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音隐喻这一术语是国外学者Fonagy于1999年提出的,但他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或发音方式)和所表意义之间象似关系。本文所说的语音隐喻基于李弘教授的观点,依靠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的隐喻理论,从语音层面探讨汉语歇后语中"跨域喻指"的隐喻现象,以找到对谐音歇后语新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麟  段成 《华章》2009,(19)
在"隐喻狂热"浪潮的推动下,隐喻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密切关注.在近30年间,各派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了深入探索,硕果累累.从语言层面角度而言,词汇隐喻、语法隐喻和语篇隐喻受到众多学者关注.而语言起源于语音,语音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却很少被论及.因此,本文尝试以认知语言学中有关隐喻理论为基础,分析语音隐喻在歇后语中的表现形式,从而探讨歇后语中语音隐喻的功能.以期能引起更多学者对语音隐喻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中歇后语现象进行初步探讨。主要讨论歇后语的隐喻类别和认知机制。歇后语是一个隐喻的宝库,其使用的隐喻类别多样,主要有语音隐喻、拟形隐喻、语义隐喻和语法隐喻。其认知机制涉及到了人的经验、注意角度、突显程度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歇后语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的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它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性,而且贴近生活、诙谐而形象。谐音双关歇后语是歇后语的一种,且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从认知语言学语音隐喻的角度对歇后语中的谐音双关歇后语进行分析,可以找到理解谐音双关歇后语的新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5.
试论隐喻在歇后语语义双关中的认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歇后语中隐喻现象普遍存在,隐喻在歇后语语义“双关”中起了举足轻重的认知作用。就歇后语语义双关的演变过程而言,隐喻所起的认知作用包括:重构、联想、推理、转移。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语言中很普遍的现象,在认知语言学中上升到概念的层面,也是解释众多语言现象的一种很常见的手段。语音隐喻作为隐喻的一种,由国外学者Fónagy于1999年提出,他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包括发音方式)和所表意义之间象似关系作出的。目前国内学者也很少有对语音隐喻作过全面和系统的论述,也未有对其本质上的探析。本文将基于前人关于语音隐喻的旁涉研究,运用语音学、音系学及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结合英汉日语中有关语音隐喻的现象,对语音隐喻进行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以期弥补这一方面研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国外学者Fónagy于1999年提出语音隐喻的概念,他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包括发音方式)和所表达意义之间的相似关系。在Fónagy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英语词汇学的有关观点,对网络英语词语存在的语音隐喻现象进行整合分类,并初步分析网络英语词语语音隐喻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新闻标题中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吸引力。语音隐喻是从语音角度探讨的"跨域喻指"的隐喻现象。基于语音相似的语音隐喻能够增加标题的魅力,产生画龙点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方言歇后语的形成是建立在我们的认知机制上的,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为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理据。本文主要探讨隐喻在方言歇后语中的修辞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从修辞学角度上看,幽默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其在实现方式上与语音隐喻有着多方面的共同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上看,语音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其功能之一是要获得幽默。由此可见,语音隐喻与幽默是相互兼容,相互支持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试图运用认知隐喻理论来分析歇后语"歇后"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浅议语音隐喻在英语幽默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里重要的理论,在隐喻中学者关注较多的为修辞隐喻,语法隐喻等方面,对语音隐喻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从英语中的幽默现象入手,探讨隐喻与幽默的关系,以及由语音引起的英语幽默.如由双关的用法而引起的幽默,通常是由于相同的音有不同的意义而导致的,而这些现象通过语音隐喻的理论知识即可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汉语中产生了大量来自梵语系统的音译词和意译词,这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并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隐喻表达."佛"和"魔"是佛教教义中两个善恶对立的概念,从日常用词到成语、俗语和歇后语,它们的痕迹随处可见.本文从现代隐喻理论的视角,对汉语中"佛"、"魔"隐喻表达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它们在概念隐喻及具体隐喻表达层面的特点,以探讨语义相对的概念作为源领域时,在隐喻投射焦点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语音隐喻指不同的所指借助其能指的语音层面进行的联想/映射。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对语音隐喻进行了语用解读:语音隐喻的使用和理解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音隐喻的使用和理解是一种认知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明示-推理过程,它必然受到关联原则的支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5.
钟舟海  曾平 《现代语文》2015,(1):99-101
相对于汉语中的全民通用歇后语,地方性歇后语(例如客家歇后语)也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地方性歇后语当中还有一种更为别致的歇后语——它以某地区某个众所周知的人物的经典言论或其传闻逸事为基础,浓缩出一句歇后语,该歇后语仅为有限区域的有限人群所熟悉和使用,该范围或圈子里的人只需要听、说该歇后语的半句,大家便可心领神会,取得特殊的言语交际效果。笔者将这一语言现象暂且命名为"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本文对此类型的歇后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究其语言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交际效果等。  相似文献   

16.
雷小玉 《海外英语》2016,(15):113-115
歇后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是汉语习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内涵意义总是隐晦的,具有隐喻性的本质。因此,歇后语的翻译一直以来都绝非易事。美国语言学家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英国语言学家约翰逊(Mark 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使隐喻的研究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认知阶段。随着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此理论应用于翻译的研究中。概念隐喻理论也为歇后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隐喻大量存在于广告中,它甚至被认为是现代广告基本传播形式的核心。在国外的广告言语研究中,隐喻应用和效果分析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课题。自1999年由国外学者Fonagy首次提出语音隐喻以来,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国内学者对语音隐喻作过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本文旨对现代广告言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进行初步探索,分析其表现形式和工作机制,以期得到更多人对语音隐喻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语音隐喻这一术语是由国外学者Fónagy 于1999 年提出, 李弘教授继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跨域映射的角度进行了全面地论述。本文结合隐喻思维的有关论述, 探讨了语音隐喻的认知机制, 对英汉语言中的语音隐喻进行了初步分类并浅析了英汉语言中语音隐喻体现出来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自国外学者Fonage首次提出语音隐喻这一术语以来,语音隐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语言学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对其的研究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意义的相互映射上,对语音隐喻的传播过程及方式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文章运用模因论对广告语中的语音隐喻进行研究,分析其传播周期、传播方式,并进一步分析强势语音隐喻模因的特点,为打造有效的广告语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认知语言学阵营中,事件域认知模型(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简称ECM)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视。时间型歇后语为歇后语中以时间来隐喻世事人情的一种特殊歇后语。通过ECM的理论框架,能全面地分析时间型歇后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