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最近这几年外国乐团来华演出已呈爆炸性发展。2006年全年到访中国的西方交响乐团约有十几家,而2011年仅圣诞到新年约一周间到中国演出的西方交响乐团已超过40家。无论规模和声望大小,很多西方演出团体已经开始在如何抓住中国观众方面动起了脑筋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低音管乐手斯蒂文·鲍森对他上次到中国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2006年他随团到上海演出,无论对当时60岁的鲍森还是当时已经有95  相似文献   

2.
一天艺校没读过,却走进中国歌剧舞剧院,被破格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穷得一度街头乞讨,却成为2011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年度慈善明星;演出繁忙,无法回家,却是中国演艺界10大孝子。他是如何完成这些事情的?  相似文献   

3.
2009年国庆期间,北京将会有5部张继钢的作品同时演出。奥运之后的这一年,他比奥运时还要忙。而张继钢已接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之前在奥运会期间,他已经晋升为少将。还有源源不断的来自大半个中国的邀请,各省的领导都希望他执导城市名片式的舞台作品,说只要他导,就有天文数字的投资跟上来。  相似文献   

4.
展览演出     
不久前才卸任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小泽征尔带着他的指挥棒来到京城,演出剧目《蝴蝶夫人》。据报道,他之所以选择来华演出,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这位日本指挥家出生于中国。 小泽征尔1960年闯荡美国,13年后出任波士顿交响乐团第13任音乐总监,以亚洲人的身份跻身古典音乐领域中的指挥大师行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的话剧作品《醒》,比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早三年;他的导演生涯,比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导演"洪深早六年;他是引领曹禺走上话剧创作道路的第一人;他是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访苏演出的导演兼顾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张彭春.  相似文献   

6.
小泽印象     
2004年2月,我们见到阔别两年的小泽征尔。他还是那样瘦小、肃穆和简单,白发凌乱披肩,与我们记忆中毫无二致。作为世界级指挥大师,这是他第一次率领维也纳爱乐乐团来华演出。作为一个生于中国沈阳、有强烈中国情结的音乐家,这是小泽征尔第八次中国行。  相似文献   

7.
正被誉为"当代阿炳"的中国残联原副主席、中国唯一盲人教授、国内外著名二胡演奏艺术大师甘柏林,有着许多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他虽然已年届耄耋,但是宝刀不老,依然活跃在祖国的文艺舞台上,续写着他的新传奇。这里记述的,是他作为一名中国特别文化使者,在境外三次演出引起轰动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8.
“我现在还无能,你还要再等待;你是否还要我,如果我失败”——崔健《无能的力量》1986年,尚供职于国字号音乐单位的小号演奏员崔健,25岁时写出了Rap节奏的《不是我不明白》,这是他的第一首摇滚音乐,也是中国的第一支摇滚歌曲。很快,他写的第二首歌——《一无所有》,使崔建成就中国摇滚音乐历史上无可动摇的创始人地位。自此,崔健始终作为中国摇滚代言人忙碌在各种国内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二十年过去了,崔健一直站在摇滚演出的第一线,是中国演出频度最高的摇滚乐手;然而这个在很多人心中代表了中国摇滚的精神图腾,在挣扎着超越自己,却离人们记忆中的符号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9.
就在相声几乎要从人们的生活里消失的时候,郭德纲出现了仿佛眨眼间,在2005年岁末老百姓的话题里蹦出了一个说相声的,他叫郭德纲。网络上、报纸上无处不流传着他的故事和他的相声段子。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南城能容纳400人的天桥乐茶园,门口立着大牌子,上写:今日客满,站票10块!事实上从去年11月份开始,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在天桥乐的演出一直都是一票难求。不仅是小剧场,2005年11月在天津中国大戏院、2006年1月在北京解放军歌剧院、2月在北京天桥剧场,近来津京地区1000人以上的中型剧场举办的郭德纲相声专场演出,场场爆满。尤其解放军歌剧院…  相似文献   

