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的蒙古族服饰样式具有鲜明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大量的实物、图像和文献资料表明,蒙古服饰不仅在元朝时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在元帝国崩溃之后,仍然以不同形式在明代社会广泛传播行用.本文拟对蒙元服饰诸种样式在明代的行用状况进行考察,并对其行用人群以及行用原因、社会心理等等进行考辨,希冀勾勒出蒙元服饰在明代行用及演变之脉络.  相似文献   

2.
怯薛制度为蒙元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怯薛轮值史料为怯薛长轮值日及相关内容的记载,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这方面的史料已搜集到105条。徽州《珰溪金氏族谱》中保留的两则怯薛轮值史料,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对其进行考释与探讨,可以丰富我们对元代怯薛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敦煌石窟中元代绘制的供养人画像很少,仅数十位身著蒙古族服饰的,从中只能看到蒙古族服饰的基本样式.笔者结合相关资料研究认为,敦煌石窟壁画元代供养人服饰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为研究蒙古族服饰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8,(1):36-42
察哈尔蒙古服饰是随着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在保留其基本形制、穿着风格的同时,吸纳其他民族的服饰风格而形成演变的。本文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为研究对象,依据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地区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现状,阐述了蒙元以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变迁以及其体现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蒙元宫廷服饰制度在建立发展过程中,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不小的效应。加强封建等级统治,维护统治秩序,刺激官手工业丝织等行业发展,促进蒙古文化、中原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新的政治环境下,多元文化冲击中,蒙元统治者没有放弃蒙古传统服饰风俗,传承发展蒙古文化,进而成为维系蒙古腹地宗亲贵族的纽带,于社会稳定、文化传承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中国近代新材料第五大发现的黑水城文献在时间构成上以西夏及元代文献为主体,与黑水城西夏文献不同,黑水城元代文献主要以世俗文书为主,其中既有契约文书、公文文书,又有宗教文献、医书、历书等,文书所记弥补了元代传世史料或缺载或语焉不详的遗憾,从而为我们重新构建蒙元社会,进一步探讨元代的行政建制与职官设置、元代财政体系与赋税制度、社会生活与司法、军事及宗教文化生活等都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7.
敦煌莫高窟第303、304、305窟是一组有明确年代题记、开凿于隋代开皇初年的洞窟。通过对这三个洞窟现存百余身不同身份地位男女供养人的服饰进行辨识和分析,将其与同时期不同地域服饰资料进行比对,再与史料文献相互印证,可知敦煌地区隋代初年男女性服饰的具体形制、穿搭方式和穿用礼仪以及与前朝后代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元代蒙古族服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反映了蒙古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影响。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一文中,利用敦煌石窟中的图像资料、其他文物资料、文献资料对蒙古族服饰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以期揭示蒙元时期汉族对蒙古族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英国图书馆藏"蕃汉语词对译"(编号Or.12380/3948)是斯坦因(A.Stein)所获中亚出土文献之一。这件文书刊载于《英国国家图书馆藏黑水城文献》第5卷,以往被认为是黑水城出土蒙元时代波斯语汉语对译文书。不过,该文书实际上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麻扎塔格(Mazar-Tagh)遗址,应该属于公元8世纪的唐朝羁縻统治时期。该"蕃语"不是波斯语,而是古突厥语。该文书具备作为最古老突厥语史料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福建惠安女服饰的长期调查研究以及相关文献记载的查阅,从概说渔家惠安女服饰、服饰分类、饰品、服饰的传奇色彩、服饰纹样五个方面对惠安女的服饰文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分析了惠安女服饰对艺术的影响,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惠安妇女长期的观察,从而对其服饰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的史料记载,从服饰造型、服饰纹样、服饰色彩等入手,对惠女服饰进行了文化分析和探讨,发现其中蕴含了很深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岞村惠安女服饰的调查及其它相关文献记载的查阅,主要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分析惠安女服饰形成的社会历史地理原因,进行相应的文化探源。  相似文献   

13.
《台湾文献汇刊》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策划,闽藉著名学者陈支平教授、林国平教授、谢必震教授分别担任主编和副主编,九州出版社和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台湾文献汇刊》共七辑100册,收入珍贵文献近200种,其主要内容有:郑氏家族与清初南明相关史料专辑、康熙统一台湾史料专辑、闽台民间关系族谱专辑、台湾相关诗文集、台湾舆地资料专辑、台湾事件史料专辑、林尔嘉家族及民间文书资料专辑。  相似文献   

14.
服饰作为元代重要的工艺美术组成部分,其史料价值也是多方面的,而服饰观念则更能集中地体现元代设计最为核心的精神。研究古代服饰,对探究元代各阶层的审美观念、造物思想、等级制度甚至是元代时各文明互相交融的状况,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蒙元时期,纺织面料丰富多彩。西亚的优质毛料和纳石失,中原的丝织品、北方的上等裘皮等,汇集于宫廷和贵族中,而这些服饰材料就成为著名质孙服的制作材料。《元史》对质孙服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天子质孙和百官质孙共有49款面料、色彩、装饰。质孙服的面料按材质可分成丝织品、毛织品和裘皮制品三大类,它们代表了元代服饰材料的精华和纺织技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成吉思汗征服金朝的过程中,哲别攻取东京(今辽宁辽阳市)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军事行动。本文运用蒙元基本史料分析、考证了哲别攻取东京所发生的时间,进而对其所展开的历史背景作出阐述。最后,探讨了这次军事行动对于蒙古征服辽东、东北地区,乃至整个金朝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世界史网络资源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从事世界史教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其研究基础就是及时获取国外的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掌握基本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由于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审美风尚里,服饰审美也深受《楚辞》的影响,其中,美人、佳人、窈窕、香草等意象,至今仍然是服饰审美的关键词,也是社会性别审美领域探讨的热点。通过对古典典籍史料的钩沉、整理及提炼,可以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溯往昔、观当下、思未来。同时也为当代服饰审美研究提供精神文化资源,丰富当代服饰领域的设计元素资料库。  相似文献   

19.
罗氏鬼国是南宋时一个以“乌蛮”为主体民族兼有其它族群的弱小民族政权,在蒙元征大理迂攻南宋后归属于元。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在强调罗氏鬼国是一个民族政权的基础上,拟对蒙元征讨罗氏鬼国事略及相关民族关系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20.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大一统王朝,为了统治无比辽阔的疆域,蒙元政府更多的依靠外族军队来弥补兵力不足或从事其他任务,乡兵制度应运而生。在云南边疆地区,乡兵曾起到重要作用,依据许多史料的记载,云南行省乡兵逐渐露出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