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涪陵师专学报》2010,(2):44-45
谭明,男,1959年生,重庆涪陵人。现在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任教,汉语言文学高级讲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涪陵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协副主席。1980年以来,相继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20余家报刊发表诗作600余首,共计170余万字。作品载入《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当代爱情诗鉴赏》《重庆诗歌年鉴》等多种选集。出版诗集《乌江的太阳和雨》《光芒与蝶》。诗集《梦幻与钟声》即将出版。多次获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颁发的文学奖和社科成果奖。1995年至今,连续三届被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授予"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称号。诗集《光芒与蝶》获"第四届重庆市文学奖"。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0,(3):26-30
苏笑嫣,女,蒙古族,1992年11月23日生,辽宁省朝阳市第一中学学生。作品曾在《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诗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发表,入选42008中国诗歌年选》、  相似文献   

3.
金铃子,本名蒋信琳,籍贯重庆,诗人,画家.1980年代末开始发表诗歌,参加过第24届青春诗会和鲁迅文学院第17届高研班,诗文多在《人民文学》 《诗刊》 《中国作家》 《星星诗刊》《山花》等刊物面世,著有《奢华倾城》 《曲有误》 《越人歌》《金铃子诗书画集》等,曾获2008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青年诗歌奖、 《诗刊》2012青年诗人奖等文学奖项.金铃子的诗富于主观性,充满激情和极具穿透力的想象,诗中恣肆诡异、陡峭精微的表达,高烈度的情感,强烈真挚的语言,造就一种令人炫目战栗的美.[1]  相似文献   

4.
想为邢海珍老师写点文字由来已久。可一想起我面对的不是一般的诗者,一个曾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星星》诗刊、《诗歌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千余首诗的大家,一个曾出版《诗意的美质追寻》、《文学传统批评》、《生命在风雪中——梁南论》、《诗在灵魂高处》、《中国新诗三剑客》等理论专著多部.常为名人写评并发表百数十篇的师长着实有些犯难。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0,(7):60-63
湖南隆回县第二中学默深文学社成立于1984年,以家乡先哲、近代思想家魏源的字——“默深”命名。默深文学社社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文学》、《诗刊》、《中国校园文学》、《语文报》等200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500篇,获市级以上文学、作文大赛奖励356人次,涌现出一大批文坛新秀,如马萧萧、陈勇光、海啸、谭克修、魏斌、周劲翔、李傻傻等。  相似文献   

6.
蒋三立是一位潇湘诗人,在中国诗坛上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作家。二十余年来,他相继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刊物上推出数百首高水准的诗歌作品,并连续十余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选本。蒋三立的诗歌充满对自然的敬畏和心灵的坚守,充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验,有一种浓厚的忧患意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追求,通过新奇的语言,传情达韵,可称为情、志、美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上园派"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重要影响的诗歌理论群落之一,是继"传统派"、"崛起派"之后形成的具有中间道路特征的诗学流派。它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和《诗刊》的诗歌观念、《诗刊》举行的一些诗歌活动、《诗刊》的有关编辑人员等有着密切关系,是文学期刊推动文学观念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诗刊》这个阵地将这些诗论家集中在一起,又通过这个阵地将他们的诗学主张推向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百科》2010,(12):54-59
关手苏笑嫣 蒙古族。11月生.就读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曾获第六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曾以90后代表作家身份亮相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青年文学》等刊物,并入选多种文集.  相似文献   

9.
[诗人简介] 张民,男,1966年生,广西陆川人,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曾在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和中文系任教,先后在日本熊本县立大学、东京讲谈社学习.自幼与诗歌结缘,2008年前其作品多数发表在民间文学刊物上,2008年以后陆续发表在《星星诗刊》《诗刊》《广西文学》《诗选刊》《上海文学》《延安文学》《绿风》诗刊、《芳草》《大诗歌》等刊物,并人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有诗集《早晨的感觉》《沉痛与声音》以及多部文学作品,获2008年第六届广西青年文学奖诗歌奖.现居桂林.  相似文献   

10.
<正>胡弦,1966年生,做过教师、记者,现任《扬子江诗刊》编辑。1990年代开始写作,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诗文,有诗集《十年灯》、散文集《菜蔬小语》,曾获中国诗歌学会、《人民文学》、《散文诗》等杂志诗歌奖,2009年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授予"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组诗《春风斩》是他新近重组发表的一首诗作。《夹在书里的一片树叶》是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鉴赏》2009,(7):62-65,110
马国福。江苏省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社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文学专家、中华版权保护中心签约作家、龙源期刊网专栏作家。迄今为止发表诗歌、散文近百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星星诗刊》、《黄河文学》、《雨花》、《中国青年》、《散文选刊》、《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  相似文献   

