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普通题材小说比较而言,疾病叙事小说除在疾病叙事题材方面表现出差异,还在文体形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它奉献给文学史的文体形态非常丰富,如疾病志小说、药方体小说、病人日记体小说等。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小说文体的创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叙事艺术上。“反复”是鲁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鲜明特点。鲁迅小说的叙事视角、情节场面、人物描写、语词运用上诸种“反复”形态展现了鲁迅在小说文体特别是叙事方式上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作个性是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创性。韩东青年题材小说以其在语言、题材、文体精神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化”享誉当代文坛。他在边缘处的深度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剖析书写、对“存在”的追问都使他的小说具有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与丰富的可言说性。  相似文献   

4.
经过几十年的发育,小城镇叙事小说于20世纪90年代末显现出稳定的文体形态,分蘖为一种文体亚类.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熟有着明显的标志物.文体成熟的内在标志物是:在政治、历史、文化等三大领域内确立了特定的叙事板块,塑造个性独特的“小镇人”或“小城人”,演绎小城镇变迁史以表达独特的主旨.文体成熟的外在标志物是:小城镇叙事拥有相对稳定的“核心作家”群体,出现了大批以小城镇为直接审视对象的作品.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和叙事主体的小城镇意识的深化,促进了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熟.学界忽视了小城镇叙事小说的文体归属和文体成型.  相似文献   

5.
《火印》是一部重视动物意象的呈现和动物叙事表达的战争题材小说。现实与神秘的动物意象共生并存,双重叙事和双重视角和谐互补,对向善向美人性和民族自由的不懈追求,形成了小说以动物为中心的独特叙事风格和表现战争的独特角度。此外,作者在小说中还表现出了对以往文学理想的继承和开拓,对于动物小说和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在史传叙事模式运用、文体形态继承、人物角色选择和叙事意图实现等方面比前代小说有了新的突破,反映了我国古代小说评点理论发展高峰时期文言小说在叙事艺术上取得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7.
清前期话本小说文体出现比较突出的整体适俗化演进趋向。一方面,在文体形态上,普遍出现入话退化、叙事韵文更趋简约、篇幅大幅加长、情节结构丰富曲折化等现象;另一方面,在题材主旨上,娱乐消遣性作品占据了主导地位,一些文人性突出之作也充分考虑到了其读者接受性。  相似文献   

8.
亨利·詹姆斯通过福楼拜评论,对福楼拜小说的叙事形态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他认为福楼拜的小说叙事形态和文体风格绝非如埃德蒙·杜朗蒂等人所言之“冷酷漠然”“枯燥乏味”,而是强调对社会现实进行一种客观冷静、超然无我的观照。福楼拜小说这一独特的叙事形态是他对19世纪法国社会变迁的艺术反映,亨利·詹姆斯评论福楼拜对客观真实的认知以及呈现的方式已经与传统理念分道扬镳,彰显出福楼拜在新的历史场景中对小说道德内涵的理解和艺术创作方法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9.
李枫  刘慧敏 《教书育人》2009,(7):111-112
萧红和迟子建的小说在文体上都呈现出散文化特征。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用散文和诗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韵味和意境、着重于抒情的小说,亦称为散文诗式小说或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人物的刻画、环境景物的设置描写、结构的形态、语言的运用及作品的主题表现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莫言小说《蛙》在故事题材上的拓荒性开掘和叙述形式上的复古式实验,都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而是蕴含着深广的叙事伦理内涵。小说通过姑姑历时性的身份变更和其他人物共时性的关系结构所呈现出来的故事伦理,远远超越了单纯生育政治的探讨,而具有了关怀整体存在及其道德困境的哲学高度。在叙述伦理上则通过书信体叙事和在小说中揉进戏剧的跨文体方式,巧妙表达出了罪感、忏悔及其救赎的内在关系,表现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当代中国伦理问题复杂性的深刻体认和对现代性伦理困境及其救赎可能的独到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房厚信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76-78,108
唐传奇,在继承史传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叙事经验的基础上,于题材的选择、叙事方式与叙事艺术等方面,突破史传叙事的传统范则的束缚,超越了史传的叙事水平,从而迈上了小说文体独立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后期衍生的新兴小说形态,与现实主义小说相比,有其客观描述、选材自由、零度叙事三个方面的特征,在题材内容,艺术表现上拓宽了思路,体现了文学多元化发展的不可阻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池莉的小说《所以》出版之后,一些读者质疑它是对小说《水与火的缠绵》的重复。这两部小说在题材、叙事背景、叙事时间段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它们的区别也很明显,表现在女主角的婚姻态度、叙事视角、长短句运用的不同上。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我们才能全面、客观解读《所以》,才能更好的发掘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视角,将公案作为一种叙事单元,考察其在《水浒传》中所表现出的新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意义,指出《水浒传》为适应小说篇幅的增加、小说体制的变革,有意识地打破传统的公案叙事结构,发展、衍生出了新的叙事形态,丰富了小说中公案的叙事功能,从而推动了明清小说、特别是章回小说中的公案创作。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90年代,文体新变是中长篇小说比较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一时期的小说叙事在借鉴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转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奇”“诗歌”“戏曲”等文体资源,呈现出“文备众体”的特征。与此相适应,这些小说在叙事上由“叙述”转向“说话”,并于“闲聊”“絮语”之中,表现出鲜明的杂糅化特征。这些小说在文体和语体上探索实践对其叙事结构产生影响,不仅使其获得了“完整时间长度”,也使其拥有了“共时态”的叙事空间,展现出了时空体组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小说的起源与小说独立文体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小说的起源和形成,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小说发生学模式,即:故障-史书-小说。从叙事意义上说小说起源于故事,而从小说的孕育母体上看也可以说小说起源于史书。从早期小说的类型、题材来分析,作为小说叙事源头的故事大体可以概括为五大类,即神话传说、地理博物传说、宗教迷信故事、历史遗闻,人物逸事。从故事到小说,中间存在着史书这一过渡五。这是和史书的分化密切相关的。故事向小说独立文体的过渡,存在于史书的分流过程中,当史书分离出一种合乎小说文体的独立文本时,那便意味着小说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小说是指以农民工作为题材和叙述对象的小说。悲情叙事是农民工小说的基本表现形态。农民工小说的悲情叙事首先由于叙述主体对于现实的沉痛体验。不过对绝大多数农民工小说的叙述主体来说,传统文化的弱点和民族的创伤记忆,还有小说的传统和使命也让他们难以抑制地展开悲情的叙述。但是,促使农民工小说相当一致地相守悲苦叙事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叙述主体内心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18.
小说散文化倾向的出现是"五四"时期现代小说文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陈衡哲的散文化小说淡化故事情节的戏剧性,着力抒写人性中自然、健康和美好的一面,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陈衡哲的作品叙事清新自然,情感抒发从容而理性,在叙事中着力追求"平淡"之美,为读者营造出了一种自然与意趣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论唐传奇叙事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具有鲜明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品格,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成熟。唐传奇虽脱胎于史书杂传记、志怪与“辅教”之作,但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上表现出明显的进步,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叙事内容展示了唐人生活的丰富性,刻画人物具有人性的复杂性;叙事方法追求细节化和戏剧性。这些特点是其作为独立的小说文体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趋影视体”小说是影视艺术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影视与小说关系的认识,表现了小说对影视艺术的屈从和依附。“为影视艺术而小说”,意味着小说家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营造、语言运用等方面要考虑到未来的影视改编,其深层动机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就文体特征而言,“趋影视体”主要表现为叙事的大众化和话语的程式化。其结果是小说与影视剧本之间的差异被削弱,小说的“味中之味”被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