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语言运用方面的繁杂现象.Verschueren 认为这是语用学的困境,应该有一个连贯、统一的理论来统辖语用学的研究.语言顺应理论的建立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通过对 Verschueren 的语言顺应理论作一概述与阐释,并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分析、讨论外语教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常语言哲学的产生促进了语用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重新定位了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使用语用分析的方法来理解语言使用的多样性,使对语言的分析转向语用层面;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语言交流活动,其开创的言语行为理论成为现代语用学理论的基石;塞尔继承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意向性理论;格赖斯对意义的区分及会话含意理论的提出使"语用推理"和"语用逻辑"成为当代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近年来语用学发展迅速,其中由Verschueren提出并发展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不仅为语用学整体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将翻译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结合翻译实例,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关系两个方面探讨顺应理论对汉英翻译的解释力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奥斯汀是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的领军人物,其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代表的语言哲学思想不仅丰富了语言哲学研究,且为语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奥斯汀对指称、意义、知觉的观点共同组成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对哲学术语和日常语言进行微小细致的分析是其语言哲学思想的核心特征。通过了解奥斯汀的语言哲学思想,能够进一步理解他对语言哲学研究的创新和突破,明确其在语言哲学研究史上的位置,以及其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和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交流语用学"是对特定国际交流环境下语言运用进行专门化研究的学科.<国际交流语用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科在理论建构上有了更大的发展.本文尝试从术语采用、研究方法、理论建构等方面探讨此书作为学科代表的特色,并结合其理论基础对书中提出的国际交流语用模型进行解析,以期帮助大家了解这本书,进而了解这门集创新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以及修辞学是两个有密切联系,但是又有所不同的学科,尽管各自都有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任务、方法,但是都对言语交际有所涉猎。语用学在很多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修辞学,反过来说,语用学尤其是语用学理论方面的发展,会对修辞学理论以及实践起到一定的丰富作用,推动修辞研究硕果累累。但是因为语用学以及修辞学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学术领域,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侧重点方面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现象。从跨学科的角度来说,由于西方语用学阐述了语言使用的规则以及基本原理的构思,所以现代修辞理论以及其研究方法均可以从其借鉴一二。本文主要说明了语用学研究的三个侧重点以及修辞学研究"人本主义"研究说明,然后从跨学科的角度分析了对于现代修辞研究来说,西方语用学影响以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语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语用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对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意识到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成的语用功能之间差异的存在,以及不同文化对言语行为策略的选择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意识,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确立得益于哲学家、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质的探索。它开阔了语言研究的视野,为语言本体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模式。在语用学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呈现出跨学科、跨界面的综观研究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学界也在不断探索、审视和创新其理论体系。《语用学的多维研究》由广东财经大学曾文雄教授编著,浙江大学  相似文献   

9.
赵元任语用学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赵元任的语言学研究中,蕴含着一些当代语用学的因子。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符号学、语言本质上的行为方式、语境之于语言的意义以及语用歧义等方面的论述中。对此进行梳理挖掘,将有利于促进当代语用学的发展以及语用学思想与理论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学科,一直备受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的重视。俄罗斯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西方的语用学理论,之后语用学在俄罗斯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俄罗斯本土化趋势,逐渐形成了带有鲜明俄语特色的语用学理论体系。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作为俄罗斯语用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推动俄罗斯语用学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基于此,结合其代表作《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交际单位》,对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主要语用学思想观点进行初步发掘,重点探讨其在言语礼节理论研究方面的突破和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陈述语用学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入手,首先追溯了语用学翻译研究的起源,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继而探讨了将语用学与翻译研究进行交叉的可能性和可行之路,最后指出了语用学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语用学与翻译研究有着广阔的交叉面,按照分相论和综观论的框架构建其学科体系,能够作为其发展的可借鉴之路;研究最后指出:语用学翻译研究未来的发展重心在于理论体系的构建、重大理论的创立、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研究重心的转移上。  相似文献   

12.
指称论作为重要的意义理论之一,它最早是由英美语言哲学家们提出并加以说明的。最初的研究局限于在语义学范围内,没有把语言使用者考虑进去。而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开始了对这一理论的动态研究。本文将概括指称论典型的静态研究,分析其动态的研究成果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指称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基于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和模糊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去发掘和分析模糊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性的一面。以英文原著《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模糊语言的分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分析其如何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义。从语用学的视角对文本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语用分析,不但对促进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语用学研究的发展也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Grice在1976年提出“会话含义”理论之后.语言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合作原则、语用推理到关联理论.一步一步得到充实和发展。“关联理论”是会话含义理论的新发展。笔者将简略回顾会话含义理论的研究发展过程,重点对关联理论进行阐释,并对应用关联理论的主观条件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毛慧君 《考试周刊》2010,(16):41-42
语用学和模糊语言学都是语言学中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年轻有活力的学科。很多学者不仅多角度地研究过模糊语言学,而且研究了模糊语言学在很多领域,特别是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然而从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来系统地分析模糊语言的文献还几乎没有。因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分析语用中的模糊语言,说明模糊语言需要人们从认知心理等各方面理解其在不同交际场合的作用,从而有助于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正确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及其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作者通过分析翻译的交际特性,指出语用学的理论可以被采用作为研究翻译问题的工具,因为作为语言学分支的语用学本身就是在交际研究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并且.将其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相联系,作者提出了语用对等的话题.同时。也从语用对等角度探讨了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两个等效理论的基础上。对翻译中在实现语用等效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和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语言学注重对语用学理论的研究,而很少注意到语用学在交际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流速 用学在交际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尤其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更加显示其重要地位。文中以实例详细地阐述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并指出在语言交际中导致语用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杨 《陕西教育》2011,(1):68-68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又称语言实用学,足以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为研究对象的.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理论的指导,要做一名合格的EFL教师,必须对语用学理论进行学习.并贯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试图从认知科学的角度阐释人类的语言交际行为,这无疑为语用学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但由此也遭到了国内外语言学界对关联理论缺乏社会维度的批评。本文作者认为这种批评是由于对关联理论的误解而引起的,并试图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视角、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启示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反驳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80年代中期以来关联理论在中国的二十年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了国外关联理论的引进,中国认知语用学在句法研究、认知语境、社会语言学、修辞研究、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翻译及语言教学八个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认知语用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基本态势。并试图预测21世纪中国关联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