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系统检索并分析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的相关专利情报信息,基于专利转让和专利许可这两种主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形式,研究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技术转化现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转化率偏低,约为6.1%,但处于持续上升态势,其中专利转让居主导地位,约占82.4%,且未来仍可能持续保持该现状;高等院校内部组建团队或加强与外部专业化知识产权技术转化机构合作,是提升其生物医药专利转化效率的重要途径;专利的转让与许可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鉴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复杂技术特性,高等院校选择相应专利转化策略时,应结合转化目的、技术特性、企业情况等综合权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许可专利与转让专利的总体情况、专利的地域特征、专利技术年龄以及专利技术领域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高校许可专利数量远大于转让专利数量,主要是发明专利,集中分布在作业运输类以及化学冶金部类;(2)许可与转让专利输出和输入地区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和高校资源较丰富的地区;(3)转让专利的技术年龄大于许可专利的技术年龄;(4)许可专利比转让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更加广泛,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适合不同的技术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北京"双一流"建设高校2005—2019年申请专利中发生实施许可和专利权转移的数据,从数量、年度趋势、创新领域和技术流向等方面对两种专利运营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北京"双一流"建设高校两种运营形式的比例均不高,转让专利比例稍高于许可专利,且转让专利有效率更高;许可和转让的技术领域具有相同点,也稍有差异;两种运营形式主要为北京本地实施应用,具有相似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于高校专利成果转化,选择何种转化模式至关重要。本文从专利技术质量、专利技术成熟度、互补性资产、市场和技术不确定性四个专利技术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其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的三种主导模式的选择影响。通过对168个已转化专利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专利技术特征影响高校专利转化。当专利技术质量较差时,创办企业和转让比许可更有可能实施转化;当专利技术成熟度越高时,越有可能通过许可或转让到现有企业实施转化。互补性资产和不确定性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假设。但是,我们从调研中发现,减少专用性互补资产的成本以及市场和技术不确定性的风险,企业具有结盟等更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创新主体对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专利许可作为技术运用的重要手段,其实施质量对技术向经济的转化至关重要。探究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许可的差异,有助于加深对专利许可的认识,引导创新主体、技术需求方、政策制定者、第三方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制定有效的专利许可政策。利用2018年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的专利许可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专利许可差异及排他性许可策略的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许可行为及专利性质均存在差异,且对具有排他性特征的许可策略的选择受创新主体类型及专利技术领域等因素影响。为提高专利许可质量,应针对不同创新主体制定特定的专利许可策略,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incoPat专利数据库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为数据源,首次对2010至2020年的6所林业高校国内外专利文献进行检索和统计,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发明专利转让的发展趋势、技术领域、研究团队、受让单位类型及地理区域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深入探讨林业高校专利转化现状基础上,客观评价林业高校的科技竞争实力,为林业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推动林业高校科研向产学研一体化方向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专利状况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85年我国实施专利制度以来我国高校专利申请、授权情况,指出高校专利工作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已经成为高校专利工作重点.分析了高校有效专利情况,并和国内有效专利进行了比较,认为高校发明专利保护工作已成为高校专利保护、维持之重点;分析了高校专利转化状况,提出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概念,高校专利传统意义的许可、转让只是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一部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主要组成,是一项系统化、社会化工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专利运营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专利运营主要采用自主实施、专利转让、专利许可等方式,存在着大部分企业的专利运营意识不强、专利资本运营的环境有待改善、专利运营成本高等制约因素;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获取的驱动因素一般不是来自于市场需求,其专利运营的程度很低,基本是采用许可、转让、投资等方式;个人发明人的专利一般与企业需求相脱节,能够实现有效运营的普遍很低。  相似文献   

