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他是文学家,一部《围城》让他名满天下;他是记忆大王,他看过的文字都能记得,而且过目不忘的能力并不随年纪的增长而减退;他是语言学家,他运用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及拉丁语等多种语言如母语一般熟稔;他是学者,其学术著作多用文言文写成,内容上却是中西合璧。他便是20世纪30年代“民国第一才子”“三百年间的大天才”钱钟书。  相似文献   

2.
由杨绛先生亲自精心整理的《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影印版20册近日由商务印书馆推出。商务印书馆还专门在今年杨绛100岁生日的前一天将该书送到她的手上。影印版《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展示了钱锺书先生自1930、1940年代至1990年代各时期中文笔记的原貌。这些中文手稿被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按时间顺序编为9本残页、25本大本、38本硬皮本和11本小本,凡83本,涉及3000种以上中文著作及少量外文著作。笔记内容不仅包括了《诗经》《论语》  相似文献   

3.
他是文学家,一部《围城》让他名满天下;他是记忆大王,他看过的文字都能记得,而且过目不忘的能力并不随年纪的增长而减退;他是语言学家,他运用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及拉丁语等多种语言如母语一般熟稔;他是学者,其学术著作多用文言文写成,内容上却是中西合璧。他便是20世纪30年代“民国第一才子”“三百年间的大天才”钱钟书。  相似文献   

4.
《罗田地名传说》第一辑2011年已出版,第二辑将在2014年秋付印成书。这是罗田文化领域前所未有的喜事。我叹服第一位提出编印此书的先生敏锐的思维和宽远的胸襟。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先生与吴晗先生对读书的论述,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分别加以概括。朱光潜先生就读书的问题,曾经于上个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两次写过专门谈读书的文章。第一篇《谈读书》是他在1925年留学英伦时写给国内的中  相似文献   

6.
一、可能是什么时候写的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一文选于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该书 1941年 12月由钱钟书的夫人杨季康女士编定,由上海开明书店采入《开明文学新刊》出版。关于写作时间,有三种看法:一、上海说;二、海外说;三、昆明说。关于第一种,明显不妥,尽管钱 1939年曾回上海。 1939年 2月钱钟书为该书写的序说“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可知文章是在 1939年之前就完成的。第二种认为当写于 30年代清华和英国留学这段时间,如国外学者夏志清、连茗等①。这一种认同者较多②。第三种看法较合适,理…  相似文献   

7.
边童 《留学生》2010,(10):54-55
当代文学大家钱钟书和夫人.作家、翻译家杨绛曾在20世纪30年代留学英国牛津大学.他们那段留学经历至今读来令人难忘,亦会给新一代留学生以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8.
今日的“中西文化关系史”,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交通史”学科的基础上构筑的。1930年向达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中西交通史》、张星烺先生在辅仁大学出版《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标志着中西交通史学科的确立。此后在四、五十年代方豪先生陆续出版《中西文化交通史》(独立出版社1943年)、《中西文化交通史论丛》(独立出版社1944年)、《中西交通史》(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53年),标志着中西交通史研究的不断发展。由于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交通史”的概念会带来许  相似文献   

9.
<正>钱钟重书做读书笔记的功夫是一绝。他的笔记本很厚,是普通练习本的4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他每读一书,必做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钱钟重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重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她记得,钱钟重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们去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边读边记。"钟重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互记钟上外文  相似文献   

10.
《管窥集——文艺理论与批评》简介敖忠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理事、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敖忠先生,从事文艺理论批评工作30余年,发表文章数百篇.《管窥集——文艺理论与批评》是敖忠教授新时期文艺理论与批评文章的选集。全书收作者1979——1994年所作文章50篇,24万字。文章按内容及发表先后分四辑编排:第一辑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体会与心得;第二辑是有关鲁迅文艺思想和作品的研究与评述;第三辑探讨文艺理论与创作领域的各种问题;第四辑是对具体作品的评论,对象涉及王蒙、周克芹、黄济人、王群生等著名作家的长、中、短篇小说及话剧《于无声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等新时期文艺创作20余  相似文献   

