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相似文献   

2.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住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风波迭起     
王丽英 《小学生》2005,(2):72-75
李智一进教室就看见自己的新铅笔盒掉在地上,他认为是郝明干的。郝明帮他拾起了铅笔盒,李智却又说少了一支钢笔。就在这时,广播响了,郝明因拾物交公受到学校表扬。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编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这个富有挑战、竞争激烈的时代,国家、地区、民族之间孰胜孰败、孰优孰劣越来越体现在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培养综合素质高人才方面,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它必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笔者是这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文言文中.“孰”的用法较为普遍。要弄清“孰”的用法.还得从源头说起。“孰,食饪也。”(《说文》)亦作“熟”。会意字。小篆字形。左上是“享”.左下是“羊”,  相似文献   

7.
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在西方财务会计中的应用曹敏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在西方财务会计中主要应用于两方面:一是期末权益性有价证券的计价,二是期末存货的计价。一、权益性有价证券的计价权益性有价证券的计价方法有成本法、市价法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这些方法在各国得到了...  相似文献   

8.
陶小青 《上海教育》2005,(6B):12-15
有人说:最硬是评价,孰优孰劣,高下立分。有人说:最难是评价,主体、指标、权重……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难解的标准问题、技术问题,让评价结果和实际工作成效成为“两张皮”。  相似文献   

9.
对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战略的比较考察刘向阳,张红军中日甲午海战是一场近代化的大规模海战,其胜负不仅取决于双方海军力量的强弱,更取决于双方海军战略的优劣.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究竟各自采取了何种海军战略?双方的海军战略究竟孰优孰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双方...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中涉及波面升降的问题大致有两种:一是浮冰问题,另一是抛载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浮力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易接受.下面介绍一种整体平衡法,它思路简单,求解方便.一、浮冰问题浮冰问题是讨论浮冰或嵌有其他物体的浮冰熔化后液面的升降.这类问题常规思路是比较浮冰熔化前后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来判断液面的升降,整体平衡法则是通过比较浮冰熔化前后整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判断液面的升降,现举一例用两种方法求解孰优孰劣自见分晓.例一块浮冰内嵌有1(厘米)3的铁块,试求浮冰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解法一比较法设冰…  相似文献   

11.
丁蕾 《语文学习》2010,(1):65-65
“殊不知”常常被误写作“孰不知”。例如:(1)医生发现很多老年人的血压和血糖控制不好的根本原因是自行增减药量。尤其是血糖高的老年人常常面对美食难以拒绝.吃多以后就加服一片降糖药或多注射几个单位的胰岛素.孰不知这片降糖药会打破体内的胰岛素平衡.易诱发低血糖性晕厥。(《健康时报》2008年4月22日)  相似文献   

12.
一、配置模式1.全数字化方案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二、讨论1.两种全数字化配置方案的讨论两种全数字化配置方案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采用非线性编辑,孰优孰劣关键在于搞清什么是线性编辑,什么是非线性编辑。(1)线性编辑是指用一台或两台编辑放像机放像,另一台录像机录?..  相似文献   

13.
如果非要说中美基础教育孰优孰劣,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说各话。我想,这主要是两个大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里相去甚远,亦或完全相反,从而不具在同一平台上的可比性。但是,若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的设置.进度.难度和效果,以我在美国生活6年的观察和学习,认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功能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描写与说明是常见的两种表达方式。在初中课文中,描写经常出现在以叙述为主的散文、小说里面.而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出现在说明文里.但是.有时两种表达又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里面.这样就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的困难.学生搞不清是以记叙类还是以说明类的思路去完成文章的阅读.从而造成理解的错误。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朱永娥 《天中学刊》1997,12(5):65-66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在教学中学生不易掌握,在求导过程中,求全导、求偏导、相乘、相加等问题易混淆.用复合关系图求导,计算起来则较为方便.本文对此予以简单介绍.复合函救求导的一般步骤为:首先,搞清复合关系,分错n那些是中间变量,哪些是自变量,以及中间变量是哪些自变量的函数.其次,画出各变量的复合关系图,从因变量到中间变量,从中间变量到自变量的连线.最后,按从左到右连线求导相乘、分线相加的原则,沿着复合关系图的路线求出导数.__。___、;八。。_。。、;.、。_。_,,_。,,;__。_;__解复合关…  相似文献   

16.
换元与消元是数学解题中最常用的两种变形,但在换元时,一定要注意新变量的范围;在消元时,要注意被消去的变量与原有变量之间的制约关系,否则容易出错.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文杰 《现代语文》2004,(11):27-27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  相似文献   

18.
每个知识点,都有学生容易犯的典型错误,如果对于这些错误能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就能减少失误.游标卡尺的读数在考试题中频频出现,但学生频频出错.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处:  相似文献   

19.
抓住不变量巧解一类题举例凤台县古城小学马良富有一类分数应用题,分率的单位“1”在形成式上好象相同,但实际上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解这类题时,最容易出现错误.但这类题中有个不变量,只要找出不变量,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其解题思路是:先求出不变量,再求所求问...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与函数定义有关的试题.为帮助初三学生复习好这部分内容,本文先将九年义务教材中各类函数的定义叙述如下:且.对干正比例函数y一尺X,①比例系数是一0;②自变量X的指数是1._,__。_,_、。,足_.._,_、,,2对于反比例函数},一号,①比例系数k学O;②自变量x的指数是一1.3.对于一次函数*一人X+b,①比例系数是一o;②自变量X的指数是1,b为任意常数.4·对于二次函数s一ax‘+bx-t-。,①二次项系数a学0,b、c可为任意常数:②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接下来,以部分中考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