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中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实践,探讨了基于Web2.0技术实现多元交互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运用,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2.0的《数学史》网络课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学史>课程教学的教育意义,结合目前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建设新发展,指出了基于Web2.0的<数学史>网络课程建设对提高<数学史>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开放共享、社会交互:网络课程中借鉴Web2.0理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竹明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6):87-89,114
网络课程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存在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实践范例,是教师、学生在网络这种具体的技术支持下展开的教育交往与经验共享。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借鉴Web2.0,就要借鉴其适应学习者不断增长的个性化与社会化需求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个性化上体现的特征是"开放共享",在社会化上体现的特征是"社会交互"。通过开源软件系统Joekoe CMS、OBlog的整合设计,可在网络课程中实践Web2.0理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Web2.0的理念极大程度上影响和变革了网络,各种Web2.0技术已经开始逐渐应用于网络的开发和建设.中国的外贸翻译市场巨大,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网络翻译平台来满足市场的需求.Web2.0无论从理念还是技术上都为开发外贸翻译平台奠定了基础.基于Web2.0的外贸翻译平台拟构建以教学为目的的模块化教学平台,以外贸翻译研究为目的的数据库,以社会交际为目的的博客和播客网络,以外贸翻译项目交易为目的的C2C商务平台,以及以行业或者用户行为为切入口形成垂直细分的威客网络.  相似文献   

5.
Web2.0的理念极大程度上影响和变革了网络,各种Web2.0技术已经开始逐渐应用于网络的开发和建设.中国的外贸翻译市场巨大,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网络翻译平台来满足市场的需求.Web2.0无论从理念还是技术上都为开发外贸翻译平台奠定了基础.基于Web2.0的外贸翻译平台拟构建以教学为目的的模块化教学平台,以外贸翻译研究为目的的数据库,以社会交际为目的的博客和播客网络,以外贸翻译项目交易为目的的QC商务平台,以及以行业或者用户行为为切入口形成垂直细分的威客网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Web 2.0技术定义及相关应用,分析了web 2.0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相关应用现状及实践研究,并且着重探讨了新的网络环境下RSS和Ajax技术辅助Web平台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相关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Web2.0以用户参与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特点,本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精品教学网站的基础上,将Web2.0技术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出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交互环境对知识进行获取、讨论和共享的教育模式,对基于Web2.0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设计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远程教育的需求,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更好的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网上教学,VisualBasic程序设计(以下简称VB程序设计)课程搭建了一个基于Web2.0的课程教学平台。该平台集合了系统讲授、教学辅导、课程实验、师生交流、在线测试、形成性考核等教学过程。学生登录该平台即可获得一站式学习的服务。我校在10年春参与了平台试点的工作,以铁岭电大为试点单位配合中央电大对该平台实际使用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本文就一个学期来对平台的使用过程和效果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从而论证了Web2.0技术在远程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并阐述如何利用Web2.0技术开展网上教学。  相似文献   

9.
Web2.0是在Web1.0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技术,它为网络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强大的技术平台.基于Web2.0的数据库以服务用户为宗旨,支持用户参与建设,并可以实现数据推送.开发基于Web2.0的外贸翻译数据库有利于吸引各类翻译用户的参与并提高数据库的建设效率,是数据库开发的一种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袁薇  郭鸿 《继续教育》2012,(7):10-13
Web 2.0技术强调共享、参与、个人化和去中心化,在教学中能够满足成人学习者个性化和协作式学习的需求。借助Web 2.0技术和互联网络,开放学习、共享资源、教学互动将成为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介绍Web 2.0技术和主要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论述Web 2.0技术对传统继续教育带来的教学内容、资源建设、策略选择、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与学转变。对于Web 2.0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可为解决传统继续工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1.
Emphasis on 21st Century Skills development has increased expectations on teachers to take advantage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student learning. Yet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eachers are well equipped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support, an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integrating them in their practices. Even though student-centered teachers are considered receptive to 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 and likely to use technology meaningfully in teaching, to what extent teaching style influences their Web 2.0 adaption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dentify K12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the use of Web 2.0 technologies in their teaching. 161 teachers from eight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in both rural and urban locations of West Virginia participated in this cross sectional survey study. Overall,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hile teachers are fairly proficient in their computer and internet skills and have fairly high computer self-efficacy, their workload and a structured and standardized curriculum were inhibitors of Web 2.0 adoption. Age, self-efficacy, workload, and views about Web 2.0 in teaching were observed to be significant factors predicting teachers’ likelihood to find Web 2.0 appealing for teaching. Teaching style was not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The findings suggest infrastructural improvements, workload adjustments, and increas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llowing teachers to observe, discuss, and practice Web 2.0 technologies in their particular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2.
Web2.0是新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技术,该技术"以个体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可用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模式。针对基于Web2.0技术的电子商务实战模拟平台,从平台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ports on research that took place at two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ver two years.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use of Web 2.0 technology, specifically blogs, with pre-service teachers, both during their university programme and the first year of teaching as full-time newly qualified teachers (NQT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dd to a developing body of knowledge by identifying whether technology used by pre-service teachers during their training course can be cascaded into their practice once qualified. Key findings identify a number of enablers and barriers to cascading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these include curriculum time, pupil skills and support.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early professional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should continue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eaching and assumptions about new teachers as champions of cascading innovative use of Web 2.0 technologies into their practice as NQTs may be over-optimistic.  相似文献   

14.
建设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目标,运用先进教育理念,通过改革实验课程结构、优化开放层次、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完善实验教学网站等多种手段,构建一个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对新体系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网页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网页制作工具设计出满足各客户需求的网站,提高其业务能力,本文从高职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在课程内容中以"项目"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以"六阶段"教学法为手段,为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混合学习是教育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基于Web2.0平台从"混合学习"的方式入手去探究大学英语的学习与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会为我们的英语学习与教学带来诸多启示和前所未有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院校Java课程群教学,设计了基于Java EE技术的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以Java课程群建设成果为依托,结合课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对数据存储、平台配置做出了详细说明,能够实现预约指导教师、课程群在线学习、在线答疑、竞赛辅导、交流共享等功能。将该平台用于Java课程群教学中,实践结果表明,该平台不仅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更有助于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对课程群知识体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信息安全原理课程是本科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综合性和理论性强的特点。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并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3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实践表明,合理运用这些教学改革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设计理念不够清晰、课程体系不够科学、课程内容不够务实、课程特色不够鲜明、课程平台不够完备等五个问题,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前瞻性、柔性化、实践性、特色化、开放性等五大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优化”和“融合”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两大基本方向,探讨通过确立科学的课程建设理念、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打造优质课程群、夯实课程建设载体等六大课程体系改革路径,最后,从内涵发展、开放协同、师资建设、质量监控等四个方面构筑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前顶岗实习中评价方式单一。将动态评价与Web2.0的开放理念融合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中,设计顶岗实习前期的岗前测试及培训指导、中期的教学介入和互动、末期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互评等一系列管理流程,基于Web应用技术实现其主要功能,探讨动态评价在良好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下对于师生互动管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