9.
微软购买专利用于防御,实施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获得高额收益,是知识经济的引领者。本文介绍了微软的两大知识产权战略计划——智能云知识产权保护计划和共享创新计划,分析了两大计划的优势与局限性。智能云知识产权保护计划扩展了专利保护的外延,延伸至智能云用户。共享创新计划的出台,标志着微软意在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开放共享专利生态。还介绍了微软过去专利许可、购买、转让情况。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专利商业运营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专利运营模式更多的是企业、高校等独立地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借鉴国外先进专利商业运营模式,有助于加快我国专利商业运营模式的建设和发展,挖掘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个人等潜在的技术供给方,寻求企业等潜在的技术需求者,对实现专利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德温特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SM检索的国内外专利数据,着重分析了我国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智谷公司等专利运营模式;以大连理工大学的专利数据为例,分析我国高校等纯研发性组织的专利成果转化;在企业专利商业运营方面主要分析了华为公司的专利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专利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专利的聚集地,其“高产出、低转化”的现实难题亟待解决。对此,研究从整体视角出发,以高校、科技中介和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专利转化的全过程,探究高校专利转化的多元等效路径。研究发现,高校的专利转化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大数据能力是提升高校专利转化绩效不可缺失的关键因素;产生高专利转化绩效的有高校创新主导下的科技服务驱动、企业能力支撑下的商业资本赋能以及科技中介连接下的校企协作转化三种模式。研究结论为高校专利转化提供了不同的路径选择,也为高校专利商业化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专利评价体系是对专利进行分级管理、推进专利转化、提升高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熵权理论,从专利技术性、法律性和申请人主体三个维度筛选评价指标,选取了适用于中国高校专利状况的15项专利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熵权法权重计算模型,并对17所高校在2011、2015、2019年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分析了专利质量指标权重演化,并基于时间轴和院校间横向得分对比,得出高校整体专利质量的提升及目标高校专利呈现分化等结论。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为高校专利分级管理、知识产权运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了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计算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了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综合计算方法。通过企业财务成本费用利润归类计算专利技术成本费用利润贡献占比,通过计算产品全部标准必要专利数占全部专利数比例计算标准必要专利数与全部专利数量占比,通过技术功效矩阵专利价值分析计算专利权人标准必要专利分值与全部必要专利分值占比。通过将三个占比相乘得出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费率,为企业专利许可、司法审判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我国应建立企业技术贡献会计核算制度,完善技术要素贡献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建立标准必要专利认定标准和第三方认定制度,制定技术功效矩阵标准必要专利价值计算基本规范和流程。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校专利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洋 《科技与管理》2008,10(4):121-122
基于我国高校开展专利工作时间短,经验浅的形势,分析和讨论了我国高校专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仍需完善;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但申请质量不高;专利转化率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加强专利转化和实施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愈发受到重视,当前大部分高校成果管理工作面临着待管理专利数量巨大、涉及技术领域复杂多样、对人员综合能力素质要求高的问题,导致大量存量专利不能得到很好地挖掘与培育,需要一种简便有效的筛选潜在可转让专利的方法,以提升现有高校专利管理工作的效率.[方法/过程]本研究以2020年高校成果转让排...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的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是目前影响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性问题。专利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不公,容易挫伤各方从事转化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继续科技创新的动力。文章通过数理分析部分广州高校建设的广东新型研发机构专利成果转化现状,找出了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转化除了受到建设主体本身文化的制约,知识产权投入的多元化,机构本身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员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制约其知识产权转化的因素,还是机构内部对各方权益激励分配机制,并提出了构建各主体间的多维联动,平衡专利成果转化激励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勇  赵剑男  李青青 《科研管理》2019,40(5):203-211
专利制度安排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专利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也影响着由专利转化而形成的产业经济增长质量。专利向技术标准转化是技术转化的一条新兴战略选择。在这种路径设计中,由于专利产权划分不合理与专利信息不对称,易发生专利权滥用的不经济性冲突现象。虽然企业通过采用专利联营战略应对这种冲突,但是该战略存在不足,因为始终无法解决专利权的私权行为。因此,建立企业间共同拥有专利产权的团体专利制度,有助于更好解决技术转化中不经济的冲突。文章通过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团体专利合作模型,论证了该制度安排对企业专利发展及其利益分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通过该制度的实践为我国专利成果的有效转化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国家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专利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6年北京市、江苏省、陕西省三个重要区域的高校专利权转移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模型,探索不同区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三个重要地区高校科技成果均在本地实现了较高的转化量,其中江苏省在本地的转化率超过了50%;三个重要地区高校均趋向于在经济活力高、创新水平较高的区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影响各个区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存在着一些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发展模式和经济水平的区域要依据自身发展特点,选取合适的参照对象,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刺激本地高校专利的发明和转让。  相似文献   

19.
李黎明 《科研管理》2021,42(12):135-144
    加强专利司法保护就是激励创新,专利诉讼能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专利经济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00—2018年我国涉外发明专利民事案件为样本,构建动态效应模型,重点考察涉诉后不同规模被告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差异。研究发现:(1)涉外专利诉讼会提升我国被告企业的专利申请质量,而且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质量的改进效果更明显;(2)与专利申请质量变化不同,涉外专利诉讼发起后,小微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而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基本不受影响;(3)考虑创新能力异质性,小微企业涉诉后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倒U型增长关系。创新基础薄弱的小微企业涉诉后专利申请更活跃,但受限于经济效率影响,从诉讼后第五年开始,企业专利申请质量不再正向增长。  相似文献   

20.
廖直东  姚凤民 《科研管理》2021,42(11):110-117
    文章结合中国专利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和中国式分权背景,剖析了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形成逻辑,并采用一般空间计量模型(SARAR)对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类型进行了识别。结果发现:(1)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受制于资源流动约束,以及受自上而下的经济和政治压力的驱动,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员会竞相提高本地区的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形成了相互模仿的地区间专利行政执法策略互动;(2)基于2002—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地区专利行政保护方面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确存在相互模仿的策略互动,相邻地区间的专利行政保护能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