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主义批评的结合。该理论以生态原则和女性原则为出发点,把自然与女性相结合,研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探讨自然与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所受到的贬低与压迫。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早期创作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女性观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冰心早期若干代表性作品的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论述了冰心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冰心早期散文创作中充满博爱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并在差异中求平等,研究冰心早期小说创作中生态女性主义整体观,展现了冰心对自然与女性的赞美和讴歌。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的一种方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斯坦贝克的《菊花》和劳伦斯的《菊花的清香》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解读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相似心路历程,旨在体现男权社会下女性和自然的困境以及男权统治在女性压迫和自然压迫两者中所起到的类似作用,旨在加深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理解,发掘并解读那些蕴含生态意识的经典文学作品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构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小说。本文旨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从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和女性与自然三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以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旨在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探讨文学中父权对自然和女性的统治,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拟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十九世纪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之一《米德尔马契》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对小说当中形象各异的女性人物的分析,指出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对女性身处父权社会痛苦处境的揭露,对父权制控制女性精神、扼杀女性理想的控诉和发展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应站在生态文化高度,发挥女性在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中的作用和价值,强调社会生态中的男女平等和协同合作。从女性创作主体、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思、生态女性主义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看,女性创作主体从女性自然天性出发,对自然万物体现出了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当代女性文学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凉命运和心灵苦痛有充分自觉;生态文化建设为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是20世纪早期最受争议的和最具创造性的文学家之一.利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可揭示出劳伦斯在其代表作《虹》中所具有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作品揭露了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困境,同时也歌颂了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并提出理想的生活方式,即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分析莫里森的两部作品,1977年的《所罗门之歌》和2008年的《慈悲》,借以研究莫里森长达三十年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分析莫里森在创作中如何将种族、女性、自然因素联系在一起,以及黑人女性如何在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之下寻求身份认同并最终与男性自然和谐并存。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渊源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形成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宗旨是要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在作品中的体现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权主义意识的崛起,旨在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哈代超前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渊源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形成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宗旨是要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在作品中的体现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权主义意识的崛起,旨在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哈代超前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批评是对文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而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合是文学研究在“向外转”的过程中找寻到的一条独特的道路。它可以涵盖的意义包括:“对将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写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式再发现;针对开采或利用的伦理学提倡一种‘关心哲学’;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虽然在这场运动内部有众多持不同立场的派别,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有如下基本共识,即对自然的占有和对女性的占有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对前者的理解必然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来自一种父权制的世界观,也正是这样的世界观确立了统治妇女的合法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界也在迅速地响应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在显现出来。一批原本并不受特别重视的写作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能够赋予新的意义。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批评类似,在参与经典的重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有着良好的前景,这恰恰因为中国的女性还同时背负着历史的负荷和现实的环境压力,而生态和女性运动的结合也特别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将生态环境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强调女性和自然之间有着直接联系,揭露父权制是贬低自然压迫女性的根源。电影《立春》探索了女性和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揭示了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中因发展不平衡而引发的环境危机和女性的边缘地位,呼唤人们对自然和女性予以关注和尊重。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所创作的1775首诗歌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以自然为主题的.文学史上不乏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但是女诗人描写自然的角度却相当独特.以西方生态女权主义批评理论来探讨艾米莉·狄金森女性意识和生态思想的形成以及她的自然诗中所展现的独特的自然观,从而提供解读艾米莉·狄金森作品的新视角,加强读者对诗人诗歌的认识和领悟.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以生态批评为基础,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意识、社会平等公正、人与自然、两性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上。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他的代表作《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实现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5.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刮起的一股文学思潮或革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生态危机和性别歧视的语境下,研究文学、自然、女性、文化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质疑、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研究自然和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揭露和批判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女性意识,在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源远流长,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结合。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审视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诗歌,探寻诗歌中蕴含的自然意识和性别观念,发现在这一时期的田园诗歌中自然被重塑成一个被动的、顺从的、仁慈的供养者;女人则沦为失去话语权的"失语者",是以男性为主宰的世界的"观察者"。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和谐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对田园诗歌多视角、多元化的批评与解读。  相似文献   

17.
自然和女性是哈代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的主题。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呼吁人类要共织生命之网,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压迫下苔丝的悲惨命运,旨在凸现“生态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8.
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所体现的浓厚的生态保护意识及对女性和自然的关注和同情,表明了哈代事实上是位超前的环保主义者和生态女性主义者。面临当今环境状况,对《无名的裘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无疑对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对女性问题认识的深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诗歌将自然中具体意象与女性形象结合的艺术特色。认为诗歌中丰富的女性描写,是庞德生命的体验,是其美学追求与对女性精神慰藉的彰显。从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庞德四首诗歌中的自然具象进行解读,分析了其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20.
发掘和解读蕴含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对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以及作品蕴涵的意义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对斯坦贝克的<菊花>进行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读,揭示小说中自然(菊花)与女性的密切关联性以及作家对自然与女性的命运的深深关注.这篇小说辰示了自然环境、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描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预设了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共生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