯定了EKC形态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模式会被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地拉入到循环经济的轨道中来,只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就可以使传统的EKC出现跳跃,创造一种新的"无峰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从而完全规避掉触及"环境承载能力阀值"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王静 《未来与发展》2014,(7):105-108
本文以存在梯度区域发展差异的江苏省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因素对江苏省区域城乡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除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分配呈现倒“U”型特征的共性外,不同区域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文章最后对差异性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解释。  相似文献   

18.
贺勇  廖诺  张紫君 《科研管理》2006,40(11):247-256
构建“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T-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测算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计算1990-2014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人才集聚度和人才资本水平;然后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各地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采用聚类算法构建“人才集聚度-人才资本贡献率”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区域的人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人才集聚水平最高,其平均集聚度达到22.31%,青海省人才集聚度最低,其平均人才集聚度仅为0.51%;人才集聚水平不同,其区域的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等九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超过35%,宁夏等八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低于10%;总体而言,人才集聚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高,但两者之间并不具有严格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9.
邓俊荣  龙蓉蓉 《科研管理》2017,38(12):116-121
在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运用1996-2014年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异质型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东部经济增长。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与资本要素的有效配置促进中部地区产出增长。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双重作用,一方面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基础型人力资本也通过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