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回春功(边氏功法),是道家全真华山派“秘而不宣,内部延传”的养生术,古今以来,只在派内单传,外人无缘问津。为让“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功法被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工作者掌握,使边治中先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古代的长寿思想、养生思想及养生术的产生、发展进行了一番史学论述,认为:1.长寿思想的产生是养生思想形成的先导,长寿思想是在奴隶社会中后期产生、发展起来的。2.养生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后期,成熟于封建社会初期以后,是养生术产生的先决条件,养生术是它的实践产物。3.中国古代长寿思想、养生思想、养生术三者因果相关,但又有所区别;某些著作文章中把三者混为一谈,视为同步事物,是违背史实的。  相似文献   

3.
九真 《武当》2015,(3):68
中国古代养生术多源于道家,民间广为传承的握固、叩齿、咽津、鸣天鼓四法,被合称为"道家养生四宝",常做可强本固肾,延年益寿。"握固",是道家养生的常用手式,晋朝名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即倡导"握固守一"。具体方法是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的根部,然后弯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握宝贝一般。古人认为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藏精气,可使气血布散,辟邪防疾。"叩齿",是指将门齿相对,轻轻做上下有  相似文献   

4.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早在殷周时期,人们就把“寿”、“康宁”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诗经》上也有“永锡难老”、“万寿无疆”这样的句子。既然有获得健康长寿的愿望,就有为实现这一愿望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通常称之为养生术,也叫养生之道。在养生领域,医家、神仙家、道家的养生术各有侧重,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养生之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家养生长寿术——不老回春功》荟萃了我国道家秘之又秘的导引术精华,为人类战胜衰老、恢复青春、延年益寿、强化性机能,提供了“法宝”与“魔术”。  相似文献   

6.
本刊自一九八二年第六期和一九八三年第二期登载《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十势秘功》动作图解一至六势以来,陆续收到全国各地不少读者来信,热切要求继续发表动作图解七至十势,以供大家学练,为满足读者要求,本刊除登载七至十势外,特发表边治中先生《略谈中国道家秘传养生长寿术的特点和功效》一文,借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此功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谭大江 《武当》2007,(7):23-24
一、太极拳原本是高级的气功我们知道,太极拳最早诞生于中国道家的内丹养生术,是内丹养生动功形式的一种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8.
周身按摩法二十五法,是当今在唐山地区广为流传的道家功法《除病长寿太极术》中的功法之一,只要长期坚持,对健身养生,防治各种疾病,大有裨益。 一、扣齿:上下牙齿相互克扣三十二次。 功效:可使牙齿坚固,防治牙齿早期脱落。 二、挤压牙根:用食指在嘴部外侧挤压上下牙根。  相似文献   

9.
秦文军 《健身科学》2009,(12):11-11
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香港中西医研究院院长朱鹤亭(道号玄鹤子)今年已是97岁的高龄,但依然鹤发童颜,步态轻盈,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头顶上的发髻轻轻挽起,一派仙风道骨风范。朱老自幼承受家教,学道家养生学术,并习医、练武。在读中学和入北京大学学习时,他又研修中西医理论,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他曾先后著书《人生与养生》、《养生之道锦囊》、《健康是福》、《玄鹤子益寿箴言》等,  相似文献   

10.
胡伟容 《武当》2008,(1):17-18
太极拳和仙学皆博大精深,但中华仙学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张三丰祖师在其《大道论》中曰:“仙学者,养生之学也。”同时,张三丰祖师为使后人迈人内修正道,在丹功上兴创了动功太极拳法,其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仙学哲学。仙学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的锻炼功法。仙学强调的性命双修,既能从心理上解决人生的烦恼,又能从生理上解决人的生老困惑。所以说,仙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绵延的灵脉,是一门对人类实施终极关怀的大学问,人们要了解仙学养生思想,进而关注其对生命的态度,这当中太极拳的修炼不失为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四大流派之一青城派,发源于道教圣地四川都江堰市(古名灌县),源远流长,其道家养生堪称一绝,紫阳长老陈琳真人93岁尚能携徒云游四海;建福宫道士李成功104岁上山下坡行走自如;欢喜道人李杰享年108岁,载入《青城山志》、《灌县志》、《中国武术人名辞典》等书。  相似文献   

