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少年科学》2008,(12):25-29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高卢罗马人占领高卢在古代,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以及德国西部的部分地区合称为高卢。公元前52年,罗马将军凯撒占领了高卢,将其纳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  相似文献   

2.
历史知识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高卢,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西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西王国。1843年成为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3.
作为"欧洲双发动机"的法、德两国,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两国在历史上却是一对宿敌,围绕阿尔萨斯—洛林这两个地区的归属问题,法、德两国有着不少争端。阿尔萨斯—洛林是法国的两个历史地区名称,两地地处欧洲大陆中心地带,地理位置重要,同时  相似文献   

4.
相传古罗马城建于公元前753年,后来逐渐强大,征服了周围其他地区,乃至整个意大利半岛和地中海周围广大地区。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是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后来,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分解、灭亡。  相似文献   

5.
答:"巴高达"(Bagaudae)一词系凯尔特(或译塞尔特)语,"战士"之意.这个运动是罗马奴隶主国家对高卢地区(今法国)横征暴敛、差役重重的产物;是罗马奴隶制大帝国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斗争的有奴隶、隶农、市民以及地位日益处于破产地位的中小土地所有者等广泛的社会阶层.运动几起几落,绵亘数世纪,直至罗马帝国解体为止.这一运动自公元三世纪下半叶开始,先后形成四次高潮,最后与日耳曼人的入侵汇合,成为埋葬  相似文献   

6.
亚琛是今日联邦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的一个城市,在科降西南40英里,与比利时国境接壤。亚琛是欧洲一座古老的城市。在中世纪与查理大帝和神圣罗马帝国齐名。它原是查理帝国的首都,是当时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故有“第二罗马”、“北方罗马”之称。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几乎每一任德皇都要在此加冕,亚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罗马历史上,公元395年和公元476年被中外史学家称之为永远值得记忆的年头。公元395年,在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临死前,安排他的两个儿子阿卡丢斯和胡诺留斯分别治理帝国的东西两部:一为东帝,一为西帝;公元476年,西帝胡诺留斯的后继者罗慕洛·奥古斯都被“蛮族”将领奥多亚克废黜。一般认为,这两个历史事件,前者使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后者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种看  相似文献   

8.
资讯     
罗马,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和首都。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给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公元962年,罗马教廷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后来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也承认了它的这一地位。  相似文献   

9.
图中"铁血宰相"俾斯麦正在将法国地图上的"ALSACE"(阿尔萨斯)和"LORRAINE"(洛林)两地涂上象征普鲁士颜色的油漆。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上,法德矛盾一直是欧洲大陆一对突出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就是对阿尔萨斯和洛林领属权的争夺。阿尔萨斯和洛林在中世  相似文献   

10.
一、中古调式的起源 中古调式(又叫教会调式)起源于古罗马.按照传统的说法,罗马教皇格雷戈里一世(590-604年在位)从统一治理教会的目的出发,搜集和整理了各地的圣咏,编撰成两本圣歌集,将罗马教会的仪式和所用音乐基本统一起来.一百多年以后的公元78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发布法令,废除高卢礼仪,全盘接受罗马圣咏,使罗马教会仪式和圣咏的大一统局面真正形成.此后数十年中,法兰克的大主教们对罗马的圣礼书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将罗马传统与高卢因素融合,编写出新的弥撒和日课唱本,形成两种因素相互结合的礼拜仪式和圣咏,奠定了格雷戈里圣咏的基本内容.这种圣咏扩散到欧洲其他地区,最后又反馈到发源地罗马.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长城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个万里长城,但知道英国有长城的人恐怕为数不多。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沿着分界线有一条逶迤的土墙,称为英国的长城,或哈德良长城或罗马长城。至今仍有城墙遗迹,是一旅游胜地。哈德良长城是在古罗马人占领不列颠时修建的。公元43年,罗马人侵占不列颠,不列颠成为罗马帝国的45个省份之一。哈德良(76-138年)是古罗马皇帝(117-138),他对外采取谨守边境政策,对内加强集权统治。他镇压犹太人暴动(132-135),编篡罗马法典(code),奖励文艺。当时罗马帝国只占领了现在的英格兰这个地方,而北方的民族屡次进犯罗马帝国的占领地。为了…  相似文献   

