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吧"有两种意义:揣测和感叹。本文重点讨论"不是吧"的叹词化,通过考察发现其最基本的情感因素是"惊讶",在具体的语境中还被赋予了相应的情感态度;此外还从语义特征、语法意义及语用价值和语用特点等方面对"不是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作为话语标记语的"是吧",发挥着正面缓和和反面激化的情感功能,在语篇中发挥着信息连贯功能。从语料的分析可知,从真值语义表达到语用上的情感功能到连贯功能的演变,体现了"语言的互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语气词"吧"在语境中表示"勉强赞成"和"既然如此,那么"的语用含义,揭示其独特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比N还N"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式,言简意赅,有丰富的语用意义,但它又不符合传统语法,"还"是副词,其后需要形容词性的短语来做述语。我们运用构式语法从整体上分析了此句式的理解机制,并认为"比N还N"是一个构式,有自己独立的语义和语用意义,并对其中的名词进行压制,认知转喻是压制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辞书中,"登堂入室"一般不作多义成语看待。考察现实语用,我们发现,实际意义的语境义正在遭受磨损或者重建。应该看到,"进入""逐步深入"义的引申,体现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融合。我们语用还在不断丰富着它的语境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同样表示持续状态的"还"和"呢"组合在一起的否定结构"还没有……呢"进行了语用分析,归纳出了这种结构在问答句中作为答句的四种语用格式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语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秦思 《考试周刊》2012,(37):27-27
"X吧"是西方引进的新式店名,如今使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对它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多,但仅局限在其语法特征,以及"X吧"逐渐泛化的方法,并且对它吸收快的特点的解释仅停留在人们求新求异的层面上,没有展开。文章旨在分析新词"X吧"中涉及的"吧"的语用功能及原则,并分析"X吧"快速被汉语吸收文化社会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第二语言学习者出现的偏误出发,在收集了CCL语料库中"顿时"的大量语料基础上,从句法功能、语义和语用环境等角度,对副词"顿时"的用法做了全面考察。认为"顿时"不是简单表示时间的副词,它还具有连接篇章的功能。它与"马上/立刻"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学习者误用"顿时"主要是因为现有语法分析的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被"字句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然而以前还没有上升到主观性和主观化的高度。从主观性的角度对"被"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至少应该从"被"字句主观性意义、"被"字句主观性的指向、"被"字句主观性意义的制约因素等几个方面入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各种句法成分和语境一起形成的整个"被"动句式,它决定了"被"字句最终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不仅表现主观性,而且还可以表现交互主观性,交互主观性指的是言者用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听者"自我"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和社会意义上,本文主要从认识意义上分析现代汉语话语中"吧"所具有的五种功能,这些功能是"吧"词交互主观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笔者首先对"一句话"这个模糊用语的含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的语用扩充问题进行详细研究。进而反复对比研究现有的多本外向型汉语或汉英学习词典中对"三"字的释义,揭示了现有词典在具体语境下,语用扩充的不足,忽视了一些重要的非原型意义的呈现。最后给出自己对"三"字释义的改编,旨在引起词典编撰者对语用扩充和非原型意义的重视,以期对今后外向型词典的编撰和发展有一点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肩膀     
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情感的画笔描绘成一幅幅各不相同的图画,最美的那一笔,叫作给予。记得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身上最重要的部位是哪里?"我想了想说:"是眼睛吧?你不是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吗?有了它,才能看世界。"妈妈只是笑着摇摇头。"  相似文献   

13.
"讨厌"和"厌恶"是一对近义词,在主观情感上都有反感、不喜欢的意思,但"厌恶"比"讨厌"不喜欢的程度要重些。"厌恶"只有动词词性,"讨厌"除了做动词,还可以做形容词。在语义上二者有词义轻重、搭配对象的不同;在语用上也存在概念义和语境义以及语体色彩的差异;在句法上与不同的宾语连用时的情况,以及能否进入把字句等诸多问题上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空间指示语的所指意义进行考察。在言语交际中空间指示语除了近指和远指的直接指示意义之外,还具有代指意义、缺失意义以及情感意义的特殊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好吧”在日常交际中是个实用度很高的言语形式,本文探讨了该言语形式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语用意义,并从礼貌原则,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等角度对“好吧”的语用意义加阐述。  相似文献   

16.
要研究抽象的词必须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本文把汉语交际和一些作品中出现的"意义"一词进行替换,从语用角度对不同语言环境里"意义"一词进行研究,以此来发掘汉语词汇自身的语用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从"槑"字的网络调查统计出发,试图从"槑"的词性的本体界定、语用模式及其陌生化效果等各方面对其进行阐释,从而彰显其作为网络新词的意义归位和语用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刘关军 《师道》2012,(5):56-56
孩子,你和我说,你有那么一点点"寂寞"。首先,我得恭喜你,学到了"寂寞"这个词,虽然我以为,你还没有学会"寂寞"这个词。这么和你说吧,我以为你那所谓的"寂寞"可能不是寂寞,而是无聊。你只是和许多人一样,一旦不"工作","就十分懒散,无所事事",就想要寻求消遣,轻松一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西游记》中"比"字句"X比YW"的语义、语用功能和句法特点进行分析,并联系汉语史情况考察其渊源流变情况,指出明代"比"字句其异比功能盛极一时,进一步发展出了比拟功能,并孕育了新的形式和意义,语义语用功能的扩展是"比"字句在明清时期上升为强势比较句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20.
胡志军 《考试周刊》2012,(26):34-35
"特点"、"特色"和"特征"都可以指"特殊的不同于一般的性质",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同义"并不是"等义"。本文旨在从语义、句法搭配、语用三方面对三者进行辨析,找出三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