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出现和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休戚相关。托妮·莫里森作为当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除了立足于非洲的传统文化并从中吸取养分,还紧抓时代脉搏,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写作理念都紧随西方文学运动方向。在西方女性运动和黑人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其作品打上了时代烙印。在小说《天堂》中,莫里森将处于性别和种族双重边缘的美国黑人女性纳入了叙事中心,通过黑人女性的声音和经历记录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和家园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小说以自己作为黑人女性的特殊经历为依托 ,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 ,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黑娃》通过对黑人女性的分析 ,阐释了托妮·莫里森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里森在其四十年的创作历程中,坚贞不渝地进行着非裔女性主义书写。她的九部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黑人女性在性别、种族、文化层层罗网之下的历史性的宏大叙事。文章运用黑人女性主义和叙事学理论,以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叙事主题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分析莫里森九部小说在主题上的叙事关联,在明晰其创作思想的连贯性的同时,分析她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不仅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当代美国黑人妇女生活的困境,而且藉其文学创作保存和推广了非洲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她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主义思想与非洲文化传统的融合,揭示了莫里森对黑人妇女解放和非洲传统文化保存的同时关注。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论述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女权主义思潮和精神分析学说等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的影响,指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中把西方现代主流文化思潮与黑人民族文化传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将黑人文学推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为当代美国文学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论述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女权主义思潮和精神分析学说等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的影响,指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中把西方现代主流文化思潮与黑人民族文化传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将黑人文学推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为当代美国文学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7.
吴迎春 《海外英语》2012,(3):216-218
《宠儿》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为莫里森获得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该文重点分析了莫里森独特的奴隶叙述方式及其在整个黑人文学中的文学地位。莫里森以奴隶尤其是女性奴隶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改写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奴隶叙述及主流文学中的刻板形象,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填补了以往奴隶叙述的空白,为重建黑奴文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非洲文化传统在《所罗门之歌》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创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民族性,不断挖掘非洲优秀文化传统.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洋溢着神秘的非洲文化色彩.莫里森通过描写黑人祖先所罗门及其曾孙"奶人"的飞翔,再现并重新演绎了非洲飞人传说;布鲁斯、灵歌和黑人民谣在小说中交相辉映,诠释了非洲传统音乐对黑人精神生活的巨大作用;非洲祖先崇拜传统则在女主人公与其父亲灵魂的交流中得以体现.通过对非洲飞人传说、音乐传统和祖先灵魂崇拜等黑人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莫里森阐明了继承非洲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性,为苦苦探求民主、自由的黑人种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说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自始至终无不表现了非洲文化遗产对于黑人民族,尤其是生活在白人主流文化包围中的黑人族群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一部反思和拷问美国历史的代表作,它集中反映了1855-1873年美国奴隶制时期,以及南方重建时期的历史问题,为非裔美国人和所有美国人重新"记忆"那段历史提供了思考的平台,体现了莫里森浓郁的历史意识.虽然小说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然而却是一个从黑人主体视角审视下的对历史文本进行文学重构的作品.小说从黑人主体视角出发,匡正了被白人主流文化扭曲的历史描述和黑人形象,为重塑黑人民族文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旨在研究作者从黑人主体视域出发对历史文本进行的文学重构.  相似文献   

10.
解读《宠儿》中的美国黑人女性主义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以鬼魂故事的方式阐释了一种美国黑人女性特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有着美国黑人文学和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双重背景。在作品中,宠儿代表着美国黑人女性历史,而贝比.萨格斯、塞丝和丹芙三代女性对待宠儿的态度则代表着三种典型的美国黑人女性主义历史观。通过丹芙成功平息宠儿的鬼魂和解救塞丝的精神这一情节,托妮.莫里森表达了她自己的历史观:既要记住悲惨的过去,又不能陷于其中不能自拔,而要团结众人的力量,勇敢地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她尤其关注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的心理体验。文章选取莫里森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三位黑人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揭示莫里森关注的"丑女人"的真正含义:那些被认为是"丑女人"的黑人女性其实就是最美的女人,因为她们是黑人自我的代表者、引导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2.
循着赫斯顿与沃克主要作品的脉络,梳理这两位美国非裔女性文学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家的创作主旨和文学诉求,可勾勒出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轮廓:崇尚黑人性,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正视种族和阶级歧视,塑造真实黑人新形象;解构性别主义,诉求黑人妇女解放以及寄情姐妹情谊,期盼大同社会。简言之,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就是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精髓和标识。  相似文献   

13.
在《爵士乐》中,美国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刻画了女主人公维奥莱特在社会压力和家庭危机中迷失自我又重新寻回自我的坎坷经历。小说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建构的困境,通过从身份缺失、情感扭曲和精神救赎三个方面分析维奥莱特实现主体建构的过程,运用文本分析方法,解读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身份困境的反思和对黑人女性主体建构途径的思考,使读者更好了解黑人文化。  相似文献   

14.
李琴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3):163-164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当代黑人小说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来探讨莫里森小说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天堂>不仅在小说的主题上展现了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当代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为冲破"叙事困境"所做的努力.尽管距离黑人女性理想的生存天堂和黑人女作家向往的自由书写天堂还很遥远,但莫里森通过各种文学技巧的娴熟运用,突破黑人女性无以言说的境地,呼唤黑人女性将支离破碎的声音变为齐声呐喊.  相似文献   

16.
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和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生存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里的边缘作家,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文学一样被烙上了"他者"的标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特别是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谭恩美作品《百感神秘》和托妮.莫里森作品《所罗门之歌》里女性人物的具有浓厚的属下气质。但是"属下"女性们用她们的方式在"说话",同时她们的属下气质不会因为"说话"而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将种族文化冲突中黑人女性的生活和独有的感触与哥特式文学相结合,创造出名作《宠儿》。本文从女性哥特的角度,通过女性复仇﹑封闭的情感世界和道德探索的自我定位三个方面来获得对母爱与女性题材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中从黑人女性的视角阐释了女性的身体同自然一样被视为男性统治的对象,从而表明了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真正目的上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佩科拉对蓝眼睛的畸形渴望.托妮·莫里森用她那锐利而又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揭示了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心灵的侵蚀,以及遭受种族和性别歧视加之非洲传统文化及其特殊的青春期文化三重压迫的黑人女性一味追求白人文化价值观而产生心灵扭曲、人格分裂.酿成人生悲剧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广大黑人唯有保持自己文化传统.才能抵御白人文化霸权,才能建立自信自尊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0.
独特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使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饱蘸悲愤之情,塑造了一个个在黑人信仰与白人意识、部落价值与现代文明的夹缝里挣扎、扭曲甚至迷失的撼人心魄的艺术形象.这种从黑白两种文化的对立与错位造成人物价值观的扭曲这一层面上,揭露种族歧视罪恶的探索及其独具魅力的艺术成就,正是托妮·莫里森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