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王羲之     
《红领巾》2009,(6):22-25
王羲之是东晋(jìn)著名(zhù míng)的书法家,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合称(chēnɡ)他们为"二王"。由于王家是书法世家,王羲之从小就跟  相似文献   

2.
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卫夫人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堪称三堂人生课。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第一课只教他写"点",练习写"点",感觉"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  相似文献   

3.
书圣改对联     
王羲之是中国著名的"书圣",他的书法在当时颇有影响。一年除夕,王羲之在新居奋笔写下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4.
书法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地理环境影响了书法,书法的发展也反哺于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书法文化,两者互动共生。沂蒙地理环境、江南地理环境促进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发展、成熟,同时,王羲之书法也促进了这两地书法的繁荣。从横向的、空间的、地理的维度去研讨王羲之书法,既为传统的书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恢复对自然的记忆,从而有助于重建书法与自然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卫夫人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堪称三堂人生课.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第一课只教他写"点",练习写"点",感觉"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一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这时"高峰坠石"的功课,就变得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6.
长期争执于王羲之书法地位与复杂纷乱的两晋人物关系,以及《兰亭序》文的真实性,是当代王羲之书法研究的主要失误。而王羲之今体书写贡献的科学依据,王羲之追求书法创新的书家形象,才是指导我们实践和创新的关键。只有从我们与历'史书家的治学差距中找原因,才能弥补失误,使当代书法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7.
以《集王圣教序》为例,对王羲之书法的点画形态、结字造型、单字空间布白、笔法及结字空间造型等书法技艺风格进行简要分析,从而总结出王体"中和之美、自然之道"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各种书体相继出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其中王羲之的书法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功演绎了以魏晋风度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成为历代书法家学习的典范。本文从王羲之的人生历程和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书学思想、书法师承等方面探索王羲之书法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然后,从楷书、行书和草书三个方面分析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最后,探讨王羲之书法对书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洗砚的地方。王羲之从小就勤奋好学,7岁时就跟着女书法家魏夫人学习书法,很受称赞。12岁时,就把父亲藏匿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2014,(8):14
正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他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看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各种书体相继出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其中王羲之的书法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功演绎了以魏晋风度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成为历代书法家学习的典范.本文从王羲之的人生历程和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书学思想、书法师承等方面探索王羲之书法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然后,从楷书、行书和草书三个方面分析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最后,探讨王羲之书法对书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每当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除解读文本内容之外,我总是喜欢向学生介绍其书法成就。这次讲王羲之,刚下课就有学生问,王羲之这么高的书法成就,他到底是跟哪位大师学的?  相似文献   

13.
“书圣”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从魏晋琅琊王氏家族崇奉“天师道”的“家世遗传”和王羲之书法书、道合一的艺术追求可以看出,王羲之自然秀美、不露雕饰的书法风格,与其信奉“天师道”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续字联即在原有对联上添加字句,使其含义发生改变。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王羲之巧读除夕联。晋人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史称"书圣"。因其书法颇负盛名,时人皆以得其墨迹为快事。有一年除夕,王羲之家门口每贴一联便被人揭走,他连写三副,仍是门前空空。后来,他灵机一动,将新写的对联一分为二,上下联各贴出去一半。联语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次,由于  相似文献   

15.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各有千秋。唐之前书史对其评价比较客观。唐之后,由于唐太宗偏爱或政治需要,力推王羲之书,王羲之“书圣”地位遂立,王献之名走向衰微。王羲之《兰亭》书法,名动天下,但有些名实脱略。功力欠佳,风格近俗,相对王羲之其他作品言,应是较差的。我们对待前贤经典,要客观求实,不必人云亦云,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16.
悟室评书法     
正左甫杰书友的行书作品,笔画扎实,结体遒美,深得王羲之行书法理。此作在创作和书写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是一位很有成绩的书学者。现给作者提两点建议:1、重复的字尽量不要雷同,如"也""有""之""可"等字,应尽量变换写法。可参考《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结构变化。2、在王羲之行书上多下工夫,汲取精华,把字写活、写流畅,也可通过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在磨炼中进步。  相似文献   

17.
"羲之爱鹅"的故事流传已久,后世读者大都沿袭陈后山、包世臣之说,认为王羲之从鹅的曲颈、婉转深悟书法执笔与运笔姿态。本文从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活动服食丹药和鹅肉之药用功效之关系,得出羲之爱鹅传说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4,(Z1)
中国的书法,是一种举世闻名的艺术。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名家,如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卫夫人等。在这些名家中,王羲之与墨池的故事流传较广。王羲之是东晋时人,生于公元321年。他创造了一种漂亮流利的书法,被人称为“书圣”。土羲之7岁开始学写字,他的家门口有一个水  相似文献   

19.
翰墨书林     
书法界有一句话:"中国书法看浙江,浙江书法看绍兴."在绍兴的大街小巷和名胜古迹,到处可以看到各家流派的书法精品,禹陵有珍贵的李斯手书<会稽刻石>和小篆<峄山碑刻>,曹娥庙有被赞誉为"绝妙好辞"的<曹娥碑>,市区的戒珠寺、题扇桥、笔飞弄、躲婆弄等都与王羲之有关.兰亭更是世人景仰的书法圣地.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于书法,他独尊王羲之,在其受禅登基之初,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王羲之的书法。“博购王羲之故贴”,“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宫内,他令诸太子临摹王羲之书迹;宫外,在弘文馆里“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二十四人,录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在国子监内设置书学,置书学博士。在科举考试中设“明书”科,把书法当作铨选官吏的主要条件之一,“工书也是进身之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