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与格动词属于结果动词和转移动词。与格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这一形式转变成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时,如果与格动词是隐含向外方向的转移动词,介词用to;如果与格动词不隐含方向或隐含向内的方向的转移动词,用介词for;如果与格动词是结果动词,介词用for。间接宾语加直接宾语与双宾语有区别,文章提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使用与格动词和直接宾语加间接宾语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习惯使用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与格动词属于结果动词和转移动词.与格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这一形式转变成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时,如果与格动词是隐含向外方向的转移动词,介词用to;如果与格动词不隐含方向或隐含向内的方向的转移动词,用介词for;如果与格动词是结果动词,介词用for.间接宾语加直接宾语与双宾语有区别,文章提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使用与格动词和直接宾语加间接宾语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习惯使用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论衡》双宾语句有两种结构形式:1.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2.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第一种结构占据主体地位,它的间接宾语或为直接宾语转移的到达地,即受者,或为直接宾语转移的出发地,即来源。第二种结构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类:A间接宾语为述语关涉对象,B间接宾语为述语行为指向的处所。《论衡》中,只有A是名词或带有名词色彩的“谓之A”结构才可认为是双宾语式。  相似文献   

4.
一、双宾语,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可接两个宾语(双宾语),即指人的间接宾语和指物的直接宾语。常用句型为: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  相似文献   

5.
双宾语和复合宾语在结构上有时很相似,不少同学易混淆这两个概念。本文试结合典型例句,点击它们的用法要点,以供同学们参考。点击一、双宾语的定义及用法要点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可以接两个宾语,即指人的间接宾语和指物的直  相似文献   

6.
给予义动词带双宾语,按语序的不同,在汉语方言中存在两种格式:北方主要是"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的格式,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中部部分地区则是"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的格式。后面这种语序的双宾语句的来源,目前学术界有不同意见,结合古汉语文献和周边民族语言中双宾语句的使用情况,我们认为"底层说"是不成立的,很可能是古汉语的遗留。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汉语中有一种结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就是“动宾式动词 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晒太阳”、“吹风”、“淋雨”、“看医生”、“烤火”、“照镜子”、“熏香”等7个合成词的分析考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现代汉语中以合成词形式保留下来的“动词 施事宾语”结构,其参构语素间的符际关系反映了其中一个语素隐含的意义特征,使得这类“动词 被动施事宾语”的结构得以脱离具体的语境而独立存在,并且不会产生歧义,这是它们能够在汉语发展过程中不被淘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其中一个是间接宾语,一个是直接宾语。间接宾语通常指人,直接宾语通常指物。一般来说,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双宾语”? 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可以接两个宾语,一个指人,一个指物,指人的宾语叫间接宾语,指物的宾语叫直接宾语,这两个宾语合起来称谓“双宾语”。通常情况下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其句型为: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有时也可把间接宾语置于直接宾语后,此时间接宾语前需加介词  相似文献   

11.
谓词能否直接充当"有"的宾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词类功能与句法成分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谓词能直接充当宾语,包括能直接充当“有”的宾语。“有”的谓词宾语有自己的特殊性质。否认谓词能直接充当“有”的宾语会带来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双宾句中的主语为定指致事,间宾为定指与/夺事,而直宾为无定指存事。双宾句中三个论元的语义蕴含(题元角色)与其语音形式(格位)、句法结构(语类性质)都有匹配关系:致事主语承载主格、与/夺事间宾承载与格,二者都只能为定指短语DP;而存事直宾承载部分格,只能为具有数量修饰语的QP。基于文献中对名词短语的论述以及母语者的语言直觉,这种匹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兑现自然语言优化简约的最简理念。  相似文献   

13.
动词性成分充当宾语时,动词性成分的词类划分,语法界众说纷纭。范畴由一组特征形成,而范畴成员却并不体现所有这些特征,范畴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从英汉比较角度看,英汉动词性成分充当宾语时的词类在整体上都是名词性的,但又带有不同于纯粹名词的特点,它属于非典型宾语词类。非典型宾语词类充当宾语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从跨语言角度看,英汉两种语言里,典型宾语的位置在谓词之后,典型及物句法结构模式是主谓宾,它所接示的语序也表现为典型语序。但在非典型及物句式语序上,汉语则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这内在原因和汉语重意念的文化内涵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从"动宾式动词+宾语"看汉语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和趋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汉语中出现的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用法逐渐增多的语法现象,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探讨其存在的原因;结合语义、语法、语用分析说明了其搭配的条件;最后预测了这一句法结构发展的前景,揭示了汉语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和趋简性.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把”字作为动词、介词以及量词的用法在安庆方言中均有体现,此外,安庆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动词词性上,它所表示的动词义更加丰富,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在介词词性上,它除了介引一般宾语外,还具有介引双宾语中直接宾语的功能;在量词词性上,它可以表示动量词“遍”、“次”等,及与数词“一”组成“一把”表示副词“一起”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比较文学界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划分比较混乱,笔者认为"跨学科研究"不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内容,而"跨文化"是划分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对动宾动词加宾语流行的语用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为动宾动词加宾语起了外部引进作用 ,报纸等传媒语言的时效性为动宾动词加宾语提供了语用场合 ;动宾动词加宾语自身简明经济 ,能突显主要信息 ,音节上均衡匀称 ,它与不带宾语构成同义表达手段 ,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外部的语用环境和其自身的语用价值共同促成了动宾动词加宾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同音删略是一种音系操作,它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在音系层面的反映。通过对取得义双宾句中的同音删略现象的分析,说明了取得义双宾句并不是由相对应的单宾句去掉“的”转换而来的。单宾句和取得义双宾句的事件结构是不同的,单宾句只蕴含了一个事件,而取得义双宾句中蕴含了一个事件链。含有“的”的取得义双宾句可以分析为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9.
陆机《文赋》的感物观及其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从理论上提出了学创作中外物的层面,并强调“感物”的学观点.这一观点在陆机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自觉的实践,对后来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和刘勰的《心雕龙》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