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铁木前传》沙博理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两个方面分析了其中的误译现象。就无意误译而言,从翻译过程的角度分析了译者由于理解和表达错误导致的误译;就有意误译而言,主要从非文本操控的角度分析了有意误译的原因及当时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译者应极力减少无意误译;而作为译者创造性的改写行为,有意误译是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结果,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许昌企业网页的英文版本为着眼点,分析了企业网页中汉译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主要的三种误译,即功能性误译、文化性误译和语言性误译,并针对以上误译种类试探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对企业的英文本翻译及翻译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尽管忠实是衡量翻译的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两种语言在社会风俗、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方面彼此迥异,因此误译现象的存在极为普遍。误译分为有意识误译和无意识误译,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受母语的干扰常常出现语言和文化现象方面的无意识误译。本文介绍了误译的概念及分类,并用具体实例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实践中产生误译的原因进行细致地剖析,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英译汉误译很多。本文列举了一些翻译中常见的误译例句,分析了造成这些误译的主要原因:翻译态度不够严谨、缺乏对英语文化的充分了解、汉语表达能力弱。同时提出避免误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积极性误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误译分为积极性误译和消极性误译两类。积极性误译指的是译者为了完美再现原文的风韵而进行的创造性翻译,虽与原文在形式上并不完全对等,但却能传达最为重要的信息。积极性误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出于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积极性误译;由于文化缺省而导致的积极性误译;由于英汉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积极性误译。  相似文献   

6.
在原语中心论的影响下,追求译文完全“忠实”于原文的传统思想长期占据翻译理论的中心位置。因此,误译常常被斥为“劣译”。随着国内翻译研究范式的逐渐转变,译者的创造意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误译,特别是文化误译也具有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从接受理论、哲学阐释学等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误译的不可避免性,并以霍克思译《红楼梦》出现的部分文化误译为例证,阐明了文化误译与译者的再创造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失落的秘符》的中译本里选取了十五个典型的误译例证加以分析,探讨了导致误译的三种可能原因,提出了如何减少或避免误译问题的三条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薇 《时代教育》2014,(11):172
本文主要谈论林纾前辈在翻译中的误译问题及其因素,并将误译归为两大类: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无意误译"受到翻译者自身的局限,是一种错译。"有意误译"是翻译者翻译时的一种策略、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误译在翻译实践中是不可避免的。有意误译是译者有意为之的一种翻译策略,是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文化角度考虑,意识形态操纵了翻译策略,译者为特定的政治立场服务而有意政治误译。文化过滤为有意误译提供了文化理据,成为原语文化被译语文化接受的有效途径。有意文化误译的手段有文化形象替换、文化信息的丢失、省译和删节。  相似文献   

10.
庞德英译《论语》冲破了原文语言的束缚,进行创造性的改写,从而造成了对原文的误译。从“学而时习之”的对比翻译探讨庞德误译《论语》的体现;从改写理论的视角分析误译的原因;并揭示庞德的误译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误译在翻译过程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为,但却被众多翻译工作者排斥并全盘否定。本文本着对误译重新阐释和唤起翻译工作者重新认识误译的目的,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用例证的方法阐述了误译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含义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几部文学作品中有意识误译的佳例,分析了误译表现的几个层面,即文体风格、译者的翻译目的、道德伦理观念,并探讨了有意识误译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归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是一种有关言语交际的理论,从其二次交际原理出发来探讨翻译过程中文化误译的原因,揭示了有意误译存在的必要性。译者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品的优劣,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都是译者主体性的一种体现。为使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为译文读者所识别,应再现原文的最佳关联,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误译虽不可避免,但应适度。  相似文献   

14.
宋燕  魏天睿 《英语广场》2023,(17):25-28
在文学翻译领域中,由于误译的存在,准确性与流畅性均不尽人意的译作比比皆是。翻译理论家谢天振将误译分为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两类,本文以《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李育超译本为例,对两类误译现象进行举例分析,探究误译的影响以及如何规避误译,希望译者能从中总结经验,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外翻译家《道德经》英译的4个版本,发现几种误译现象,包括:字词误译和句子结构误译。字词误译有两方面原因引起:词性理解错误和词的引申意义或转义理解错误。而句子结构误译产生的原因是:标点理解错误和句子成份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英汉互译中误译这个话题已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个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英汉互译尤其是英汉文化互译之间并不存在完全对等的翻译,因而误译就成为频繁出现的现象。论文通过英汉互译过程中误译的举例,探讨了中西文化差异及如何减少误译现象的对策,最终达到提高翻译的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对新闻英语的误译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词语理解、新闻词汇,文化差异和政治立场辨别等角度,对新闻英语误译的根源进行探究,提出为避免新闻英语的误译,新闻翻译者应当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4,(A5):30-32
本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对苏州市区几个主要景点公示语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苏州市的公示语主要存在语用性误译、语言性误译和文化性误译等翻译误译现象。通过分析这些误译现象存在的原因,从译者角度与管理者角度提出解决策略,为规范苏州市的公示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语言层面对导致误译的诸因素进行探讨,详细地从词的误译、句子结构的误译、语法的误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旨在对正在学习日汉翻译的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胡骑兵 《考试周刊》2014,(83):19-20
本文以深受好评的由风软美剧字幕组翻译的Boston Legal第一季的第一集字幕为例,分析其字幕误译的三种类型:缺乏逻辑分析剧本对白的语境而导致的误译;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导致的误译和翻译态度不严谨导致的误译,并给出相应的避免类似误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