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章琴 《考试周刊》2013,(71):19-19
文章从《伤逝》中子君形象入手,从爱情中寻找“悲剧美”,从性格中分析“悲剧美”.从作品中总结“悲剧美”。子君形象,为鲁迅关于“悲剧”的定义作了形象的注释。在表现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同时,描写比死亡更厉害的人物心灵的受残害。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旧制度吃人的本质,深刻表现了子君被摧残、被吞噬、被毁灭的过程。使子君形象呈现出了强烈浓重的悲剧美感色彩。  相似文献   

2.
于连是法国杰出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品《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他具有真与假、美与丑的二重性格,体现出当时社会关系的两极对立、矛盾和冲突。按照司汤达的本意,小说书名中的“红”象征着于连想成为拿破仑手下一名士兵;“黑”象征着于连不得不去当教士。纵观于连短暂一生的表现,不难发现:红是于连的真面孔,黑是于连的假面孔。红与黑共同组成了于连性格的二重性,同时,也共同促成了于连形象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潘金莲荡妇的形象,数百年来受着人们的唾骂与指责。长期以来,她更成为贤妻良母的反面教材,“淫妇”“贱货”等词语伴随着她流传至今。其实,潘金莲为爱情而斗争,为爱情而丧命,在她的身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抗争性、鲜明的悲剧性,是一个令人同情,值得肯定的反抗者,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4.
忠贞的悲歌     
陈诗雨 《文教资料》2012,(33):148-150
西方文学中丰富的女性形象浓缩了人类文明进程中女性地位的变迁与女性人格的重塑,而回归文学发展的源头,女性的悲剧命运本质在以“忠贞”闻名的女性形象身上得到了尤为充分的展现。本文便是试以佩涅罗佩与安德洛玛刻为例来分析“忠贞”作为男权社会中女性道德美德的核心的本质与影响,深刻挖掘女性命运在“忠贞”符号下的悲剧性实质。  相似文献   

5.
《卧虎藏龙》具有心理悲剧的特征。女主人公玉娇龙的性格是在八方受敌、四面出击的境遇下篁展现的,其中包括“善”与“善”的冲突。这一形象的深刻之处在于作者充分揭示了她内心的、性格的矛盾,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敌人”正是她自己。小说对玉娇龙的悲剧及其与生俱来、伴随终身的孤独感的渲染,得力于王度庐的审美追求与精神分析派美学的契合。以刘泰保为代表的“间巷之侠”形象的生动性,则体现着作者的“平民主义”精神。根据小说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和从小说节选的《语文读本》教材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围城》中方鸿渐求学、觅职、恋爱,失业到婚变的失败经历说明方鸿渐已进入“神仙难,凡人更难”的人生因境。而从其家世、学历及人生际遇诸方面考察悲剧性格和命运的成因,我们更可以发现方鸿渐形象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士阶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方鸿渐的悲剧,表明了传统观念在现代浮躁的中西文化冲击下,已被逼入了危险的处境。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者塑造了秦可卿这个理想的女性形象,把她作为“情”的化身,她的毁灭奠定了全书的悲剧色彩。因此,秦可卿是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的集中体现,是《红楼梦》中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林黛玉美丽的心灵、高洁的气质、纤细的感情、才情气质无一不表现出她的性格特点。林黛玉以其一生的眼泪控诉着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对她不公平的待遇,并以死作出了最憾人心魄的反抗。林黛玉的美是典型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9.
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典型。在封建女性的共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性格之决绝是其突出的性格特征。与唐传奇中其他弃妇形象不同,面对破灭的爱情悲剧,霍小玉不甘于被抛弃的残酷现实。奋起反抗命运。不惜以命相酬,得到灵魂洗礼和精神升华。尽管她识人不明,心胸狭窄以王伤厦无辜。但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一个凄凉惨烈极具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原生态”爬山调,特指前工业社会时期生成、散落在民间且作者不详的具有原生性品格的爬山调作品。其“坚守”不变的文化倾向是:能否满足民众“生存”的底线是衡量社会制度、政策方针的价值标准。作为北方民歌的一种体裁,其歌词文本体现出重诗意韵味、重价值取向、重意境之美和悲剧之美等四个基本特点,这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倾心打造的一部代表剧作,剧情取材于东汉民间故事"东海孝妇"。《感天动地窦娥冤》作为元杂剧悲剧的典范,其中的悲剧性成因具有多重层面的解读。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个代表性的悲剧形象,深刻分析了封建伦理纲常中的"孝道"以及男权中心下的"贞洁观"对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深刻影响——男权的桎梏使女性失去独立的意识,成为父权社会的附属品和牺牲品。并且紧扣当时社会现实,真实且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黑暗、混乱与残酷的悲剧时代。  相似文献   