11.
《当代学生》2011,(10):2
郁达夫,中国作家,诗人。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通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等五门外语。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与郭沫若等发起组织创造社。回国后从事新文学创作,主编《创造季刊》《洪水》等文学刊物,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中山大学等  相似文献   

12.
谢朝征是《白香词谱笺)的笺者,《安遇斋诗》是他诗作的未刊稿本。 《白香词谱笺》(以下称《谢笺》)是刊行甚广的一部书。一九五七年文学古籍刊行社编辑部在出版说明中说:“白香词谱,辑者舒梦兰、字白香,是清嘉庆年间江西靖安县一个秀才。除辑本书外,还著有天香词和香词百选一卷。”“笺者谢朝征、字韦庵,广东南海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在湖北做过典史。著有安所遇词和本书笺本。”又云“笺文仿照厉鹗、查为仁《绝妙好词笺》的体例,对于作者姓名、里居、出处和当时文献掌故、词的本事,尽可能地搜罗详列。这就根本改变了原书的面貌,笺本似更侧重于词的内容,因之价值也就提高,更切合读者的需要。”辑者舒梦兰的撰述,据钱钟书先生所引,当还有《古南余话》(见《管锥编》第四册1220页)本文不多涉及。“出版说明”对该书的辑者、笺者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该书的价值也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中华留学教育史录》书名:《中华留学教育史录》主编:李滔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定价:98.00元为了适应留学教育发展与提高的需要,为了给令人对留学教育的观察、分析和决策以一定启示,同时也为留学教育的历史考察和研究提供资料依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所辑录的《中华留学教育史录)》分为两部分,新中国建立前近一个世纪的留学教育史料辑为一个部分,新中国建立到1993年这段时期有关留学教育的重要文献、政策、规定等辑为一个部分。两部分独立成书,自成体系,各有侧重。中华留学教育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杜撰了一个"克莱登大学",以讥讽三十年代方鸿渐式的读书人的崇洋、虚伪和不学无术,如今"克莱登大学"已调侃成假学历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以 6 0则笔记对《诗经》作了文艺学视角的研究。在对其创作诗学的探讨方面 ,有对《诗经》内容作的诗歌情境研究和对形式方面作的艺术手法研究。本文着重于对其中有关《诗经》情境及同样情境在后世诗文中的表现之研究进行梳理 ,同时兼及情境概念的辨析 ,以使钱钟书先生《诗经》研究的此一重要方面脉络清楚 ,能为人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16.
《潇湘文学散论》是杨金砖先生于2008年出版的一部有关潇湘文学方面的论文集,全书共分为三辑:即“文学潇湘”、“潇湘情怀”、“在水一方”。尤其是在第一辑中对潇湘文学的源流、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出身书香门第,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三十年代后期陆续在英法等国留学。回国后,任西南联大外文系特聘教授。《围城》是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的,这段时间,钱钟书陷落在上海。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渊博的知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放假了,我在家里将一年来的读书笔记整理一下,又有机会重温了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到我校视察所做的题为《我的教育事业观》的报告记录。先生是我崇拜的教育专家.所以他的报告我做了详细的笔记,其中让我最受启发的是先生讲的这样一则小故事: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以60则笔记对《诗经》作了文艺学视角的研究。在对其创作诗学的探讨方面,有对《诗经》内容作的诗歌情境研究和形式方面作的艺术手法研究。本文着重于对其中有关《诗经》情境及同样情境在后地文中的表现之研究进行梳理,同时兼及情境概念的辨析,以使钱钟书先生《诗经》研究的此一重要方面脉络清楚,能为人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杨涛 《教育与职业》2008,(13):100-102
瑞士是欧洲中西部的一个内陆国,人口700万左右,只占欧洲人口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个国家丰富的旅游、历史、人文资源却让人叹为观止.瑞士有四种国语,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一种鲜为人知的列托罗马语.瑞士居民根据使用语言不同将国家分为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