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主题单元《语言的艺术》中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都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来组合课文的。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三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与设计理念】《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编排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感受音乐、绘画、  相似文献   

3.
《带刺的朋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与自然"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拟声词、称谓词等,感受小刺猬的可爱和作者的喜欢之情,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4.
《猫》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串联整个单元教学内容。本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并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本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无雕饰的极具生活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予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教学时,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是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从单元整组教学的角度思考,整组课文的教学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7.
<正>【学习任务群阐述】1.教材定位解析《伯牙鼓琴》《月光曲》是六上第七单元的两篇课文。单元主题为“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通过单元组文的学习,让孩子们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但是,本组课文的内涵又不限于艺术。《月光曲》反映了贝多芬这样的艺术大家对底层人民的关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美好乐曲的诞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生命生命》是人教实验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是通过有效整合学习环境与教学内容来实现上述课教学目标的。  相似文献   

9.
一、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共有32篇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第一个单元由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和"语文园地一"组成,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我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  相似文献   

10.
周舟 《云南教育》2008,(1):51-5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紧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留心观察景物”这一单元主题,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讨论,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邓井英 《读写月报》2022,(18):33-39
<正>[文本、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节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小品文。此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游目骋怀”,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学习此单元,要引导学生感知古代诗文的意蕴,感受作者的情怀,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得到思想启迪和审美陶冶。《湖心亭看雪》写于明亡之后,作者以淡雅的语言,记述了湖心亭赏雪的往事,  相似文献   

12.
孙苑  苏红 《山东教育》2011,(10):21-23
【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编排了《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及语文园地六。四篇课文内容真实感人,寓优秀的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娓娓动听的语言引领学生步入感  相似文献   

13.
黄盛勇 《读写月报》2022,(27):52-56
<正>[教材、文本分析]《短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由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组成。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此单元围绕“自然山水”主题编排了《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共4组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五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旨在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光辉。本单元选择了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神话的特点,并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经典的中国创世神话故事。内容上着重介绍盘古创造世界的过程。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盘古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创造世界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赞美了盘古  相似文献   

15.
顾文艳 《江西教育》2022,(31):53-57
<正>【文本解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多彩的童年”这一主题,安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等4篇课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围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学习重点,让学生在读懂这些句子的基础上读懂文章的意思,慢慢领悟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运用。  相似文献   

16.
刘漫凝 《山东教育》2010,(10):21-23
<正>【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及"语文园地五"。在一至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多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所写内容都是人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侧重人物的品质感受。落实“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发现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教材与学生的解读: 《拉萨古城》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选渎课文: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时,通过溃书和搜集资料的方法了解了西部并感受了两部的风土人情.学生已具备了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了解了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因此《拉萨古城》是作为第一单元“走进西部”为主题的补充学习,作为略读课更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目标为学习唐诗,感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在初中的《口技》以及高中的《赤壁赋》等课文中已经初步学习过正侧结合艺术手法,并且在同一单元本课之前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对长篇诗也已有所了解,所以学习本文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20.
【教材解读】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都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