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图书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资源,由于其书评要求高、难度大,由读者撰写的学术图书书评数量少且缺乏足够的推荐理由和对图书馆有价值的内容评价,较难为其他读者提供信息向导。以重庆大学图书馆自建书评中心的学术图书书评为代表,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书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与"豆瓣书评"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针对学术图书的"结构化书评",并讨论了其组成的必要构件和结构化方式,以期在降低读者撰写学术图书书评难度的同时,提高这类书评信息导向的效率,促进图书馆更好地挖掘和推广馆藏中有价值的学术图书。  相似文献   

2.
书评的阵地是报纸、刊物等宣传工具,尤其是大报大刊。可惜,我们报刊用于书评的篇幅少而又少。报纸上即使有一点,大多也属于图书介绍,难得看到尖锐泼辣的评论。至于刊物,除了专业性的读书刊物外,大多数刊物,凡乎无一篇书评。这种情况,希望有所改变。凡属报刊,似均可辟有书评专栏;凡属书评专栏,似均应有相当篇幅,“缩小广告,放大书评”,是功德无量的好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图书出版工作发展很快,出书品种迅猛增加,面对众多的图书,读者如何选购图书、选读图书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也为编辑做好书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书评活动和购书、读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书评的作用,通过书评活动使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状况、基本内容、主要特点,还需要编辑做大量的工作。这几年书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图书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出书多,评论少的矛盾仍很突出。编辑重视出书、忽略书评现象较为普遍。 一、书评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二、内容介绍多于评论。我们常常把书评叫作“图书评介”,应既…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刊有天津马晓声先生《论导读性书评》一文。读后有一些想法,写出来与马先生商榷,也请方家赐教。开首马先生把书评分为四类:以介绍图书内容为主的评介性书评;以评论、判断图书内容、形式等价值为主的评价性书评;以深层次探讨图书内容及其得失为主的学术性书评;以引导、辅导和指导读者阅读为主的导读性书评。将书评分类研究很有必要,这  相似文献   

5.
继"2007年度十大图书"揭晓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推荐全国"2007年度部分报刊优秀书评文章"活动也于近日落下帷幕,42家媒体推荐的48篇书评文章中有14篇入选优秀书评文章(名单附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将会向这14篇优秀书评文章的作者及首刊(播)媒体颁发荣誉证书。图书评论是一项高尚而长远的事业,一直以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以及致力于此的各  相似文献   

6.
书评报刊在各地已办了不少,但广大读者对书评的反映却相当冷淡,甚至有读者直言相告:‘我读书从不看报刊上的书评!’其弦外之音颇令人回味。书评出了什么毛病? 一言以蔽之:患了‘软骨症! 症状之一:吹捧式书评泛滥无庸讳言,各地书评、报刊上刊登的书评充斥了廉价的溢美之词。‘宁说图书百样好,不挑图书一根刺’,似乎已成为书评者的写作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图书品种的增多和图书宣传媒介的增多,读者对图书宣传的选择性大大增强,对图书宣传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图书宣传必须讲究艺术,由单一的书评、书讯向全方位、多载体、立体化的方位发展。下面列举10种。1、竞争式宣传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平时难以使读者感兴趣的信息,在竞争状态下,读者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如某出版社与报社联合举办了一次面向社会的有奖书评活动,动员广大读者参加图书评论。于是很快收到一大批书评稿件。读者在评论图书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该出版社  相似文献   

8.
1."随行就市"书评所面对的图书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读者群和读者层次.因此,怎样"适销对路"地将各种图书介绍给读者,并引导他们提高鉴赏力和阅读水平,就是书评写作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不同的图书有不同的写作手法,文艺作品不同于科技著作,文艺作品中的小说又不同于散文.而不同的读者也有不同的欣赏口味,作为读者和图书之间的桥梁的书评,要使所评  相似文献   

9.
由中宣部出版局、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青岛出版社协办的第二届全国书评作者培训班7月18日至7月23日在青岛市举办。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20多家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参加了学习,并研究了书评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新形势下的图书评论工作,广泛交流了图书评论与宣传工作的经验。图书评论工作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书评作者和著有书评专著的书评家。为使书评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把建立书评作者队伍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每年一度的全国书评作者培训班,旨在培养书评骨干,同时为图书评论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提供交流经验、广泛交友的机会,也为出版社编辑人员、书评作者掌握书评知识、了解书评现状创造了条件。本栏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期培训班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一、刊播媒介面窄尽管我国刊播书评的媒体数量较之10年20年前大有增加,但与我国数量庞大的大众传媒相比,刊播书评的媒体的数量还是不多的,况且这些媒体刊播的书评,或受众面窄,或刊期少,或数量少,有的是零星点缀之作,有的是稿件不足且作补版面之需。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媒体来说,刊播书评没有作为一项专门的制度化的工作来做。因而,书评覆盖率低,很难满足图书出版业评介、广布新书的需求,广大读者也不容易及时有效地了解新书出版情况。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大众传媒比较重视书评工作。比如《纽约时报》,每天都有书评,每周合计共发书评40-50篇,全年累计达2300篇以上;又如《洛杉矶时报》,平日发1-2篇书评,周六出书评增刊,全年累计书评1300-1500篇。  相似文献   

