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湘诗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诗歌论王伟1933年12月5日,诗人朱湘在马鞍山采石矶投江身亡。滔滔的江水虽然吞设了诗人年轻的生命,但是却无法泯灭他那用心血灌溉出来的诗篇,正如他的挚友罗念生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不死也死了,是诗人的体魄;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①一生把写诗作为...  相似文献   

2.
王艳红 《现代语文》2009,(12):111-112
朱湘是一位对诗艺深有研究的诗人,他试制的“新格律诗”对中国诗歌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本文就朱湘诗歌音节、格律、内在节奏、情绪、形式等方面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征,指出朱湘诗歌的形式特色:音节与格律创新的高度和谐、内在情绪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十四行诗早期的成功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正> 朱湘是一位对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诗人。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对朱湘的研究,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年表、回忆录以及研究论文。《安庆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的梁家林、潘延年两位同志合写的《诗人朱湘年表》,比较详尽地记载了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梗概,对进一步研究朱湘有很大的帮助。朱湘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发表在各种报刊上,其中不少诗歌后来没有收入他的四个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永言集》。朱湘投江  相似文献   

4.
论朱湘的诗歌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朱湘的诗歌世界刘继业朱湘一生是一个深刻的悲剧。作为一个艺术至上、追求完美的诗人,我们有理由揣想,1933年12月5日,他迎着清晨的江风,向滔滔江水奋力的一跃,是着意划出的生命中最后一条“唯美”的弧线。但自杀行为,却一定是源于内心巨大的痛苦和绝望的。...  相似文献   

5.
朱湘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力争用复活的旧诗词语灌注的新诗语言系统来恢复古典诗歌的理想形态,他从爱国热情下的文学责任、无苦不成的文学之旅、诗歌的唯美和唯用、诗歌形式的技术化、复古迎外以获今这五个方面建构自己的诗歌理论,其诗歌的试验性意义大于其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化现象的“朱湘之死”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阐释的诗性空间。诗人留存的4本诗集中.有许多诗歌描写了流水意象,这一意象倾注了诗人对生命的歌赞、沉思和追问。对朱湘诗作中的流水意象进行分析,既是我们把握其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的重要依据.又是我们领悟其生命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新月诗人朱湘是新格律诗的积极倡导者和勤奋创造者。他借鉴西方诗律也强调新诗应有传统诗的音乐成分。其诗歌的声韵、字教、结构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朱湘的十四行诗具有探索性的借鉴意义,他的新格律诗则弥补了自由体诗歌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朱湘在诗歌翻译上颇具有代表性。本文试图从节奏形式、主题开掘、意境营造、叙事方式等诸方面寻出他们诗歌翻译对诗歌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印迹,以此来考察诗歌翻译对新诗建设的影响。正是这种翻译活动促使新月派诗人认识到传统诗歌的合理成分,新诗开始了全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灿 《语文知识》2013,(3):92-93
朱湘是现代诗歌史上对格律诗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诗人,创造了像《采莲曲》这样富有古典情韵的诗篇,在诗歌中构筑了纯美的世界。但他生不逢时,现实的诸多焦虑使纯美的世界终成为虚无的乌托邦世界,内心的苦楚与焦虑难以释放,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质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饱含着民众的智慧。弗罗斯特一生大都生活在新英格兰,过着"半个农民,半个教师,半个诗人"的平凡生活。自然,诗人对新英格兰农村的山水河川都非常地熟悉和热爱,对新英格兰的方言也是耳熟能详。他非常注重诗歌的音乐效果,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意义之音"这一独特的诗歌美学主张。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质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饱含着民众的智慧.弗罗斯特一生大都生活在新英格兰,过着"半个农民,半个教师,半个诗人"的平凡生活.自然.诗人时新英格兰农村的山水河川都非常地熟悉和热爱,对新英格兰的方言也是耳熟能详.他非常注重诗歌的音乐效果.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意义之音"这一独特的诗歌美学主张.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月派的重要诗人,朱湘对诗艺美的追求真诚而执著,对此,论者却少有全面的论述。本文将从朱湘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方面略论其诗艺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不错,朱湘是一位诗人。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拿他当作一位诗人来谈论,那是不能反映出朱湘的全貌来的。作为诗人的朱湘,他同时也是一位对中西文化都做过深入研究的学者。在留美前,他就有意识地在中国文字和文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留美时,他又专习了西洋文字与文学。在文字方面,他很早就掌握了英文,以后又学习了法文、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现代”诗人,本文试图回答他被称作现代派诗人的原因。究竟是哪种特质使他的诗歌区别于20年代的中国新诗,使他的诗歌具有现代性。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从诗歌阅读开始,分析出戴望舒诗歌中的分裂现象,围绕着分裂现象的特异性,产生分裂现象的原因以及这种分裂方式造成的结果,阐释这一独特的方式使戴望舒的诗歌达到的现代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绿原既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又是一位有深刻见解的诗歌理论家。他重视诗人的品格和修养,对诗的特质、诗人的创作个性及创作方法、诗歌流派、诗歌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的诗论具有十分珍贵的美学价值,对推动新诗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诗人认为语言要富于音乐性,注重诗歌的内在韵律节奏;其次,诗人成功地采用了西方乐曲中的赋格曲式,并运用到了其代表作《诗章》中,给诗歌带来了一种流动变幻的音乐美;再则,诗人以其短小精悍的意象主义诗作来承载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达到了诗歌音乐性的最高层次——寂静之音。  相似文献   

17.
张执浩的诗歌里具有很浓厚的童话因素。在《糖纸》一诗中,他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自信承诺诗歌的功能。但随着诗歌童话般的吟唱深入现实生活的内核,诗人不可避免地遭遇现实生活的阻击,形而上的分裂逐渐在其诗歌中显现。对其分裂所带来的痛苦,诗人自觉地承担起来,他从“时间”与“空间”两个向度出发,且以“高原”这一意象消解并弥合了诗歌童话与现实生活的二元对立。诗人在经历从“承诺”到“承担”过程的同时,完成了对诗歌童话世界的构筑。  相似文献   

18.
张召柱 《文教资料》2007,5(34):94-96
朱湘的诗歌向以清新淡雅,平静恬淡闻名,其诗歌的节奏和音韵让他的诗歌充满动感和乐感。这完全归功于他对古典诗词的借鉴的守成观,同时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上朱湘又做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丰富了中国现代新诗的形式和内容,这种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诗歌创作上的守成观形成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由此,朱湘诗歌中守成与创新就构成了二律背反的现象。这也是古典的与现代的诗学观对立统一,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朱湘是一位早逝的天才诗人,他是文学研究会会员,又与新月诗人有较多联系,在形式的追求上与新月诗派有不少共同处。文章从朱湘所处时代及性格特征入手研究朱湘的叙事诗,着重分析了朱湘诗的观念、对中外文化的态度、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觉继承及叙事诗风格特色等问题,肯定了朱湘对叙事诗的贡献及其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黄艳芬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1):10-11,24
皖籍"新月派"诗人朱湘以诗歌蜚声于现代文坛,但是他以《中书集》第一辑为代表的散文创作远离启蒙和革命文学语境,侧重个体经历书写和个性描述,风格宁静平和,笔调从容随意,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便只是一种高声的自语"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