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教学的过程是生成学生审美素养的过程。如何将学生的内心感受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出来,这就在于如何在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形象思维一般是指用自己的独特观察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形象思维。下面就我在几年来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形象思维启发教学谈几点体会。一、培养学生快乐心境,生成兴趣与好奇心,激  相似文献   

2.
《福建教育》2006,(11A):39-41
黄金淑(广西田阳市那坡中心小学)、叶永安(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慈艳(北京市中关村第四小学)、郑祥旦(大田县教育局初教股):什么是生成性教学?刘松(以下简称刘):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案例叙述] (“小导游”活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我们在教学调研中发现“错位”现象十分普遍,下面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开展的“小导游”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宁夏教育》2008,(12):79-80
预设性教学是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组织形式等,进而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一种教学活动。生成性教学是在一定的预设目标与内容下的创造与完善。预设性教学体现了科学性,而生成性教学体现了艺术性,二者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相遇,生成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5.
翟燕芸 《考试周刊》2009,(20):130-131
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可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书本知识,生成新知识,发展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在词汇教学、阅读教学、作业布置等多方面运用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生成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动与静、放与收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轻松有效的课堂氛围,打造生成性课堂。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指出:“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对此,广大教师是认同的,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  相似文献   

8.
生成性教学是在把握教学艺术性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教师与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进而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它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关系、创造、个性、非理性等特点。其实质为敢于打破教学过程中的唯规律性,尊重师生的主体性,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历史上,人们力图通过多学科综合的角度,或从教学内部,或从教学外部,来较全面深入地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内涵及特点。生成性教学特点表现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互动性、情境性;教学方法的生成性、有效性、趣味性等方面。生成性教学和预设性教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彭兵 《少年世界》2009,(4):23-26
在我国现有国情之下,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效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开展教学前评价,把握儿童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结构的有序性、教学形式多样性、教学活动民主开放性;保证教学反馈及时有效性;提高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随机应变等教育技能。  相似文献   

10.
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很多教师侧重于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历和作品中出现的情节内容的讲解,而对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构图、空间及色彩等形式因素涉及很少,使鉴赏课教学只停留在表层上面。因此,深化鉴赏课教学内容,是各类学校美术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的研讨课题。一、把握艺术形式的感受美术鉴赏课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美术鉴赏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作者在作品中应用的一些规范的艺术形式。如:绘画类型(写实的、浪漫的、象征性等);绘画基本原则(点、线、面、黑、白、灰,色彩等);绘画语言(色彩关系、明暗调子…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实质是人与文对话的活动,即教师、学生与教学文本的情景性、体验性和生成性的对话。对话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形态应该是:平等互动的理解关系;开放共生的融合关系;启迪共悟的智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作品往住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一同样,历史知识是依靠文学形式(或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而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学生可以更轻松地获取知识。因此.在历史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针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一些文学作品辅助历史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听评课,对一定数量的班级进行课堂教学调研,我们发现新课堂教学中存在三大问题。 一、表层化的师生互动,无法实现师生在知识与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双赢 (一)现状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就16节课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作了初步的统计(见表1): (二)原因 1.互动目标不明确,导致无效互动 有的教师使教学处于“无政府”状态。让学生讨论却没有明确的主题,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教学目标外的话题津津有味地加以“探讨”.使教学活动严重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指导方式的观察、分析,探索了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观察、发现、赞赏、肯定幼儿,才能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刘振杰(临沂师专中教研究室)1探讨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社会间的各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中学生物教学规范...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实施以来,有些教学活动存在形式化、浅层化的倾向,教学活动没有落实到位,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那么,怎样避免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的浅层化,促进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的深化呢?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邵明梓 《新疆教育》2012,(21):175-175
我们现如今的语文教改强调生成性,在设计方法上要求设计能够有生成性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多数生成性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设计起来很难。既然我们想让学生生成性的畅所欲言,为什么不再进行更大胆的变革,彻底摒弃过去设计问题学生探讨的教学模式,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场呢?  相似文献   

19.
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旨在教学活动的生成创造过程,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关系、个性、非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对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同样明示:“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走向对话,是开放时代人类的选择,也是“教育即解放”这个时代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人类所有形式的交往活动,都无法完全脱离言语,作为符号文化的动物,人正是依托言语而存在和生活,凭借言语而生长和发展。人的交往,其实就是言语交际,而语文教学则更是具有内在规定性和特定情境性的言语交际(即对话)。从精神内容上看,对话就是语文教学活动最深层、最内在的属性;从表现形式上看,对话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能释放思维、情感和想像力的交际形式(即教学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语文对话教学才能使课堂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