12.
崂山道家养生术,为崂山道人玄中子所传。玄中子其人,勤苦求学,悟性高深,对于道家之丹经秘诀潜心揣摩,竭诚悟化。经数十年刻苦修研,终领玄机,精达要义,深得正宗三昧,熟谙崂山道家养生之法术,并传于后世,迄今享誉。 本文作者朱鹤亭,系玄中子之子,自幼得其父真传。目前,他已是我国著名养生专家,他先后研制成功的“鹤饮”、“东方饮”、“崂山道饮”、“鹤寿饮”等饮料,已博得国内外专家的赞誉。他运用药物,气功点穴、按摩、推拿等手法治好了许多国内外疑难病症,在青岛被誉为“神医”。今他将崂山道家养生术公诸于世,奉献给追求养生长寿的人们。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认为,以往对以静养生的理解不够准确。从而对道家以静养生的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道家哲学的动静观,道家养生思想的核心以及道家养生术势的特点和要求,应将道家以静养生思想之静理解为先天状态,以静养生的思想就是指通过后天努力而返回先天状态的修炼以养护生命之意。如此理解道家以静养生主张才更加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武术融合了道家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称得上养生运动,是中华传统体育的瑰宝。武术养生的核心价值就是遵循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利用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去积极主动地保护生命和保养身体,使人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武术养生产业对改善和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武术养...  相似文献   

15.
周天元 《武当》2012,(9):37-39
眼下养生书籍层出不穷,养身讲座此起彼伏,而且越来越细化,如"饮食养生"、"茶道养生"、"中正养生"、"中医养生"、"道家养生"、"太极养生"、"丹功养生"、"气功养生"、"仙学养生"、"易经养生"、"十二时辰养生"、"四季养生"、"佛道养生"、"修心养生","房事养生"等等,这类"养生内容"在人体的某个侧面,或者说某些生活操作上会有所帮助,然而能否涵盖养生因素的关键所在,起到"生命健康"、"智寿同步"的最终长寿效用,那就未可知了。"全息养生"则  相似文献   

16.
林书立 《武当》2011,(12):47-49
老子不但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养生家。《史记》说:"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益寿也。"司马迁认为,老子的长寿得益于他的"修道"。《列仙传》也说:"老子好养精气"。在《道德经》中,老子不但提出了"道法自然"、"少私  相似文献   

17.
《武当》2008,(11):48-49
太极拳是中华优秀拳种,它根植于传统文化丰厚土壤,生长、盛行于民众之中。从太极拳的取名、拳理构思以及它内功的锻炼方式等方面考察,它与道家哲学思想以至后来道教的一些养生修炼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道家老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说“咽气”     
林书立 《武当》2012,(7):52-53
"咽气",在养生史上曾经是道家的一个重要修炼方法。唐宋时期称"服气法",十分流行。本文拟对"咽气"法作一些探讨。一、咽气、食气、服气咽气、食气、服气,在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述。咽气,如《内经·素问·刺法论》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食气,如《太平经》日:"故上士修道,行当食气。"服气,如稽康《养生论》日:"呼吸吐纳,服气养生。"《晋书·张忠传》日:"恬  相似文献   

19.
华玄子 《武当》2007,(3):39-40
吐故纳新是中国古代养生术之一,它可以祛病延年,健身养生,也是道家初级修炼的基础功夫。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今将传统六字吐纳养生的方法,分功理、功法、功效三部分推介于世,供广大养生者参鉴。  相似文献   

20.
扫地     
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法,延年直差易。简析:南宋大诗人陆游,为历代文豪诗圣中的寿星,写过不少论养生的诗文,这首《扫地》诗总结了他躬身洒扫庭厨的养生经验。诗人认为,有空就扫扫地,即能节省人力,又能活动身体,行气活血,一举多得。按摩、导引等养生术,虽然有很好的疗效,但也稍嫌麻烦,不如扫地之法,既能延年益寿,又简易可行。陆游以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养生观念,即经常活动是最有效的养生之法。在另一首养生诗《书几戏诗》中,陆游更用『故故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的诗句,明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