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20,(4):13-16
《图腾分析路径下中国五帝文明研究》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山海经》进行了新的解读,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种文献贯穿起来,为中国文明起源和五帝时代历史发展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文明起源和五帝时代历史研究的学术进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来敏《本蜀论》,成书于三国蜀汉,是巴蜀地区最早的地方志书之一,由于年代久远,此书早已亡佚.但此书对于研究古蜀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即对《本蜀论》的作者情况和亡佚时代等进行探究,并通过比较《蜀王本纪》等书,说明古蜀传说在记述上的变化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记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本质上涉及史书的社会作用、历史撰述与时代的关系以及史官的神圣职责等重大问题,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关于史学价值的辩论,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此作深入的再探讨、再认识,依次论述了壶遂对司马迁的质疑,以及司马迁在回答壶遂所问中对《春秋》一书、修史传统和史官职责等问题所作的精辟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福田亚细男是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专门从事日本民俗学研究。近年来他亦数次赴中国贵州省实地调查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范围颇广。《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与民俗学》一书是福田氏的代表作之一,于1984年由日本弘文堂出版社出版。该书由  相似文献   

5.
服虔为《史记三家注》所引诸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由于时代久远,服虔著作均已亡轶,后世不得窥其原貌。服虔之说现今也多散见于各家典籍,历来为研究《史记》《汉书》及先秦两汉时期语言文字、社会历史面貌的诸家学者所重视。探究其注释内容、体式以及特点,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今以《史记三家注》世家部分所引服虔书为据,探析服虔注释内容及特点,并加以归纳。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有着开阔的民俗视野,记录了丰富多彩的先秦民俗事象,形成了独特的民俗观点。《庄子》的民俗内容深受其哲学观点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哲学意蕴,因此,应从民俗学和哲学两个视角对其加以考察和研究,这具有中国民俗史和哲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作为我国重要的典籍之一,具有多学科的价值。本文从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视角对《山海经》的民俗学价值予以探究,探讨祖先崇拜时适当地与同样产生年代较早的壮族、瑶族祖先崇拜加以比较,从中可以窥见二者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林河的民俗学研究心态与方法 ,阐明了林河的民俗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解了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文化之谜 ;解开了《九歌》及其作者屈原的身份之谜 ;解了神农炎帝的籍贯和时代问题 ;解开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国巫傩文化之谜  相似文献   

9.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其中晋袁休明的《巴蜀志》和南朝宋任预的《益州记》,是《水经注》叙巴蜀地理时最为重要的参考文献.但由于年代久远,二书皆早巳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古籍之中.本文即对此二种巴蜀地记进行探究,考证其作者情况和亡佚时代,并论析其所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段宝林同志在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了全面深入的概括、分析和评价 ,认为段的民间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中国民间文学概要》有出版早、学术信息量大等七大特色 ;段对笑话学的研究所取得的“正面喜剧人物”这一成果是开创性的 ;段对民间诗律的研究 ,其成果——《民间诗律》、《中外民间诗律》、《古今民间诗律》则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奠基之作。而段氏对民俗学研究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六维立体思维”、“民俗趋美律”;段氏学术研究的两大闪光点之一的《民俗大典编写提纲》,既总结了中国学者们的学术成果与经验 ,又继承了中国“描写民俗学”的优良传统 ,有发展 ,有新意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林河的民俗学研究心态与方法,阐明了林河的民俗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解了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文化之谜,解开发《九歌》及其作者屈原的身份之谜,解了神农炎帝的籍贯和时代问题,解开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国巫傩文化之谜。  相似文献   

12.
雪月是印度11至12世纪耆那教著名学者和诗人。但对中国读者很陌生。这是第一次向中国读者全面介绍他。雪月最重要的著作是他用中世纪的语言——阿波布朗舍语写的语法书《成就者雪月词法》。在这部书里,他讲解了梵语、俗语和阿波布朗舍语语法,并摘引了许多无名作者的双行诗。这些双行诗大多采自民间。他所摘引的双行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民俗是从空间划分民俗得出的客观存在。从城市在世界上开始生成那天起,城市民俗也即应运而生了。我国民俗研究肇始于本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当时,人们对民俗概念的认识非常偏狭,从歌谣出发,局限于信仰的仪礼的及口头文学的研究。1840年民俗学鼻祖英国的威廉·汤姆斯在创造“民俗学”一词时,指出它是“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所以,在很多民俗学家的意识里,民俗就是存在于乡村村民中一种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匈牙利两位民俗学者出版的一部民俗学著就叫《农民的圣经》。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民俗学界也接受了这一观点。按这一观点,民俗是过去时代民众创造的,今天存在的民俗只是过去的遗留物,当今民众不会创造民俗,民俗随时代发展也将完全消亡,城市居民也不可能存在民俗。其实,“有人就有民俗。”“所有的人群——无论其民族、宗教、职业如何,都可以构成一个独特的民间,并具有值得研究的民俗。”②城市民俗亦即如此。正如《当代中国民俗学》一书所说:“自奴隶社会古代都市  相似文献   

14.
巴赫,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他擅长使用复调来诠释作品,创作了大量的高品质乐曲。《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所创作的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其中一共包含六首作品。每一首作品的配器都不同,极其灵活。这部作品完美的展现了巴赫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等方面的论述,来探究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土佐日记》作为教科书的中的教育主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主要对文中展现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目的进行研究,并探求土佐日记在教育理念方面较传统教科书的创新性与时代意义。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土佐日记》的教育学价值,进而研究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启蒙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土佐日记》作为教科书的中的教育主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主要对文中展现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目的进行研究,并探求土佐日记在教育理念方面较传统教科书的创新性与时代意义。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土佐日记》的教育学价值,进而研究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启蒙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6):150-152,155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党的高级干部的马识途先生,在即将90华诞的时刻仍然以其勤耕不辍的精神为我们奉献出了《党校笔记》一书。在这部书中,马识途先生以笔录体形式真实地记录了他30年前在中央党校学习时的内心感受、理性沉淀和思想考量,从而成为一部极富重要文献价值和历史借鉴意义的著述。本文便是对此书的评价和分析,旨在探究历史的呈现方式和它对于我们当前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学者白川静的"诗经学研究"植根于日本民俗学研究,受日本《万叶集》民俗研究的影响,从古代汉字的构造原理出发,认为古代歌谣原本带有咒语性质,是人与神交通的产物,具有预祝意味。由此对《诗经》中的"兴"加以民俗学阐释,提出"兴的发想法",进而探究《诗经》所反映出的民俗现象。分析白川静《诗经》中"水占"习俗研究可以窥探其《诗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价值可泛指事物的"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我国著名学者王玉木梁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一书中从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从客体对主体的  相似文献   

20.
《玉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楷书为主要形体的字书。它的成书与流传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字典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玉篇》的体例特点与重文现象对于研究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具有相当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