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竞走运动水平提高很快,如西安邮电学院研究生谭明军就曾在全国第四届大运会上以40'11"15打破男子10000米竞走全国纪录,并有12人达到运动健将标准。 然而,我们又必须看到在大学生竞走运动中,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赛中高水平运动员被罚现象屡有发生,教练员过分追求专项能力训练而忽视了技术能力培养,从而导致运动员技术动作紧张、僵硬。 因此,探讨大学生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根据笔者对竞走项目的教学、训练及多年来从事全国竞走裁判工作的体会,谈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竞走是一项耐力与技术性较强的田径运动,运动员要承受强度大、时间长且又单调无味的训练和比赛,因此它的训练时间长而难度也较大。自2000年初我担任少年竞走项目教练员以来,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有的参加了亚洲田径锦标赛,取得优异成绩,并达国际运动健将标准。回顾和总结几年来的训练实践,感到只要树立和采用突出项目特点进行全面素质训练的指导思想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宋丽娟,女,1975年生人,身高1.67m,体重52kg,从事竞走训练9年。93年第七届全运会获第六名,成绩4307";95年全国竞走锦标赛走出我国第二个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最好成绩(1:2754"),超过国际运动健将标准,92年全国竞走邀请赛以...  相似文献   

4.
运动成绩的发展趋势使我们认识到:一名竞走运动员要经过6-8年的系统训练,才有可能达到国际水平。竞走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一般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年龄一般选择在9-10 岁,教练员要掌握青少年耐力的自然发展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本文仅对竞走的基础训练阶段加以阐述,探讨培养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参加广东省第7届大运会田径男女甲组、乙A组、乙B组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健将、国际运动健将等标准的运动员及各高校田径项目设置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高校优势项目设置重复现象较严重,训练效益低下,达到运动健将、国际运动健将标准的运动员大多数来自专业队,造成高校竞技体育资源浪费.针对广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的负面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参有关职能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我国许多竞走运动员多次打破全国纪录,并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提高,改进竞走的训练方法和技术动作。九月二十三日在北京举行的场地20公里比赛,有12人参加,10人走完了全程。其中三人打破全国纪录(1:30′43″6;1:30′43″9;1:30′48″7)9,人超过运动健将标准。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可喜的。通过对比赛的现场,录相的观察分析,对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技术动作的要求,运动员在竞走中是单脚和双脚交换支撑地面。迈步时必须在前脚着地后,后脚才能离地,不得两脚同  相似文献   

7.
<正> 西安体育学院七九级体育系学生杨柳霞一九八三年八月毕业离校后,在1984年9月全国田径运动会1500米和3000米比赛中,以4′24″01和9′27″86的成绩达到运动健将标准,获该两项第六名。一名二级运动员经过不到一年的训练,成为运动健将,跨入了国家优秀运动员的行列。本文就杨柳霞在体育学院四年的学习、训练情况加以总结,以研究和探讨女子中长跑的训练问题。一、恢复训练杨柳霞入学前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在参加第四届全运会少年田径比赛之前,集训过  相似文献   

8.
一、授予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的称号其比赛成绩不低于共和国比赛范围的成绩,竞走、马拉松项目不低于苏联冠军赛,锦标赛和国际比赛成绩。二、授予运动员国家级运动健将的称号,要按日程计划的规定,其成绩不低于区域范围比赛,以及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比赛成绩。三、用电子计时的1500米以内的短跑、包括跨栏、接力项目的等级标准,按规定的  相似文献   

9.
竞走是我国的潜在优势项目,近年来,随着竞走运动员训练人数的不断增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竞走运动的后备人才.同时,竞走教练员在执教和安排训练时也摸索和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经验和方法.但是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距离世界竞走强国的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通过观察我国竞走运动员参加国内、国际大赛出现的成绩反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和研究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期间技术动作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对宝鸡市国家田径竞走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4名女子运动员训练期间的竞走技术进行影像拍摄和生物力学分析。通过训练发现:运动员步幅显著增加,步频逐渐降低;单步腾空时间、身体重心和头顶垂直位移都有显著性增高;躯干角度与膝关节角度达到标准;后蹬阶段踝关节的角度变化与着地脚仰角度均有明显增高。4名运动员的步幅、步频发展趋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步幅大,步频小的特征;没有明显犯规动作,但腾空时间较高,处于模糊腾空时限;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薄弱,运动幅度不够理想,需要在以后的训练中着重加强针对性练习。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从女子竞走运动员科学选材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出发,探讨女子竞走运动主要指标体系构成,确定了女子竞走选材的资格指标和评价指标,构建了女子竞走运动员选材测试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选材评价指标及权重分布,并对其进行了选材学分析.得出结果在女子竞走运动员初级选材中,应重点考虑形态、机能和一般素质这些较高遗传度指标;在中级选材中,要侧重技术、战术和专项素质指标,使协调和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入选.  相似文献   