10.
1998年9月,巴山“鬼才”魏明伦带着他骄傲的公主“杜兰朵”从京城荣归故里。见到他时,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魏明伦兴奋地说,这次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赴京演出,北京人争看“公主”的火热场面是他始料不及的。《杜兰朵》的演出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新闻界。...  相似文献   

11.
源来 《湖北档案》2007,(1):80-83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日战争揭开了序幕,当时梅兰芳住家在上海。三个月后,淞沪失守,黑暗弥漫了大地,上海租界上也是一片乌烟瘴气!有一天,有人来向梅兰芳提出要求,说是希望他能在电台上播一次音。梅以不久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不能在上海电台播音为理由拒绝了!这次发生了要求播音事件,他认为上海租界绝不是什么安全的桃源,看情况不走是不行的了,要走也只能到香港去演出,藉此机会先跳出樊笼,再作道理。首先由他的老友冯耿光(华北银行界名人,与张少帅交好)到香港预为布置。替他向利舞台联系,并为演出做准备。一切安排就绪,他就在1938年春末率领剧团到了香港。事先在干德道租下一所房子,演出完毕,剧团北返,  相似文献   

12.
英若诚74岁的一生是从艺的一生,可以说,戏剧犹如他的生命,与他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如果从1947年英若诚在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读书时,参加业余的“骆驼剧团”,登台演出《保尔·莫莱尔》《春风化雨》等剧目时算起,英老已经有整整60年的舞台生涯史,被誉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十名中国艺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文革结束的1979年,斯特恩作为西方第一位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大师,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他的此次中国之行被美国最负盛名的音乐家传记片、艺术纪录片导演拍摄成新闻纪录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相似文献   

14.
1929年夏,田汉率南国剧社来南京演出,剧目中有他的新作《孙中山之死》。  相似文献   

15.
明遥 《兰台内外》2008,(1):64-64
英国伦敦有一家著名的医院——汤普森急救中心,在这家医院的大楼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说这句话的是美国好莱坞影星利奥·罗斯顿。1936年,他在英国演出时因患心肌衰竭被送进了这家医院。抢救他的医生使用了最先进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但是仍然没能挽救他的生命,一颗艺术明星陨落了。他的疾病起因于肥胖,他在临终时喃喃自语说的就是这句话。  相似文献   

16.
去年圣诞节前夕,美国84岁的摄影大师阿特·舍创作的自传体话剧《你在哪里,吉米·斯杜沃特》在芝加哥美国大剧院上演,作为他的朋友我应邀观看了首场演出。阿特的经历传奇辉煌:他曾是美国室内网球全国冠军。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人艺”就代表着中国话剧。一个在名称上理应更适合代言中国话剧的演出团队似乎被人忽略了——中国国家话剧院。成立不到3年。目前尚没有自己固定的演出剧场。这样的话剧院能给话剧演出市场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8.
1965年我随以贺龙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在那里我演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回到内蒙古后,又在呼和浩特新城宾馆小礼堂,向乌兰夫等领导同志进行了汇报演出。乌兰夫同志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演出结束后,他上台接见了全体演出人员。当时,他握着我的手,非常高兴地对大家说:“看,  相似文献   

19.
那是1961年的4月间,人艺正在上演田汉和欧阳予倩早年写的《名优之死》、《潘金莲》。一天,我们的老朋友、老观众、老领导周总理来看戏。 这天后台的气氛既紧张又热烈,不但大家的精神格外集中,演出也进行得格外顺畅;而且演出结束以后谁也不肯走,都想见见周总理,握握手,合个影,再听听他的宝贵意见。多年来,这已经形成了“惯例”,每逢周总理来看戏总要在最后到后台来看望大  相似文献   

20.
梅兰芳是中国杰出的京剧表演大师。解放前他是誉满京华的“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在日伪统治时期为了不给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登台唱戏,他长期隐居在上海,蓄须明志,百般回避日本人对他施展的金钱利禄的诱惑,宁死不肯为目伪演出的高尚戏德时至今天仍让人们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