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本人数十年教师生涯中的感悟,对于教育如何顺应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进行民族精神基本经典教育.相当于基督教文明的<圣经>、伊斯兰教文明的<古兰经>这样的基本经典,中华文明有的是,我先是提名<老子>,后来改提<论语>,理由是<老子>基本精神<论语>有,而<论语>属于教育学类,<老子>属于哲学类.  相似文献   

2.
陈丹 《考试周刊》2008,(8):149-150
理雅各的<论语>译本是英语世界儒家经典的标准译本.在<论语>中,"道"是一个涵义最复杂、最难把握的核心词汇.本文从语言学和哲学的角度,对理译<论语>中"道"的译法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理译<论语>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是根据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书中于丹侃侃而谈,读者在获得为人处世、修炼心灵之道的同时,也会获得身心的愉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于丹<论语>心得>,也许收获更多的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半部《论语》治天下"——感悟《论语》修身为政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中华文化传世经典.<论语>中的"学而不厌,学致其道"、"诲人不倦,善竭其才"、"修己安人,君子人格"、"为政以德,讲信修睦"、"尚中贵和,一以贯之"诸方面,集中体现出修身为政之道.在研读<论语>时,应心存敬畏之心,读其书知其为人,力求融会贯通,善于吸取其精华而无求备于一书一人.研读<论语>,对滋润心灵,滋养人格,对确立高校办学理念,领悟高教管理之道,必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孔子教育方法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毕生从事教育活动,建立了丰功伟绩.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培养贤人七十、弟子三千,并倡导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教育格言,成为万世师表.<论语>一书,可以让我们从中领略他的哲人风采,感悟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学习<论语>的教育思想,挖掘它的教育精华,吸收它的教育方法,对深化和推进我们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对改进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会感到现行教育的迷失与退化.从<论语>中,我们能分明地感受到"大师"与弟子们轮番谈话的情景,更能看到"大师"与弟子们激烈论辩的智慧为花.他们之间的交流是极为自由和融洽的.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重言词共计30个,出现40次.<论语>中重言词在语义关系上可分为"叠音合成词"与"叠音单纯词".<论语>中重言词在语法功能十分丰富,语法位置上十分灵活,其最大的特点是描写人物容状神情的重言词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8.
沈善增先生所著<孔子原来这么说>,自谓是一部"颠覆<论语>旧注的力作","由此引出了对孔子的哲学思想体系的重新认识".实际上,沈善增先生(以下简称"著者")"颠覆"旧注的主要手法,是利用<论语>中某些关键词的多义性,以"回复本义"、"回到当时语境"的名义,"推陈出新",得出"全新的概念",从而"颠覆"旧注的"重大失误",然后再"揣摩语辞背后的不尽之意".必须指出,从辨析字义入手训释<论语>(其他古籍亦如此),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不过却不可借文字的多义性搞"拉郎配",从而节外生枝,弄出新的错误.<论语>的语言含蓄,往往意在言外,发掘其深层含义也是训释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切忌附会,主观臆测,生出种种"莫须有"的有害纠缠.  相似文献   

9.
<论语>在中国乃至世界政治、伦理思想、文化、教育、文学上,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深远影响,同时它在汉语言学分支中的词汇学上,也具有重大的贡献.<论语>是语录体,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中国上古口语用词和一般词汇的特点.对<论语>词汇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汉语词汇研究的深入,可以使上古词汇在<论语>成书阶段的面貌、特点更为清楚鲜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概述,主要分析了其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得出了相应的对现代化教育的一些启示,即教育公平问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和创新问题三个方面.试图使得这些教育思想更好地为现代化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1.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历代以来对它的注疏真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由于<论语>文字的久远,以及各自时代的局限和自身出发点的不同,对<论语>文句的解释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歧义.本文拟从<论语>编撰者编撰论语的目的出发,对<论语>中"贤贤易色""犬马,皆能有养"等语句做一点考察与辩证,希望能够作出一些符合孔子一贯主张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论语》连动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的"动宇相承"理论已涉及连动现象,但范围更宽,整理<论语>连动结构,要正确建立标准.<论语>连动结构的类别可从内部结构和动词间语义关系两个方面考察,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论语>连动结构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论语>的精髓是道德教育思想,其基本价值构成包括: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政治原理的"传道",以辩明"仁"与"德"、"人伦"与"事理"等问题为主要课题的"解惑".这些思想深入浅出,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对于完善"德智双修"、"成人成才"的教育本质、改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慧文 《文教资料》2009,(13):88-90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本文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和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原则几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池田大作认为"师生之心"是<论语>的支柱,这种"师生之心"意指教师要尊重青年的人格,在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弟子应有清晰的了解,对于学生而言,"师生之心"还包括学生为了使老师永垂不朽而进行的斗争.池田大作对<论语>的兴趣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论语>在处理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上表述出的"共生哲学",二是关于人的修身方面表现出的伦理改革意向.池田大作还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指出儒和佛都具有人本主义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论语>词汇、构词法和句法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从研究趋势看,<论语>词汇备受学者关注,词法和句法则嫌偏弱.从研究方法看,专题描写和比较居多,语法化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配价分析等现代语言学方法尚处于尝试阶段.目前,<论语>语言研究表现出两个不足:(1)侧重于传统题目、热点题目,对前人没有涉猎的领域缺乏热情;(2)侧重于"例证"式考据,对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借鉴不够.今后,<论语>语言研究应加大批评继承、自主创新和综合研究、历时考察的力度.同时,需要突出两个重点:(1)彻底描写<论语>各类词的特点和功能;(2)全面归纳<论语>的句型、句式和句类系统.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也是一部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文献.因其为语录体著作,缺乏具体语境,使很多章句在读解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就其中的"乐则韶舞"一句,从文字、语义和语法修辞等角度进行辨析,指出该句并无用字假借现象,即"舞"毋须通"武",宜作"乐则<韶>舞"解,则语义、语法上与孔子的"中庸" "德治"等思想和<论语>语言风格更相宜.  相似文献   

18.
把<论语>放在他者哲学的语境里分析,可以展示出一个不同于主体性哲学的解释学视角,挖掘出孔子儒学中另一重可能的意义域:即孔子儒学中存在着他者哲学的向度.狭义地说,<论语>中的他者有三类范型,即师友、父母和圣人,他们分别属于差异性的他者、无限性的他者和理想性的他者.从他者哲学的视域看,"我"与他者的关系是<论语>思想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其"在先秦文献<论语>中作代词的具体用法,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对<论语>中"其"作代词的用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而民本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统治者必须"重民"、"爱民"、"惠民",以民为本;统治者要做仁人贤君,施行"德治"、"仁政";教化民众,构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