12.
建安诗歌具有浓郁的悲剧性。在动荡现实面前的忧郁与恐惧、静思后的悲哀与欢乐是诗中的悲剧情感,已经隐含着诗人的悲剧意识,醇酒与音乐带来的疯狂、民歌与神话引发的冲动展现了诗人的悲剧性格,形成了敢于直面人生的悲剧精神;险恶的环境、神秘的气氛与阔大的境界融合成诗中的悲剧情境,使诗歌充满了悲剧的情调,赋予了建安诗歌深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元杂剧《赵氏孤儿》演绎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复仇行动。在这场以血肉铸就的复仇行动中,作为悲剧最初受害者的赵武既置身事外,又参与其中,其形象有着深刻的复杂性,与作品所要传达的伦理观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成功塑造了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人物形象。他是经典的城市贫民形象的代表人物,为了实现买车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着、抗争着,但最终仍然以失败而告终。因此,祥子身上有着浓郁的悲剧气息,这是他自身的性格造成的,社会以及文化因素也是造成他的悲剧人生的重要根源。这部作品深刻揭示了当时不公平与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与无情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朱云 《文教资料》2006,(17):48-49
《雷雨》中的女性形象都极具艺术感染力,已经有相当多的评论文章试图从各个角度来剖析蘩漪、侍萍和四凤这三个女性形象。但几乎没人注意到在《雷雨》中还隐藏着一个悲剧女性,她是被人所遗忘的,但她的存在却是确实而又必须的,在她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妇女所背负的最悲惨的命运遭际。  相似文献   

16.
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典型。在封建女性的共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性格之决绝是其突出的性格特征。与唐传奇中其他弃妇形象不同,面对破灭的爱情悲剧,霍小玉不甘于被抛弃的残酷现实,奋起反抗命运,不惜以命相酬,得到灵魂洗礼和精神升华。尽管她识人不明,心胸狭窄以至伤及无辜,但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一个凄凉惨烈极具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悲剧一直都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永恒主题,而拉赫玛尼诺夫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最具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指挥家、作曲家和演奏家更是将悲剧性在作品发挥到了极致。动荡的社会、忧郁的民族特征、曲折的个人经历以及姊妹艺术的影响是其悲剧性产生的原因,而作品中的“钟声”形象、“死亡主题”、忧郁的旋律、动荡的节奏节拍、暗淡的和声、忧伤...  相似文献   

18.
在哈代描绘的女性画廊里.苔丝是唯一理想化了的“美”的艺术典型。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热爱美好生活,纯真善良,质朴自然。然而.她的一生却是压迫和暴力的牺牲品,是痛苦命运捉弄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通过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措写,哈代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19.
曹七巧这一文学形象是张爱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贡献。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十里洋场是曹七巧悲剧形成的肥沃土壤。金钱与门第观念的迫害,使她从一个具有青春温情回忆的可爱姑娘变成一个阴鸷毒辣凶狠残酷的老太婆。在潜意识性变态心理、仇视与嫉妒心理、有意识寡居者护犊心理的驱使下,她反过来“食”了自己亲生子女的幸福,使她从一个“被食者”沦为“食人者”,成为一个“彻底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曹七巧是《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是张爱玲笔下的“英雄”;在她身上体现了人性恶和“极端病态”;她出身卑微却生性要强,生活的磨难和情感的折磨使她心理严重的扭曲和变态;围绕着对金钱的贪欲和占有,她丧失了正常的人性;通过细致而深刻的心理分析,刻画出一个被黄金腐蚀了灵魂的悲剧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