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文学生命的辉煌鲜明地体现在报告文学的时代性上。长期以来,报告文学凭借着反映现实迅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善于捕捉社会关心的焦点等特色成为了受大众喜欢的文学样式。本文试从“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这一概念入手,对怎样体现时代精神,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的具体内涵,新时期报告文学时代精神产生的原因作一个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纪实文学,特别是报告文学的繁荣,已成为美国20世纪文学创作的一大特征。其诞生、发展和繁荣,无一不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报告文学以其鲜明的新闻性和浓郁的文学性,满足了美国读者的信息要求和审美愉悦,拥有庞大的创作队伍和读者群  相似文献   

3.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2002年12月在山东济宁成立后,为进一步共同交流、探讨报告文学理论问题,促进报告文学理论队伍的形成,加强报告文学理论家与作家的联谊,推动报告文学理论的发展,进而繁荣报告文学的创作,由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暨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与对国外报告文学的借鉴密不可分,国外报告文学在理论与创作这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报告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报告文学的正义性、真实性与艺术性,来探讨国外报告文学的理论影响;从社会参与感与艺术技巧这两个角度探讨国外报告文学的创作影响.  相似文献   

5.
龚举善教授研究报告文学的著作《走过世纪门》日前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谢冕教授和尹均生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该著以文化人类学视角为观察点,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20世纪中外报告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因与演进路线,对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及若干重要而敏感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到位的阐释,并就新世纪以报告文学为核心的纪实写作前景作出了令人信服的乐观展望,堪称报告文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6.
习惯上,人们对报告文学的体式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划分。前者有人物报告文学、事件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后者有传记式报告文学、书信(日记)式报告文学、札记式报告文学、访问记式报告文学等。但从创作实践考察,则还有诸如政论体报告文学、调整报告体报告文学、时事评论体报告文学、游记体报告文学等鲜有人论及。本文择其要者,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李继伦同志是辽宁省一位很有成就的中年作家。在文学的天地里,他那勇于求索、不断攀登的精神是出了名的。他有理论、有实践,就报告文学而言,他所发表的作为他的报告文学创作观和方法论的《报告文学随想》就很有见地,提出了许多十分精辟的见解。他很重视报告文学的时代性、战斗性、真实性,艺术性,认为“以真服人,以真感人,以真取胜”,才能使读者读了作品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他强调:“一篇作品,应该具有人体美、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写得美的作品,才有引人的魅力,才有永久的价值。”我认为,这些主张、看法,在他以往出版的多部报告文学专  相似文献   

8.
张立国 《远距离教育》1997,2(1):58-61,64
当代文学史一般对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一笔带过,一口否定,这种定性分析的思维惯性影响着学术界,有必要进行探讨,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和大跃进报告文学,是两个重要概念,前者包括后者,然而作为一个时期的文学思潮表现,后者却具有一定的代表者,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包括两部分,即大跃进报行文学与非大跃近报告文学,非大跃进报告文学应该肯定的,大体可分为三类,大跃进报告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其基本特征是,以褒奖之笔实录浮夸的“真实”,这也是它经不起历史和实践核验的根本症结,大跃进报告文学的特点是:1、唯意志论无限扩张。2.非本质真实的“真实性”,3.知识的罪与罚。4.概念化,模式化。5.艺术上的粗糙。  相似文献   

9.
国际报告文学产生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产物,记录了国际工人阶级奋斗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宏伟历史。恩格斯不仅是革命导师,也是最早书写工人苦难的作家,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将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斗争以气势磅礴的气概和惊天地、泣鬼神的笔墨展现出来。他们开创的底层书写和英雄战歌引领了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许多跨国写作的杰出报告文学家,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作品,堪称近代“艺术化的历史文献”。国际报告文学不仅受到革命领袖的重视,也成为广大人民认识历史进程的教科书,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国外有识学者将经典报告文学评为“20世纪百佳文学作品”,国内学者多次举办国际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德国开展了“国际报告文学评奖”活动。这些都表明了“国际报告文学”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得到国际作家和学者的共同认可。“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筹划编选《国际报告文学经典作品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初步梳理了国际报告文学近200年的产生发展历史,作为编选者的思路参考,并借此和同行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报告文学议论增多之原因及其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发轫于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刘宾雁的《人妖之间》,继之出现了黄宗英、柯岩、理由、程树榛、陈祖芬、孟晓云、肖复兴、钱钢、霍达等一大批报告文学作家。报告文学铺天盖地而来,这在中国写作史上是很独特的。也许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改革大潮的推涌,是作家使命感的催产。报告文学的势头很猛,它正以不可逆料的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报告文学从人物报告文学、事件报告文学发展为全景式报告文学、问题综合式报告文学。遍览这些报告文学,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报告文学中的议论成分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报告文学美学品格的多维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美学品格,是当下报告文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立足于我国报告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的创作实践,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现实美、形象美、细节美、叙述美、诗意美、语态美等多维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12.
以群作为报告文学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报告文学发生论、抗战报告文学论和报告文学典型论三个方面.以群为报告文学重要的研究者,不仅因为他对报告文学研究历时甚久,而且更是由于他研究报告文学比较广泛且有一定的系统性,对有些命题的探讨,颇富理论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报告文学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以及时代的感召力使生态主义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从生态报告文学在文化格局中的坚守、生态报告文学的时代警示、走向开放的生态报告文学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对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群作为报告文学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报告文学发生论、抗战报告文学论和报告文学典型论三个方面。本文分三个部分,择其大要,论析以群三十年间研究报告文学的重要成果。指认以群为报告文学重要的研究者,不仅因为他对报告文学研究历时甚久,而且更是由于他研究报告文学比较广泛且有一定的系统性,对有些命题的探讨,颇富理论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衍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贡献不在戏剧,而在报告文学。夏衍的报告文学起步虽晚,起点却高,他缩短了报告文学和小说之间的距离,又为报告文学和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是夏衍把中国的报告文学推向了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从题材、结构、叙述方式、语言四个方面描述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认为新时期报告文学在题材形态上复杂化,并运用立体思维处理题材,报告文学的结构由微观走向宏观,其叙述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报告文学的语言则是多种文体语言的糅合。新时期报告文学实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有机兼容。  相似文献   

17.
报告文学的社会价值是审美的。它通过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去影响鉴赏主体的思想感情,从而影响社会生活。报告文学最基本、最主要的作用是它的审美教育作用。报告文学给鉴赏主体以认知,报告文学给鉴赏主体以教育,报告文学给鉴赏主体以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依据本土报告文学丰富的创作实践,在前人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上形成恢复、发展和创新三个阶段。总体上看,20世纪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虽然在话语设计、方法优化与体系建构等方面问题不少,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中所显露的诸如独特的文化人类学视角、恢宏的历史框架、深厚的文化生态等新维度,昭示着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个性化、体系化品格的渐次生成。  相似文献   

19.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兴起以后,政论性作为报告文学的本质特点,得到了创作界与理论界的肯定与强化,也成为衡量报告文学的尺度之一。当前报告文学的政论性已经损害了它的文学性与新闻性,使其陷入了困境。文章从时代,读者、作者,理论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报告文学政论性淡化的必要性,及今后报告式报告学研究方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每一时代产生了它的有特性的文学.新时期报告文学成了时代的幸运儿.曾经热朝迭起,几度辉煌.社会的迅猛发展,报告文学原有的形式和品种已无法载负不断扩展和无比丰富的内容,这就促使它必须去寻觅能更好地表现其内容的新的形式和品种,于是,问题报告文学、全景报告文学、历史报告文学便应运而生了.本文拟就对这三个新品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