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解     
教室里,孩子们一个个都规规矩矩地坐好了,被晨雾冻得通红的小脸上挂满了甜甜的微笑。老师走上讲台,用视线把所有的孩子都扫了一遍,孩子们仰着小脑袋看着新来的女老师。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老师情不自禁地走下讲台,用手轻轻地把所有孩子的小脑袋都摸了摸,才开始上课。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射  相似文献   

2.
黄彬 《四川教育》2004,(6):37-37
这是一堂六年级孩子毕业前夕的习作课——学写毕业赠言。令人感伤的背景音乐、一张张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照片的回放,将孩子们带进了对往事挥之不去的氛围之中。当孩子们的情绪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一句“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将孩子情感的闸门启开,他们纷纷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一个孩子眼睛红红的,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从座位上站起来,小声说道:“我想把我的话写在我设计的这张卡片上,送给黄老师。”我正想让孩子们讨论关于毕业赠言的写法,教室角落处站起来一个女孩子:“老师,我们搜集了好多赠言,可以参考吗?”“当然可以。那就请孩…  相似文献   

3.
从音乐教室回到办公室里,心里仍然被深深的愧疚充斥着…… 下午第一节课是一年级一班的音乐课。把学生带进音乐教室,当我告诉他们今天要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时,一张张小嘴叽叽喳喳地说道:“老师我会唱!”“老师我会唱!”看着他们那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劲头,看着那一张张灿烂纯真的笑脸,我心里暖洋洋的,溢满了激情和感动。我常常被孩子们的纯真和灿烂所感染。  相似文献   

4.
一次户外活动时,我组织孩子们从一个游戏过渡到另一个游戏。我采用游戏的语言与方式让孩子们领会我的要求进行集合:“每个小朋友的眼睛都是两盏小车灯,请小朋友将小车灯打开,看看谁的灯光能照到张老师的眼睛里。看看谁的小刹车最灵,在张老师的身边停稳。”还沉浸在第一个游戏中兴奋得又跑又眺的孩子们听到我的话,迅速地集合到我身边,并纷纷向我喊道:“我的小刹车最灵。”“我是最先停下的。”只有汉汉好像根本没有听到我的话,也没有看到同伴的活动,他还是一个劲儿地在操场上奔跑。  相似文献   

5.
搬钢琴     
我把活动室的柜子作了调整,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让他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孩子们议论纷纷。航航说:“张老师想把钢琴搬到那里去!”我一愣,这个想法我可从来没对他们提起过呀。“你怎么知道的?”“我看见张老师刚才用一根绳子量了量钢琴,又量了量那边的空地  相似文献   

6.
张莉 《教师》2011,(19):30-30
几年前,班主任告诉我们说:“失去童心是可悲的!”如今,我在教育战线上摸打滚爬地边教边研,早已理解了老师的话。我常与孩子们跳绳、下棋,与孩子们一起过生日,带孩子们去游山玩水、采风纪实.学生们说:“张老师是我们的大朋友。”家长们说:“张老师永远是长不大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临别师范校园时,教《文选》的张老师对我说:“做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性本善’的孩子,你必须以细腻的爱心叩响他们心灵的钟……”从教13年了,张教师的话激励着我不断尝试去叩响孩子们心灵的钟。  相似文献   

8.
征答题     
方爱斌 《福建教育》2007,(12):51-51
广东省深圳市荔园小学李春优老师问:张老师的生日是m月n日。小明和夺强都知道张老师的生日是3月4日、3月5日、3月8日、6月4日、6月7日、9月1日、9月5日、12月1日、12月2日、12月8日中的一天。张老师把m值告诉了小明,把n值告诉了小强。张老师问:“知道我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小强说:“本来我不知道,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小明说:“哦,那我也知道了。”请问张老师的生日是哪一天?  相似文献   

9.
我和孩子们一起玩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我当狐狸,孩子们当小兔子。第一遍游戏后,小奕忽然跑到我面前问:“张老师.您说狐狸怕大蟒蛇吗?”我说:“当然怕了,大蟒蛇很凶猛的。”“老师,那我就当大蟒蛇吧.我来捉狐狸。”说完用期待、渴求的目光望着我,我真不忍心打消他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可游戏中没有这个角色,音乐中也没有这样的情节,如果满足了他的要求,其他幼儿也有新的想法又该怎么办呢?对于张老师的困惑,您有什么建议吗?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班主任告诉我们说:失去童心是可悲的!如今,我在教育战线上摸打滚爬地边教边研,早已理解了老师的话。我常与孩子们跳绳、下棋,与孩子们一起过生日,带孩子们去游山玩水、采风纪实,学生们说:张老师是我们的大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班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的记载表中也有我的名字,那是我自己主动把自己“降格”为班里的一个普通学生。我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老师本来就应该是班里能为大家做样子的最好“学生”;孩子们更觉得应该如此,用他们的话来说:你本来就是班级中的一员么.  相似文献   

12.
杨采涓 《江苏教育》2007,(14):124-124
那天,和所有的日子一样的平凡,那天,只因孩子轻轻的一句“老师,你有母亲一样的笑容”而变得格外美丽。 那是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五一”长假后上课的第二天。和往常一样,我早早来到教室,听孩子们晨读。刚推开门,无数的彩屑似一阵金雨洒满我的衣裙,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老师,母亲节快乐!随即又欢呼着把我包围。  相似文献   

