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观察发现,在幼儿早期日常活动中时时有游戏,无论是家庭中亲子互动游戏,还是新兴早教机构中运用教育理论的课堂游戏,游戏中幼儿都表现得非常愉快。说明幼儿喜欢游戏,同样游戏对幼儿早期有重要作用。一.游戏对幼儿早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幼儿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在游戏中认识和感知世界了。游戏是幼儿早期认识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获得的感知更深刻。古人云:一岁看大,三岁看老。这更加说明幼儿早期对一生的  相似文献   

2.
一、让幼儿"玩中学",激发他们识字的积极性1.感知游戏识字感官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正如石井勋博士所说:"人类通过五官吸取知识,其中吸取最多的就是眼睛。"婴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应充分利用感官活动调动其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在感知游戏中让幼儿识字,既可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又可调动幼儿的识字兴趣。感知游戏包括:看、  相似文献   

3.
<正>中外心理学专家研究成果表明: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早慧儿童,他们都有早期阅读的经历,而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和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为此,我们试图抓住幼儿语言的关键期,开展了科学地阅读识字。"幼儿听读游戏识字"即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听一听、读一读,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认识汉字。实践中发现,幼儿认识汉字的最佳途径和方式是游戏,因此,游戏的设计在"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几年来,我班的听读游戏识字教  相似文献   

4.
根据幼儿感知、理解并掌握左右概念的规律,我们在教学中,把认识左右寓于游戏活动之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概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以幼儿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例如让幼儿玩“看电影”游戏,教师说:“谁愿看电影,请举起你的右手。”幼儿举手时,看有多少人是举对的;有多少人不知举哪只手,看了别人后才举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7,(14):239-24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以玩教具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游戏中开发大脑,感知生活的乐趣。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通过玩教具,组织各种游戏,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帮助他们认识生活、了解生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6.
识字游戏就是通过游戏这一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使幼儿感知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字,对字产生感性的认识。儿童早期识字行为的发展是阅读能力发展的一部分,与幼儿口头语言发展密切联系。尽管学前阶段是以发展口头语言——听、说为主,但在生活中幼儿表现出了一些“认”、“读”的要求,例如,他们通常对周围环境(房间里、书桌上、幼儿园里、书店里等)的书本和文字做出反应,在成人给他们念书、朗诵儿歌时,也会煞有介事地看书上的字。  相似文献   

7.
幼儿是在游戏中,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在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知中,无意识地学习语言的。因而,教师和家长在对3—4岁幼儿进行语官启蒙教育时。要让幼儿感觉是在从事各种玩耍活动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促进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庄艺心 《考试周刊》2014,(52):188-189
幼儿时期是孩子的启蒙阶段,游戏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他们通过游戏感知这个世界、认识世界。虽然现在幼儿教育获得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关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没有到位,有的方面甚至处于空白。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幼儿教育还是停留在传统说教上,教师没有意识到教育游戏的重要性和高效性,缺乏教育游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本文主要讨论教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更多教师对教育游戏有一定了解,将教育游戏推广出去。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曾经指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幼儿戏剧恰巧符合这一特点,不仅在内容上大多反映、表现了幼儿的游戏活动,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都具备幼儿游戏的特点。幼儿戏剧的演出,实际上就是一种有组织的、具有戏剧艺术特点的高级游戏。幼儿园戏剧游戏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总扮演着编剧、导演、道具师、服装师等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10.
徐丽娜 《教师》2013,(28):13-13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的活动,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最好的方式,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他们假设游戏,却把游戏当成真实的世界。游戏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通道,游戏是孩子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从古至今,角色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必玩的游戏,是他们对生活体验的反映。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  相似文献   

11.
许青 《成才之路》2014,(9):12-12
在对3岁~6岁的幼儿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这对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教师要俯下身子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创设幼儿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营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生活、学习、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学习、生活、游戏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任轶慧 《华章》2007,(2):71
游戏是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对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认识能力具有巨大的意义.游戏是一种幼儿自主的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游戏的真正主人.角色游戏是幼儿认识、再现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社会化",使幼儿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幼儿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有利的学习机会.重新审视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让角色游戏更好的促进幼儿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儿子嘟嘟已经升入中班了,他入园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慢慢摸索到一些帮助和促进孩子成长的经验。一、给嘟嘟提供游戏机会我坚信,幼儿认识世界最好的方法是游戏。将学习娱乐化,在一个个小游戏中将学习内容放进去,做到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经常将这种教育理念付诸于实践,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游戏机会,让他在快乐的时光里认识世界、感悟世界。例如,我会和嘟嘟将不用的小纸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幼儿把握世界的重要手段。长期的幼儿音乐教育实践表明;游戏是幼儿特殊形式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热衷于追求游戏过程中的快乐,适宜、有效的游戏化音乐活动追求的是幼儿、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倡导的是幼儿主体体验的游戏方式。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与快乐地游戏情境中,让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  相似文献   

15.
杨婷婷 《学子》2013,(12):33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因此,游戏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使幼儿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在他们的游戏中,他们喜欢制作自己的玩具和工具。老师只要观察,在做游戏的儿童的面部表情就可以注意到,他们的态度是认真和聚精会神的。显然,幼儿自身就有对学习的本能要求,并不一定需要强行将学习的要求加给他们。一、对幼儿游戏教学的理解首先,作为现代幼儿教师,必须由正确的游戏观,教师对  相似文献   

16.
章莹 《考试周刊》2014,(9):183-183
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那一双双稚嫩的手下绘出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而在美术教育中加入游戏是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来说,版画是一个新奇的画种,新鲜的事物总能让幼儿产生好奇心。而运用游戏的形式可让幼儿在玩玩、画画、印印的过程中尽情宣泄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使幼儿把版画活动作为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对于幼儿来说,对社会的认知其实很有限,他们只对自己的父母和经常接触的人感兴趣,而对其他的社会现象感 知力度不够。而幼儿期的学习大多都是通过游戏来获得,所有在幼儿教学过程中,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能够模拟成人面临的世界,从而获得对四周生活的兴趣点,让幼儿能够更好地了 解世界,对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有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角 色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几个妙用,阐述如何让幼儿在角 色游戏中认知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一、幼儿在生字确认阶段游戏的选择 幼儿识字游戏指的是幼儿生字确认阶段的游戏,幼儿经过反复看、听、读后,对新接触的汉字的音与形已有较模糊的认识,接下来,便是幼儿生字确认的过程。在确认的过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是幼儿乐于接受的。  相似文献   

19.
刘映梅 《教师》2023,(11):90-92
认识自然美、拥抱自然美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教师要以大自然为教育载体,利用科学知识与自然现象为幼儿创设全新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同时践行生态教育理念。文章作者以“自主游戏,拥抱自然”为教育主题,详细探讨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策略,指出教师要深度挖掘自然环境中蕴含的教育资源,简述了自主游戏和幼儿园户外游戏的概念,指出了自然环境下幼儿园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价值,立足3~6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思维发展规律,从环境、游戏体系、幼儿需求三个视角出发为幼儿园提出了几点具有可行性的在自然环境下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让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感知自然的魅力,对幼儿开展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合适的操作活动材料 1.情趣性原则。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它寓教于乐,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深受幼儿喜爱。在数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后用游戏情节贯穿幼儿数学活动的始终,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增强活动的愉悦性与趣味性。如小班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及感知排序”活动时,我设计了“搭楼梯”这一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插塑作“小圆砖”来进行“搭楼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