12.
Contemporary accounts of sex differences in perceptual-motor performance differ in their emphasis on nature and nurture. Study 1 examined the effect of extensive training on one of the largest sex differences, namely accuracy in dart throwing, and found that physical differences in height and reach could not explain sex differences in regional/national level dart players. Study 2 rejected accounts of sex differences based on participation rates by showing that male players recruited from a relatively small pool of club players were superior to the best female players selected from a much larger pool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Alternative accounts of the source of sex differences in darts, based on male and female players'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histor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Contemporary accounts of sex differences in perceptual-motor performance differ in their emphasis on nature and nurture. Study 1 examined the effect of extensive training on one of the largest sex differences, namely accuracy in dart throwing, and found that physical differences in height and reach could not explain sex differences in regional/national level dart players. Study 2 rejected accounts of sex differences based on participation rates by showing that male players recruited from a relatively small pool of club players were superior to the best female players selected from a much larger pool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Alternative accounts of the source of sex differences in darts, based on male and female players'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histor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数量统计、比较分析法对釜山亚运会获金牌运动员的发挥稳定性、水平发挥及中国田径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田径正从低谷走出,平淡中看到希望.男子长距离跑、竞走、栏;女子长距离跑、竞走、田赛项目、全能应是今后重点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5.
釜山亚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实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法对釜山亚运会获奖牌运动员的发挥稳定性、水平发挥及中国田径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田径正从低谷走出,平淡中看到希望。男子个别项目(长距离跑、竞走、栏)、女子部分项目(长距离跑、竞走、田赛项目、全能)应是今后重点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录像分析,对2005年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上海金山站女子比赛的中国队田佳/王菲与前奥运冠军巴西国家队阿德里安娜/谢尔达的体能分配进行比较。结果:在单场比赛中,4名队员的技术动作距离、时间分配比例相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依次是走动、向前运动、向侧运动和向后运动;但是除跳发球的持续时间和移动距离较高以外,中国两名队员的快速动作、扣球和拦网的持续时间分配比例和移动距离均低于巴西运动员。表明中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的体能分配、技战术的实效性等方面与国际顶级沙滩排球运动员存在差距。加强体能和技战术实效性训练,以及更加科学的训练监控将直接关系到2008年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指网球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和自身素质提升而采取的必要训练措施。随着网球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网球技术流派的打法击类型层出不穷。尤其是以底线进攻为主流的进攻方法成为运动员最为推崇的类型。基于此,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产生的体能消耗更为巨大,赢得比赛的关键就在于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和充沛体能。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遵循比赛导向、系统性复合、适量区别、适度恢复的基本原则。在网球运动中,要强化体能训练的速度训练中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等几个方面的训练,提升网球运动员的整体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役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关键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比赛现场采样、摄像法、录像解析法及数据统计法、关键技术会诊法,对中国现役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研究的创造点是:(1)针对奥运会竞走项目,依据国际田联“竞走定义”的技术标准,规范我国现役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关键技术时间空间特征;(2)纠正“小步幅、快步频、直腿扒地”的传统技术定型,建立被国际竞走裁判员承认的新技术定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索我国女子三人篮球运动项目自身独特的比赛负荷特征,为我国女子三人篮球运动的训练与比赛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指导训练和比赛,以期提升我国女子三人篮球的竞技水平。方法:使用SIMI 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和Polar Improve系统,测量和分析我国女子三人篮球队在国际比赛、队内比赛和对抗训练中的运动负荷。结果:在国际比赛中,我国优秀女子三人篮球运动员的单位时间跑动距离要显著低于同场竞技的外国选手;国内比赛中成年优秀选手与青年选手在单位时间跑动距离上没有明显差异;我国优秀女子三人篮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和队内比赛中的单位时间跑动距离也没有明显差异。我国优秀女子三人篮球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的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均显著性高于对抗训练,最小心率则无明显差异。在不同速度区域的跑距占比分析中,比赛和对抗训练的跑距占比均随着速度的提升而下降;在速度区1和速度区2中,正式比赛的跑距占比要显著高于对抗训练,而在速度区3和速度区4中,比赛的跑距占比则要显著低于对抗训练。结论:我国优秀三人女子篮球运动员国际大赛中的运动负荷要低于国际高水平运动员;可根据对抗训练和正式比赛的运动负荷特征,对对抗训练的运动负荷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正式比赛的预期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20.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mobility performance in wheelchair basketball is required to increase game performa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wheelchair-athlete activities of players in different field positions and of different playing standard during wheelchair basketball matches. From video analysis, absolute and relative duration and frequency of wheelchair movements and athlete control options were examined in 27 national standard and 29 international standard players during entire wheelchair basketball matches. Between-group factorial analysis of variances identified that national players drove more forward (42.6 ± 6.8 vs. 35.4 ± 3.7%; effect size Cohen’s d (ES) = 1.48) and started more often driving forward (33.9 ± 2.6 vs. 31.8 ± 2.8; ES = 0.77) during a match while the mean activity duration for a single driving forward activity was longer (4.3 ± 0.9 vs. 3.7 ± 0.6 s; ES = 0.75) than for international players. Furthermore, national players performed fewer rotational movements (21.8 ± 4.0 vs. 28.9 ± 7.8%; ES = –1.30) and started less often with the rotational movements (35.0 ± 3.6 vs. 40.5 ± 5.5; ES = –1.21) while the mean activity duration for a single rotation activity was shorter (2.1 ± 0.3 vs. 2.3 ± 0.3 s; ES = –0.67) than for international players. Differences in mobility performance among guard, forward and centre players were minimal. The results should help wheelchair basketball coaches specify wheelchair-handling training techniques and means to optimise wheelchair-athlete configu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