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李宏 《中国广播》2012,(2):66-67
目击式现场报道最早源于体育赛事的现场转播。这种与现场比赛同时进行的、充满悬念的、生动的节目形态,深受听众喜爱。数字时代新闻频率新闻轮盘的快速运转,使记者编辑越来越多地使用连线报道方式。其中,目击式的现场报道成为最有感染力、最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报道方式之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使用这种方式报道的新闻节目不仅屡获中国新闻奖,2011年,还斩获亚广联奖新闻节目类大奖。  相似文献   

2.
李紫娟 《青年记者》2007,(16):88-88
"说新闻"是更加注重听众意识的广播新闻播出样式,在各大传媒激烈竞争的今天,它的出现及拓展,无疑使广播新闻多了一分竞争力,同时,对"说新闻"来说,它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新闻作品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播的眉目、是新闻的提要。可以说,一个广播节目的好坏,不仅表现在新闻稿件内容的质量上,同时也表现在它的标题质量上。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在新闻作品和听众之间架起的桥梁,听众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4.
许斌 《新闻界》2004,(1):54-54
广播是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和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即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的,形象的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得到的声音信息是“可感知”的,也就是让听众获得通常听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只要内容精彩,就一定能吸引受众吗?不一定。俗话说“秧好谷一半,题好文一半”,没有好的标题去吸引人、打动人。再好的内容也可能与受众失之交臂。“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很多缺乏可读性的新闻。就是“死”在了标题上。文贵出新.标题作为一篇文章的文眼,它不仅是对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升,还要有足够的魅力去抓住读者的眼睛、听众的耳朵。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广播具有内涵深刻、触角广泛、信息量大等特点,能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重大事件,因而备受听众青睐;广播能使人听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可亲可信,听众完全不受年龄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它可以通过音响表达各种感情和语气的变化,比一般文字宣传更具有感染力和真实感,因而广播新闻的采写也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运用现场录音是提高广播节目质量,提升广播收听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场录音运用得好,能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把现场录音巧妙地运用到广播新闻中,可以给人真实感、现场感、亲切感,也是广播新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电台的音乐编辑,不仅是懂得音乐符号的人。当他编辑一支歌或者一首乐曲送给听众时,就等于送给听众自己的审美观和审美评价。一首歌的美,是从它  相似文献   

9.
把听众带进新闻的第一现场,让广播新闻更加真实、生动、感人,是每一个记者追逐的目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使听众在收听广播时产生“视觉效果”,同时可以充分体现广播特点,大大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提升新闻作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王燕 《河北广播》2009,(5):70-72
新闻受众心理是泛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的心理活动。新闻信息传播出去能否使受众接受,得到受众的认同和赞赏,可以说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传播学上讲,新闻是一种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新闻传播心理规律。作为新闻从业者,认真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对采写优秀的稿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广播人依据听觉信息传播“时段式”、“累积式”的传播特色,形成了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为代表的广播深度报道样式。21世纪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借助现代技术,对信息的选择.过滤,整合已进入了新的水平。当代听众不仅要求以同步和几乎同步的速度了解新闻事实,还要求对复杂事实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使听众能较透彻地了解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包括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从而达到解惑释疑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闻要短,广播新闻更要短,新闻界一再这样呼吁。为什么呢?从广播的特点来看,报道迅速,先声夺人是它的最大优势。长篇大论,言不及义,听了半天,得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自然就要关掉或者调台。因此,广播要吸引更多的听众,充分发挥先声夺人的优势,新闻就一定要写得简洁明快。从广播的服务对象来看,要做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使多类型多层次的不同听众都能从一次新闻节目中“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也要求广播新闻报道要广,条数要多,信息量  相似文献   

13.
音响报道是彰显广播新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为报道增添生动性、形象性、具体性,还让受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用音响去感动听众,这比记者用大量的文字描述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本文以白山电台获吉林省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的录音通讯《“山里红”红在山里》为例,从不同方面论述广播音响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唐莹 《新闻采编》2007,(6):30-31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形式被广泛使用。生动的现场报道不仅能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可以有效地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因此,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最能体现广播特点、最能发挥广播优势的  相似文献   

15.
强化广播新闻的可听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可听,而且要能够引起听众的视觉联想,形成广播新闻的视觉印象,这是对广播新闻可听性的要求。为此,广播要充分运用现场描写、细节刻画、音乐和现场音响的配合、新闻节目板块设置的创新等所有广播能够调动的表现元素,通过可听性的视觉延展,促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原本平面和线性的声音符号立体化、视觉化,更加生动地传达给听众,让听众通过听广播新闻也能有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是电视家族中异军突起的新军,是利用电视媒介传播的最新变动和最近发展事实的信息。较之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电视新闻具有视听兼备的优势。换句话说,报纸是通过字(也有照片,但它是静态的)把信息传递给读,广播是通过声音把信息传递给听众,而电视则是通过电视的多样化符号——形象、声音、字等,把信息传递给观众,这种声画并茂的形象化传播,现场感强,真实可信,在单位时间里使受众获得较大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7.
录音报道是发挥广播优势的一种好的报道形式。它真实可信,生动自然,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农村、工厂、部队、机关和学校的广播站,如果能把发生在基层的典型事件,用录音报道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就更会使听众感到亲切感人。好的录音报道还可以把听众引入报道中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房间     
“news-room”(新闻房间)是我使用的电脑密码。去年,我在人民日报挂职学习,技术部的夏勤工程师来给我配电脑,选择了“news-room”做我的密码。我很喜欢这个密码,不仅喜欢它好听好记,还喜欢它常常激起我浮想翩翩。试想,在这个无边无际的大房间倘徉,览知天下事,评说天下事,怎能不激起人的激情与兴味。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写好短新闻.做到长话短说.长短做。同时,也要求广播人要按照广播的收听特点.善于用尽量短的篇幅.尽量少的字.在对于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场景、一个问题、一个观点的表述中.将更多更广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听众。  相似文献   

20.
幽默时广播电视主持人来说是一种能力,对广播电视节目来说是一种艺术.主持人在节目中运用风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主持节目,可称之为"幽默主持"."幽默主持"不仅能给听众观众带来喜悦和欢乐,还能让听众观众在笑声中引发思考和感悟、得到进取和向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