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今注家对它的解说多,分歧也多。或说是言情诗,或说是贺婚诗,或说是民间情歌,或说是教育诗,等等。我们认为《关雎》是举贤诗,是东周王室的乐歌,现存的《关雎》系脱简残篇。 《关雎》共二十句,《毛传》分为三章,首章四句,后二章各八句。郑玄分为五章,每章四句。金启华先生的《国风今译》分四章,首章四句,次章八句,后二章各四句。质言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课程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从先秦至宋代文学,其作品共38篇,以文学体裁上看,以诗词居多,散文次之。以下介绍学习要点。1.《关雎》《诗经》的第一篇作品,是一首歌唱男女爱情的古老诗歌。全诗三章,风格淳朴自然。比兴手法的运用是此诗的主要艺术特色。第一章开头两句是比,也是兴。关关鸣叫的雎鸠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既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第二、三章的开头两句都是起兴,不是比。随着采摘荇菜动作的变换,写出男子求娶女子的热烈而急切的心情。2.《东山》诗歌通过一个应征赴战、役满归来的士兵在还乡途中的复杂心情,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全诗四章,皆为士兵归途中思想感情的抒写。每章开头四句  相似文献   

3.
对于《诗经》的首篇《关雎》,最为流行的一种解读是,以为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深深慕求一位苗条美丽的姑娘却求而不得,因而深陷于单恋的苦痛和对成亲的幻想中。认为前三章是写  相似文献   

4.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经》中的名句出自《诗经》的首篇《关雎》。《关雎》曾多次编入中学教材,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也选入了高中语教材第四册。其中有闺垫先生陈最良吟诵并讲解《关雎》前四句的情节。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在教材中,有的注为“hào”,有的没加注。各类练习册和教学辅导用书有的说念“hào”,有的说念“hǎo”,让人莫衷一是。时下的电视剧也经常引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剧中人物有的将“好”读着“hǎo”,有的读着“hào”.读法也很不统一。“君子好逑”的“好”到底该怎样读.有必要进行一番辨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名句出自《诗经》的首篇《关雎》。《关雎》曾多次编入中学教材,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也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其中有闺塾先生陈最良吟诵并讲解《关雎》前四句的情节。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在教材中,有的注为“hào”,有的没加注。各类练习册和教学辅导用书有的说念“hǎo”,有的说念“hào”,  相似文献   

6.
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博简《诗论》用“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一诗 ,揭示了一个因情制礼的主题。其所运用的引申譬喻、联想感悟的阐释方式 ,体现了自由独立的文化创造精神 ,是对西周王官之学的突破。西汉三家诗派鉴于西汉初期后妃干政的史实 ,以说诗干预时政 ,释《关雎》为刺诗 ,他们对《关雎》的阐释是对《诗论》的不断引申发挥 ,逐渐将其意义确定在帝王后妃上 ,同时还显露出历史化的阐释倾向。毛诗学派不采用刺诗说而用历史化的方式解诗。《毛诗序》理论和资料来源广泛 ,但其阐释观点与学术精神却与先秦儒家越来越远。《毛诗序》应是东汉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王之涣《凉州词》第一句历来就有争论,但多是从鉴赏、比较的角度论述,本试图结合河西边地实际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考索王之涣的行踪,综合把握全诗脉络,论证王之涣的《凉州词》第一句应是“黄沙直上白云间”。  相似文献   

8.
《石壕吏》全诗篇幅不长,一共才24句,120字,而内容十分丰富。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并且蕴涵着作者强烈鲜明的感情。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指的就是诗歌表现上的这一特色。稍作分析可见,这首诗之所以能做到言简意丰,主要就在于借助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以精练的叙述和描写渲染差吏捉人的气势。首句“暮投石壕村”,画面上虽只…  相似文献   

9.
古人好用叠字、叠词、叠句,其叠法各异,妙趣横生,颇多佳句。 一句一叠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一句二叠的,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別离”。(古诗十九首) 一句连叠三字的,如“树树树梢啼晓莺”。(刘驾诗) 一句叠三字的,如“槭槭凄凄叶叶间”。(吴融诗) 两句一叠的,如“断竹,续竹,飞上逐肉”。(《弹歌》)  相似文献   