13.
那日课间,我一走进一(3)班的教室就觉得气味不对,孩子们也在纷纷议论,凭着多年职业的敏感,我知道肯定是哪个内向的孩子不小心把大便弄在身上了(因为不怎么内向的孩子肯定会主动找老师的)。看到这情景,我便笑着告诉班级里的孩子们,这气味可能是从学校后面花园飘过来的,因为那儿正在施肥。听了我的话,孩子们渐渐地停止了议论。接下来是节音乐课,铃声一响,孩子们欢快地唱啊跳啊去了音乐室,而那个把大便拉在身上的小男孩却急得要哭了,脸涨得通红。在其他孩子离开教室的时候,我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地拉住了他的小手,他那含泪乞…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师来我班上数学公开课,教具准备得相当充分。课堂上她“啪啪啪”往黑板上粘上八张阔双面胶带,然后再贴上四张硬纸剪成的演示图片,工工整整,非常醒目。下课了,这位老师撕下那四张硬板纸和小朋友们“再见”走了,留下我和一群孩子们却直发愣———黑板正中均匀地趴着八只大大的“蜈蚣”。这可怎么办?为了维护我们整洁的教室形象,保卫我们神圣的黑板,我和孩子们赶紧忙活开了。有的用手去抠,于是抠破指甲的小朋友出现了;有的用小刀来刮,没过多久,“蜈蚣”倒没受什么损伤,墨绿色的黑板上却出现了一道道“伤痕”;有的把抹布打湿,使劲地擦,那…  相似文献   

15.
运动场上彩旗飘飘,呐喊声阵阵,我校2004年春季运动会正在热烈地进行。时不时飞来几只小鸟扑愣着翅膀看热闹,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也在为运动员喊着“加油,加油”。受这种热烈气氛的影响,我仿佛也年轻了许多,浑身热血沸腾,和学生们一起蹦着跳着为我班的学生加油,为夺得名次的同学喝彩。叫喊声中,我班最沉默的男同学张修澳用小手拉着我的衣襟,用他那像小兔子一样文静可爱的大眼睛望着我,说了一句我意想不到的话:“付老师,我也想跑。”他的话立刻得到了共鸣。“老师,我也想跑。”“老师,我也想跑……”望着孩子们热切的眼神,我怎么能忍心拒…  相似文献   

16.
每天下午起床后,我都要为班里的女孩子梳头 但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给女孩子梳头时,很多男孩子都把自己的帽子取下来,然后摸摸自己的头。一开始我觉得这是孩子们自己闹着玩呢,可是每次给女孩梳头时,有几个总这样。 有一天,张楾的妈妈对我说:“张楾怎么也不剪头发,你看都这么长了像个女孩子。”事后,我把孩子叫到身边,问他:“你为什么不剪头发?他咧着小嘴,害羞地小声说:“我想让沈老师也给我梳梳头。”听了孩子的话,我才猛然明白男孩子们为什么都故意弄乱自己的头发,为什么张楾不愿意剪长发。孩子们把梳头当作一种爱抚,一种被爱的权利。长期以来,梳头只是女孩子的专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与漫画     
血液循环的理论老师给学生讲解血液循环。为了把问题讲得生动,他说:孩子们,如果我倒立的话,血液就会流到头部,我的脸就要发红,对吗?对!孩子们齐声答道。  相似文献   

18.
周凌  姚华 《早期教育》2006,(9):14-14
一、变变我的脸。 开学两周以来,张皓杰小朋友还是会不停地哭着叫“妈妈”。一次,老师看到了身边的彩色纸,灵机一动,对他说:“你看这张纸多漂亮!”他没理会,继续哭。老师又说:“我会变魔术哦!”他的哭声小了点,抬起眼看着老师。见奏效了,老师连忙说:“我能变出你的脸,你想看吗?”哭声停了,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师。老师便拿起彩色纸,一边故意用很夸张的动作撕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一边大声地说:“变!变!变!”这一举动让张皓杰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也把所有孩子都吸引住了。老师随手拿起笔,在图形上画上了哭的表情:“这是张皓杰的小脸,想要的话我们一起来变出自己的小脸吧!”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纯洁的,因而是美丽的;孩子个性各异,美丽各有不同。最丑的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美丽的;犯错误的孩子,在老师眼里也应该是美丽的。   我每天都为孩子们发喜报。所谓喜报,不过是油印的小报,写上“你今天表现得真棒 !”之类鼓励的话,再配上一些线条简单的画儿。孩子们每天都认真评议。那天,我照例为同学们发喜报。这几天,孩子们的表现都十分出色,我想,应该给每个同学都发一张。发到四大组,同学们对郑鹏有意见:他上课拧了同学一把 !我没有发给郑鹏。他生气了,腮帮子一鼓一鼓的。放学后,郑鹏对我说:“我只拧了一下………  相似文献   

20.
眨眼间,我执教了三年之久的六年级四班就要毕业了。临行前,我请孩子们再次撰写那一篇我们班的“传统习作”——《我的老师》,满心基极待着他们将心中想和我说的话都写下来。让我能在毕业前听到孩子们的真情留言。文章完成上交之后,王超然同学的习作再一次被我保存下来。回想起来,从四年级接到这个班的第一篇《我的老师》到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