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野草>里"战士"的分类包括:象征性的"物"、象征性的"人"、现实性的"人".佛教文化主张自知其心、自治其心、自净其心.鲁迅"战士哲学"的共同特征是:苦难性、虚无性、反抗性.  相似文献   

2.
<枕中记>与<南柯太守传>同是唐传奇中的叙梦小说,它们都通过"梦如人生"的构思表达"人生如梦"的思想,但由于二者在叙事方法上的不同,使其题旨与韵味呈现出差异.<枕中记>旨在劝诫,表现人生短暂易逝,应把握现在的拥有;<南柯太守传>更多感慨,表现人生的空幻虚无,要息心养性.  相似文献   

3.
"比兴"是中国文学及文论发展史上的重要概念,刘勰的<文心雕龙>更以其体大思精的系统性、深刻性对"比兴"问题进行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思考.本文立足于<文心雕龙·比兴>,一方面就 "拟容取心"说深入理解刘勰的比兴观,另一方面尝试对将"比兴"作为一个整体引入文学视野的<比兴>篇之理论意义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4.
"半部《论语》治天下"——感悟《论语》修身为政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中华文化传世经典.<论语>中的"学而不厌,学致其道"、"诲人不倦,善竭其才"、"修己安人,君子人格"、"为政以德,讲信修睦"、"尚中贵和,一以贯之"诸方面,集中体现出修身为政之道.在研读<论语>时,应心存敬畏之心,读其书知其为人,力求融会贯通,善于吸取其精华而无求备于一书一人.研读<论语>,对滋润心灵,滋养人格,对确立高校办学理念,领悟高教管理之道,必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艰"在(周易)中是一个哲学范畴.其籀文有"心有喜悦,不畏其艰"的文化内涵,这正是<周易>经文"艰"字所要表达的哲学意蕴.廖名春先生释"艰"为限止,认为"日闲舆卫"有偃武修文之义,读"燌"为"隐",都有悖于<大畜>卦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教道不存师道焉在>,是针对<光明日报>2008年1月16日第11版上的<学生应有敬畏之心>一文而撰写的一篇评论文章,发表在2008年第3期<新闻与写作>上.作者认为,<学生应有敬畏之心>"将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学生对老师(或教育)缺乏‘敬畏之心',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师生孰是孰非的口水战中而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7.
<教道不存师道焉在>是针对<光明日报>(2008年1月16日第11版)上有关中国政法大学"杨帆事件"的<学生应有敬艮之心>而撰写的一篇评论文章,发表在2008年第3期<新闻与写作>上.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是开拓《诗经》文学研究的第一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修的<诗本义>最先打破唐以来<诗经>研究僵局,大胆批驳<诗序>和毛、郑说诗谬误,提出依据文本、求诸人情、考之文理以探求诗人之意;肯定"情欲心"的合理性,对"淫诗" 的解读为后人提供了范例.<诗经>研究由经学转文学欧阳修开拓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池田大作认为"师生之心"是<论语>的支柱,这种"师生之心"意指教师要尊重青年的人格,在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弟子应有清晰的了解,对于学生而言,"师生之心"还包括学生为了使老师永垂不朽而进行的斗争.池田大作对<论语>的兴趣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论语>在处理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上表述出的"共生哲学",二是关于人的修身方面表现出的伦理改革意向.池田大作还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指出儒和佛都具有人本主义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0.
闫滨 《现代语文》2006,(1):125-126
"窈窕"一词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经>首篇<周南·关雎>之"窈窕淑女"已是家喻户晓,而"窈窕"究为何意,不见得人人皆明达于心.笔者学浅,这里也只是参见各家之说,对"窈窕"词义的源流关系做一个明晰其条例的工作,略陈管见,浅探之.  相似文献   

11.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人教版教参在研讨"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时认为:"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小吏,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①纵观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的政治态度、相关文化背景及<饮酒>(其五)的内涵,笔者的看法是:此诗不足以证明陶渊明不情愿出仕.  相似文献   

12.
陶澍是一位卓越的改革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一生爱好诗歌,自编有<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皇华草><抚吴草>等诗集六部,后编入<印心石屋诗钞>初集和<印心石屋诗钞>二集,计738首,但还不到他现存诗歌的一半.他以诗会友,留下了"苏州五老""沧浪七友"的美谈;他结社吟诗,成立了消寒诗社,经常举行"文酒之会".陶澍是清朝嘉道年间诗坛领袖,其影响甚至到达海外.  相似文献   

13.
韩愈《南山诗》之“易”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山诗>是韩愈诗歌写景状物的代表作,首引后天八卦方位,以写南山位置之重要,又采汉赋之法为诗,诗中叠用五十一个"或"字,"或"句中连引<剥>、<姤>、<离>、<夬>四卦,以显南山雄奇之貌.韩愈本为儒家巨子,对易学熟稔于心,故本文试缕析<南山诗>中所引用到易学之"象",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援用八卦的方位,以凸显终南山地理位置的险要;二,受<说卦传>的影响,铺陈且化用易象而成诗中之物象;三,深悟<易>取象之精髓,<周易>多人心营构之象,故<南山诗>之物象多非实写之象,取其象征之旨;四,体察易学观物取象,参赞天地之神,契取易学日月同功之用,故整首<南山诗>充溢着雄浑的气质,与韩愈此时愈兼济天下的志气相符.  相似文献   

14.
"徐徐"是缓慢、慢慢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曰:<书>慢慢地:列车~开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曰:慢慢;缓慢:大幕~拉开."徐"的本义就是缓慢,它的反义词是"疾".<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徐"叠用则节奏比较舒缓,常表示持续进行的行为或状态.  相似文献   

15.
怀着异样的心理读完了毛恩波老师的<怎一个"巧"了得>(<中学语文教学>2005.1,第40页),读时感觉到自己的心是被扭成了几道,不知是喜还是忧.  相似文献   

16.
<祭妹文>是袁枚的散文代表作,古之论者将<祭妹文>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清文评注读本>说:"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陇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指<祭妹文>)乃鼎足而立.作为清代"性灵"诗说的倡导人,袁枚主张"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之表露者也""诗者,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他的这种主张在散文中同样得到充分的体现,<祭妹文>之所以受人推崇,在于"情真"二字,在于独具特色的抒情.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衰常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缺乏特效治疗。我们应用小剂量肝素、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慢性肺心顽固性心衰病人63例,随机分二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82年全国肺心病  相似文献   

18.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由于不堪忍受异国他乡的种种民族歧视,怀着一颗救国、报国的赤子之心,于一九二五年六月毅然提前回国.一踏上国土,见到的是"五卅"惨案的景象,他满腔的激情一下子迸发了<醒呀!>、<七子之歌>、<爱国的心>、<洗衣歌>等一系列爱国诗篇.  相似文献   

20.
"频烦"何义     
杜甫的七律<蜀相>,被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为"自主欣赏"课文.对诗中的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频烦"一词,课本注释为:"频烦,犹‘频繁',多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