10.
《诗经·关雎》是一个比喻系统。本文作了如下论证:(一)《关雎》是一个关系比喻;(二)《关雎》是一个复合关系比喻,具体而言,是一个"X型复合关系比喻";(三)《关雎》是一个双层关系比喻,既有"表层明喻",又有"深层隐喻"。  相似文献   

11.
《关雎》是《诗经》开篇第一首诗,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语言特色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该文从互文性角度,对《关雎》三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互文性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七月流火”词义嬗变杂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豳风》。该诗凡八章八十八句,为《国风》中第一长篇。诗中写及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间每月为贵族从事农业劳动和生活情况,全诗三次提到“七月流火”。今浅释其义,就教于方家。一、“七月流火”之本义“七月”,此处指夏历(俗称农历)七月,“流...  相似文献   

13.
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出版的标点本《临川先生文集》为目前较完善的王安石全集。而书中尚有可商之处,兹刺取三例,为作勘误如次:1.第189页,13卷古体诗《答曾子固南丰道中所寄》末句:“无为袭宁赢,悠然及温远。”按:全诗押山、删韵,而末句  相似文献   

14.
陆宗成 《语文知识》2003,(12):38-40
诗眼①诗人的艺术鉴赏力。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道眼已空诗眼在。”②即“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如纪昀评李商隐《少年》诗:“末句是一篇之诗眼。”  相似文献   

15.
题上所引诗句是岑参诗《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中的三、四句。现引全诗如下: 片雨(一作片云)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 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对于诗中的三、四句,《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忠义校注)解释成“塞花点点飞扬,犹如旅人的眼泪飘洒;边柳条条垂悬,好似思乡的愁绪绵长。”三、四句如此解释,是因为《校注》的一、二句,依《四部丛刊·岑嘉州诗》作“片云过城头,黄鹂上戍楼,”,描  相似文献   

16.
《蜀相》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是杜甫颠沛流离到成都游武侯祠所作。短短八句五十六字,文字简约,但意蕴丰厚。教学中应注重对文字的解读和诗意的领悟,引导学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笔者认为下面几个问题很值得研究。一、为何题为《蜀相》为方便研究,特录《蜀相》全诗: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题目往往提示着全诗的立意,反映诗人的思想。《蜀相》题为“蜀相”,大有讲究。全诗八句虽然有四句是直接写武侯祠的,但作者的立意在于…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诗经》首章,《关雎》在今天不仅被我们用来比拟美好的爱情,在古代更是倍受青睐。然而,在《诗经》流传过程中,随着《诗经》经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关雎》之义也被历代学者多样诠释。汉人的解读确定了《关雎》诠释的范围与方向,同时也给《关雎》主旨笼盖上了永远挥之不去的经学迷雾。在《孔子诗论》中,"《关雎》以色喻于礼"的话,  相似文献   

18.
“关关雎鸠”是以雎鸠鸟的雌雄和鸣,兴起“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的主题。这种说法,不仅渊源有自,且亦可由《关雎》一诗的音乐性质得以证明。认为此句是以鱼鹰求鱼象征男子向女子求爱的观点,其实未必能够成立。《关雎》诗以本句起兴,取义有二:一以春季物候兴发婚姻主题,二则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发婚姻之性质。其内容和音乐都吻合西周之端肃典正的礼乐精神。  相似文献   

19.
字词注释此句出自南宋朱熹的《春日》。等闲:寻常、随便。东风:春风。识:认识,了解,领悟。全诗连接春日  相似文献   

20.
“白露为霜”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二句,是历代所称道的写景名句。对其中“白露为霜”一句的如何准确理解,直接关系到对《蒹葭》全诗的正确理解。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夜间白花花的露水变成了霜”,对此,笔者根据气象科学知识,结合全诗内容意境,参考训诂有关资料,在《文史知识》1988年第4期上著文《“白露为霜”新解》,提出夜间露水不可能再变成霜。这句诗应解作“白露似霜”。此解引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