12.
古代罗马     
《初中生》2010,(1):32-32
公元1世纪前后,发端于亚平宁半岛的古罗马已经扩张为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到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几百年里,古代罗马人在政治、经济和丈化艺术方面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并随着他们的扩张,将罗马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3.
当人们置身斯特拉斯堡,实在为她的多姿多彩而叫绝。这里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不管是教堂、博物馆,还是条条通衢街巷,都在娓娓诉说着往事,令人浮想联翩。静心屏气,带着景物依旧、人非事俱休的感怀,我觉得历史的余音似乎在耳边萦绕:隆隆的炮火、战马的嘶鸣、兵士的叫喊,还有那为和平的祈祷、为胜利的欢呼以及车水马龙的喧嚣……斯特拉斯堡也是阿尔萨斯区下莱茵省的省会。当朗朗晴日高挂之时,如果在与下莱茵省相邻的孚日省(洛林大区)登高远眺,亦可依稀看到斯特拉斯堡的象征——圣母大教堂的尖顶。大教堂地处市区的中心,确切地说,斯特拉斯堡是以…  相似文献   

14.
西罗马帝国的巴高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帝国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的总危机,开始于公元二世纪末,至三世纪进一步加深。这次危机表明罗马世界陷入绝境:“奴隶制在经济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而自由人底劳动却在道德上受轻视。前者已不复存在,而后者还不能成为社会生产底基本形式。只有根本的革命才能打破这种绝境。”三至五世纪席卷高卢并波及西班牙北部的巴高达运动,就是力图打破这种绝境的奴隶、隶农革命。  相似文献   

15.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4,(5):F0002-F0002
正5.昆体良一、生平介绍昆体良(约35——约95)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演说家。早年在罗马从师于文法学家帕拉蒙,受过雄辩术教育。约于公元68年在罗马从事修辞教学,由罗马皇帝韦斯巴芗授予罗马帝国第一个修辞学教授职位,曾担任罗马皇储的教师。代表作为12卷本的《演说术原理》,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二、教育思想在古罗马教育史上,昆体良是最负盛名、影响最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了罗马学校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对罗马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特别是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葡萄酒文化的滥觞 向公元2世纪,当时还被罗马人视为蛮荒之地的高卢。~队队古罗马士兵高昂着骄傲的头颅在乡间小路上行进,他们锃亮的胸甲在波尔多强烈的地中海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配合头盔上绚烂的羽毛就如同威风凛凛的天神一般。路边是在秋风中有些零落的野花和一片一片今年刚挂满累累果实的葡萄园。在古罗马征服了高卢之后,将葡萄酒视为生命的罗马士兵把葡萄藤带到了波尔多,强迫当地的农民种植这种纯粹用来享乐的农作物。当时古罗马的士兵不会想到,这些为了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也能享受葡萄酒美味而种下的葡萄藤,让波尔多在两千年后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葡萄酒产地。  相似文献   

17.
同时,一个新势力——罗马,一直在意大利半岛上发展着。经过五个世纪的温和的成长,这个城市国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扩张事业。罗马军力强大,还拥有同样杰出的管理艺术、法律智慧、工程和交通方面实践性艺术的独创性。这些天份和能力使罗马人得以建立起地中海帝国,它一直延续到公元5世纪。或许,罗马帝国最伟大的成就是能够熟练地统治政治统一中千差万别的文化。我们受惠于罗马人对古典文化的保持与传播,因为希腊一罗马文化遗产是西方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下层人民中,在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是不合法的,罗马统治者对之进行残酷的镇压。但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基督教广为帝国境内人们所接受。公元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时期,基督教取得了合法地位,尔后进一步蜕变为奴隶主阶级的御用工具,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是如何由一个不为统治阶级容忍的宗教,发展成  相似文献   

19.
古代法是指从公元前4千年到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的奴隶制时期的法律制度,古代东方法主要是指古代亚非地区的奴隶制法,古代西方法则是欧洲地中海地区国家奴隶制法律制度的总称.古代东西方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带着顽痰的神定法和后来居上的人定法,两种发展模式泾渭分明.古代西方法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古希腊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法律体系,罗马公法相对落后,西方法后来居上等三个独特现象,从历史发展进程和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独特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政治捐赠是古罗马的一项古老传统。自王政时代起,捐赠就是政治人物争取民众支持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的历史时期,罗马的政治捐赠具有不同的内容。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政治捐赠规模较小,民众是主要的受捐对象,捐赠的内容主要是金钱。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7年,随着个人独裁的出现,政治捐赠日益频繁,捐赠的方式日趋多样化,除平民外,军队也开始成为主要的受捐对象。捐赠成为政治人物拉选票、获得军队支持的有效手段,为罗马由共和向帝制转变提供了条件。自公元27年至罗马帝国灭亡,政治捐赠呈现出制度化的趋势。罗马平民和军队视其为自己应得的权利,使得政治捐赠呈现出欲罢不能之势,导致政权更迭频繁、财政压力巨大,为罗马帝国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