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米峙 《华章》2010,(27)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后丧亲者的心理重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心理重建中,悲伤辅导团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为丧亲者提供帮助的悲伤辅导团体却很少.本文从组织型态和组织设计两个方面阐述了悲伤辅导团体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六种心理效应,即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习得性失助效应、超限效应、鲇鱼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主要探讨了六种心理效应,即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习得性失助效应、超限效应、鲇鱼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朱宁 《快乐阅读》2011,(19):20-21
情感是指一个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憎恨等,都属于情感范畴。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客观现实,由于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存在差异,人们会  相似文献   

5.
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实际的或知觉到的压力或突然遭遇危险情景时所做出的心理反应,它能使机体处于激活和唤起状态,以至使应变的整体反应能力提高。但是这些反应如果持续、高强度地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某种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应.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悲伤,热爱或厌恶等态度体验.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根据本人的实践教学经验,就化学教学活动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作简单的阐述,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7.
焦虑是指学生在外语学习中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和不安的心理,被认为是二语习得中最妨碍学习过程和最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情感变量。Ellis将焦虑分为三种:气质型焦虑、状态型焦虑和情景型焦虑。气质型焦虑指的是一种更持久性的焦虑倾向,属于个性的一个方面;状态型焦虑是指某一特定时刻对一定情景做出反应时所经历的忧虑,它是气质型焦虑和情景型焦虑结合的产物;情景型焦虑则是指由一个具体情景或事什(如公开发言、考试、或课堂参与等)引发的焦虑。  相似文献   

8.
<正>"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规律,恰当地结合心理效应去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理效应是指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场合。心理效应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会恰当地利用它。面对新课程,学校管理者应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无疑将使学校管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0.
王晓燕  李红 《幼儿教育》2001,(10):39-40
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挫折感。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不前,有的人却能轻松面对、积极克服。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以及在这一方面的经验积累和心理准备。现在的孩子大多吃不起苦或受不得一点委屈,遇到一点点小事也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只有从小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才能使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挫折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刻意行为。  相似文献   

11.
邓娟红 《山东教育》2008,(11):19-22
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实际的或知觉到的压力或突然遭遇危险情景时所做出的心理反应,它能使机体处于激活和唤起状态,以至使应变的整体反应能力提高。但是这些反应如果持续、高强度地发生,则会危及个人的身心健康、安全感、自尊心以及心情的安宁程度等。  相似文献   

12.
联觉是人脑天生的一项特殊功能,它主要发生在生理层,主要是生理学或脑科学研究的对象;移觉主要是指人的实时心理出现的跨感官刺激——反应现象。它是人类后天社会心理的感觉自发行为,主要发生在心理层,属于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通感是人类言语行为的自觉建构,它主要发生在语言层。通感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生理联觉、心理移觉和语言通感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写好人物是小学生作文的重点,在经过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动等作文辅导或训练之后,需要进行综合训练。具体训练的方法可以使用对比的手法,如本次批改作文: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另外还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比描写,如:敬佩的人和平凡的人;快乐的人和悲伤的人……写作提示1.对比两组题,想一想两组题的区别,选择其中一组中的其中一个内容作为写作范围,确定准确的作文题。如:快乐的人和悲伤的人,可以选择写一个快乐的人,邻居张大爷,他是一个生活不富裕却整天说笑话的人。2.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写作,观察生活并不指完全按照现实生活来描写生活…  相似文献   

14.
崔琳涛 《山东教育》2004,(23):121-121
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情绪,这就是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会退缩不前,有人却能轻松面对,想法克服。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现在大多数孩子不能吃苦,受不了一点委屈。遇到一点小事就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才能使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  相似文献   

15.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心理效应,即圆桌效应、南风效应、食盐效应、巴奴姆效应、贝尔纳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这项研究关乎两个主题:一个是仪式,另一个是比较。一方面,主要从葬礼前的哀哭和丧服两个层面来论证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目的和社会影响,从而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力图以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与中国先秦时期哀悼仪式的比较为例,阐述比较研究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最终,通过找寻同一个仪式对象在不同文化里的表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何以中希两个古代社会的哀悼和葬礼在早期有着程序及表演行为上的相似之处,但随后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一切都是源于哀悼和葬礼背后不同的思想观念:希腊人严守一种带有神性规定的仪式程序,却没有涉及现实的社会秩序、政体模式,也没有将其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去阐发。因此,希腊仪式中的程序与表演的成份得以比较完整地延续下来,甚至在现代希腊社会中仍可见其痕迹,但却始终只是存在于民间、停留在仪式行为的层面。而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的先贤们则将其社会理想及政治观念贯穿于种种仪式之中,使之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情趣是情感和兴趣的统称。情感也称感情,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愉悦、喜欢、羡慕、愤怒、悲伤、恐惧、厌恶情感等。其中愉悦、喜欢、羡慕等是肯定性情感,愤怒、悲伤、厌恶等是否定性情感。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无疑是培养其对课文内容及其  相似文献   

18.
心理效应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教学中的心理效应一般指师生相  相似文献   

19.
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其表现为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而情感教育就是利用人类特有的这种情感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即: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品质、完满的个性和正确的人生观,使  相似文献   

20.
"新"随"心"动——浅谈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心理效应,即圆桌效应、南风效应、食盐效应、巴奴姆效应、贝尔纳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