12.
柏铭久,1945年生,辽宁海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万州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万州诗歌创委会主任。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校期间就与同学组织"狂飙诗社"。曾为四川省巴金文学院专业创作员,三峡文学院专业作家。曾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国诗人》、《绿风》、《诗潮》、《诗歌月刊》、《山花》、《中西诗歌》、《上海文学》、《萌芽》、《散文》、《人民日报》、台湾《笠》、美国《明报》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评论、散文等。出版散文诗集、诗集《沉思的风景》、《情感的边缘》、《黛水之光》、《神女峰背后》、《叙述中的抵达》、《时光之轮》、《红透的山谷》等9种。有散文诗、诗歌、散文选入《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百科》2010,(11):50-54
高璨简介 1995年出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附中。8岁开始发表习作,至今已先后在《诗刊》《儿童文学》等国内外数十种报刊发表童话、诗歌、散文600余篇(首)。9岁开始出书,迄今已出版散文集《树叶船》《一首曲子反复播放》《你来,你去》以及《夏天躲在哪儿》等数部诗集,曾获第六届雨花杯全闰十佳文学少年称号。  相似文献   

14.
<正>诗人、散文家、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韩作荣先生2013年11月12日晨病逝。他1947年生于黑龙江海伦,当过工人、工程兵、师政治部干事,曾任《诗刊》编辑、《人民文学》主编。著述丰厚,诗作与诗论影响深远。有诗集《北方抒情诗》、《静静的白桦林》、《爱的花环》、《雪季·梦与情歌》、《裸体》、《玻璃花瓶》、《瞬间的野菊》、《六角的雪花》、《少女和紫丁香》,诗论集《感觉·智慧与诗》,随笔集《圆的诱惑》,报告文学集《隐秘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鉴赏》2010,(7):70-73,110,111
马国福,男,1978年生于青海省乐都县,现居江苏海安。江苏省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社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文学专家、中华版权保护中心签约作家、龙源期刊网专栏作家。迄今发表诗歌、散文近百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星星诗刊》、《黄河文学》、《雨花》、《中国青年》、《散文选刊》、《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出版有散文集《赢自己一把》、《成功彼岸的灯火》、《给心灵取暖》等。个人简介和散文被2006年2月28日CCTV—10“子午书简”栏目播出。作品以清新、隽永、励志、温情的卷首语、散文随笔见长,深受青少年欢迎.许多被选为中高考阅读文试题。  相似文献   

16.
谭明,男,1959年生,重庆涪陵人。现在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任教,汉语言文学高级讲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涪陵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协副主席。1980年以来,相继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20余家报刊发表诗作600余首,共计170余万字。作品载入《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当代爱情诗鉴赏》《重庆诗歌年鉴》等多种选集。出版诗集《乌江的太阳和雨》《光芒与蝶》。诗集《梦幻与钟声》即将出版。多次获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颁发的文学奖和社科成果奖。1995年至今,连续三届被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授予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称号。诗集《光芒与蝶》获第四届重庆市文学奖。  相似文献   

17.
见证     
廖明哲 《高中生》2009,(21):62-63
社团简介湖南省隆回二中默深文学社成立于1984年,以家乡先哲、近代思想家魏源的字"默深"命名。其宗旨是:活跃第二课堂,发展文学特长,培养文学人才,繁荣校园文学,促进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扎扎实实搞好文学素质教育。默深文学社成立20多年来,社员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江南》《语文报》《华夏少年》《星星诗刊》《中国校园文学》等100余家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以下2篇文章为该社社员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11,(13):83-83
李成恩,英文名Linda,80后女作家,诗人,纪录片导演。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汴河,汴河》《雨落孤山营》《春风中有良知》《高楼镇》,长篇小说《大学城》,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女性主义意味的生活文本》等。独立拍摄制作有《末代守陵人》《三轮车夫》《汴河,汴河》等.担任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编导。  相似文献   

19.
本期最值得讨论的是《人民文学》第600期"新锐专号"和年初改版的《青春文学》。"国刊"的特别关注和老牌青年刊物的明显转向显示出传统期刊的危机意识和突围意识。而在"青春写作"自行发展且如火如荼的前提下,如何在接纳、借鉴、比拼中重建自我定位,对勇于探索的文学期刊是难事也是大事。因为这关涉到在未来"资本为大"的文学格局中,精英文学如何占位和传承。此外,本期还有几个值得关注的作品。晓航的《断桥记》(《人民文学》第8期)、徐则臣的《逆时针》(《当代》第4期)、唐朝晖的《仪式》(《花城》第4期)分别以寓言、写实、心理分析的写作方式解读了现代社会的核心病症,刘水清的《羊角畔的小伙》(《大家》)以沈从文式的笔法再度搭建了一个世外"边城",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都市心象,值得一看。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选摘期刊点评,"《人民文学》600期新锐号评论专辑"和"新版《青年文学》评论专辑"另文刊出。  相似文献   

20.
周明 《新读写》2008,(11):12-12
一九七八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一期的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被文学界和读者常常提及和谈论,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人为“科学的春天"奋斗。那么,这篇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