11.
责编与书评     
对责编写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认为责编应该而且能够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后者,不提倡,认为责编不宜也不可能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我历来赞同前者的看法。下面就责编与书评问题谈二点肤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已是尽人皆知,但作为书评家,他对书评的贡献,人们却所知不多。事实上,在鲁迅一生的作品中,图书评论占有相当的分量。从上世纪20年代初,他就关注图书评论、提倡图书评论。首先他在书评理论上有  相似文献   

13.
书评按照其功能,可以把它划分为:以介绍图书内容为主的评介性书评;以评论、判断图书内容、形式等价值为主的评价性书评;以深层次探讨图书内容及其得失为主的学术性书评;以引导、辅导和指导读者阅读为主的导读性书评。  相似文献   

14.
书评应成为图书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书评的生命在于随变而适,根据图书生产和图书传播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书评品种和类型有针对性地实现对图书的控制。在图书生产领域提出了“版前书评”概念,讨论了其实施生产控制的具体步骤。在图书流通领域,提出了针对图书的纵向流通和横向流通的不同书评类型,并提出通过浓缩性书评以颠覆“选者”的先入之见,直接面向个体读者,真正实现书评的图书控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建同在《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六期《漫议书评的薄弱点》一文中说,目前的书评,学术气氛过浓,说明性太强,使书评始终绷紧面孔向读者,无法达到在图书和读者中架起桥梁的目的。因此需要在体例与文笔上来一次革命。它应在文学与艺术门类中寻找契合点。写书评时不妨在写作时掺入些情感因素,使其在形式上更加活泼多变,在感情上更与读者沟通。如,我们可以向广义的散文体看齐,多写些日记体书评、书信体书评、对话体书评,报告体书评、抒情体书评,简语书评、写意书评,答问式书评。这些变体书评,既可保持内容的学术性,又有散文体特有的亲切、活泼、自然、丰富多彩的形式特色。它糅进了作者的真实感情,便容易使读者接受,用接受美学的观点说,这才算真正完成了一个作品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少儿图书推广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一:平面媒体书评 除了争取专家和权威人士撰写的书评在有国际影响、攸关图书销售行情的报纸上发表外,还提倡少儿图书由青少年们自己写书评,使图书有更为广阔的影响力,这种方法在少儿图书的宣传推广中特别有效.请书评专家全国巡回宣传,向读者和图书馆散发免费散页书评,利用图书护封、勒口、封底摘抄书评等等.在书评打开局势产生影响后,开始在同一报纸上刊登广告.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书评?“书评”是“图书评论”的简称,就是对图书进行分析评论。书评包涵两项内容,一是“书”,这是指书评的对象;一是“评”,这是指书评的性质。书评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书评文章或讲演等,则是书评者对图书经过研究所得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一、书评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出版工作的改革千头万绪,有许多事情亟待去做,但有一环节很容易被人们忽视,那就是书评。其实,搞好书评,对出版工作的导向、选题的制定、信息的反馈、图书发行和图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编好、印出、送到书店,并不表明出版者已完成其史命,因为还存在读者能否接受,怎样引导读者,图书质量如何,图书将产生怎样社会效果等问题。这就要通过书评扩大影响、宣传引导、反馈信息以沟通出版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出版者可以通过书评了解读者对图书的反映,以修正选题计划和提高图书质量;作者通过书评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几位出版界同志在一起闲聊,谈到如今出版的图书越来越多,但值得阅读的图书却越来越少,有保留价值的图书更少。自然,这里的"少",是相对数量的"多"而言的。从绝对量来看,可读的书与可保留的书,也还是有一些的。不过,数量和质量的严重不对称,形成触目的翘脚现象,则是当前出版业之痛。  相似文献   

20.
数字阅读时代,随着种种电子阅读器的出现,读者可以随时实现阅读需求,图书的电子出版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因此,传统的书评也与"网络"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豆瓣网作为数字阅读的新兴网站,在国内网络书评界一直深受读者喜爱。书评网站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作家的创作与读者的阅读,甚至为图书的出版带来了巨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