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幼儿外出找“初夏”回来的路上,我试着让幼儿按小组自己回幼儿园,也许这样做是第一次,幼儿特别兴奋。我话音刚落,前面的幼儿就跑了,后面的幼儿也跟着跑。虽说只有几十米路,而我却追赶不及。等我到幼儿园,发现只有一部分幼儿按要求坐在草坪上等我,大部份幼儿都在玩旁边的活动器具。这下子可恼了我,我让玩的幼儿坐在草坪上,自己带着听指令的幼儿回教室。谁知草坪上的幼儿根本不介意,照样说笑,并大声呼叫“我抗议”。  相似文献   

2.
朱静怡 《早期教育》2001,(13):34-34
到我园参观教育活动的老师,最深的感触就是幼儿一日生活非常丰富而有序,一环扣一环.显示了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状态。我坦率地表露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我们“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当课来上.把课又当游戏活动来做”的结果。许多人把我的这种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教学经验和技巧,而我认为主要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新的教育观念,绝不可能有新的教育行为,幼儿园的教育,不是几节课(教育活动)所能包容的,幼儿在一日的各个环节中包括生话环节。都有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需要,我们教师的责任是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尽可能地挖掘这些环节中自然呈现的教育因素,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曹植天性聪慧,才出众,深受曹操喜爱。曹操本打算立他为太子.但曹丕“矫情自饰”,用尽各种手段当上了太子、曹丕做了太子后,对曹植进行无端迫害。有一次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作诗一首,并不准出现“兄弟”二字.否则处死。曹植果然七步之内成诗:  相似文献   

4.
朱静怡 《早期教育》2001,(21):36-36
记得有一次组织小班幼儿游戏,我把糖果作为奖品发给每个幼儿,所有孩子都把糖放人口中,只有潘慰小朋友把糖放进了口袋。她说:“我要拿回家和妈妈分着吃。”离园时,潘慰家长告诉我,他们平时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有物分享,包括对家中的保姆。  相似文献   

5.
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动手最重要,这个东西能创造一切。”心理学家也认为:“智慧处于手指上。”现代教育理念主张让聋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听科学”。这告诉我们要注重聋生的学习活动。聋生因听力障碍更应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为他们提供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体会教学思考与创造的过程,不断提高数学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燕 《早期教育》2012,(7):58-61
本文设计并实施了在集体教学情景下,教师范例对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想象发挥之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大班初期幼儿集体绘画活动中以下变量:教师是否出示绘画范例、范例出示张数的变化、范例出示时间的长短以及教师结合范例所做的不同方式的指导,都会对大班幼儿绘画想象的发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幼儿绘画创造想象而言,范例的恰...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纲要》把健康教育放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几个领域之首,强调教师对幼儿生命状态、生存能力及生命成长的深切关注。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为幼儿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的教育体制当中。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知识储备没有老师多,经济上受制于人,再加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古训,使学生的主体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压抑。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板书写满黑板,学生们正襟危坐,稍有骚动与喧  相似文献   

9.
朱静怡 《早期教育》2001,(11):34-34
记事本是幼儿回家后口述幼儿园的生活或活动中的感受,由家长笔录而成的字记载本,是我国“发展幼儿能力课程”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李家芸 《师道》2002,(10):20-21
一则故事:小外孙女在悉尼写“书”2001年,我到悉尼探亲,观察外孙女的学习,不时的有意无意询问一些她们学习的情况,引起我的思索,得到一些启发。一天,上小学六年级的外孙女放学回家,一脸正经地对我说:“姥姥,今天您给我一点时间,我要采访您。”“采访我?”这难道是她们的作业?三周以后,外孙女给我看了她的作业———《我的家》。哟,这哪是一篇作文,俨然是一本制作精美的图书。在“前言”里她简述了她们一家什么时候到悉尼居住的,她何时到悉尼小学就读,她的家庭成员等。书的第一章写我———《我的姥姥》。写我出生的艰…  相似文献   

11.
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以下两点是我的尝试与反思。一、从预习到自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常常会见到这样的课例:导入新课后,老师往往这样表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然后或板书,或小黑板出示,或多媒体显示一些词语,让学生或读或解释。完了以后,便说,“好,预习就检查到这里,下面学习课文内容……”。如此预习要求,或许我们并不陌生。从新课改的理念看,这种把预习课文简单地等同于掌握字词是有违课标的。从自主、合…  相似文献   

12.
长时间以来,我们在上美术课时,往往是教师先出示范例,请幼儿欣赏,再模仿范例绘画。时间长了,幼儿就离不开“范例”这个拐棍了,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严重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因为都是模仿范例,幼儿作品也千篇一律,激不起孩子们欣赏评论的热情。那么,怎样上好一节美术课,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求知欲,又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就此问题笔者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3.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把着力点放到“三三三”目标上,即培养具有“三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建设具有“三高”(德高、学高、技高)的师资、争创具有“三优”(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优秀的办学业绩)的学校。实现了“三三三”目标,就是教育对“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树明校风”这一庄严承诺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4.
做一名创新型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和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有无教育理念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新时代创新型语教师“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时代性三大属性,内容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活动观。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 1.教幼儿正确运用跳、跑、游、飞、爬等动词,巩固幼儿对各种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教学准备: 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一盒,各种动物的贴绒图片和头饰若干,森林背景图一幅。教学过程: “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做游戏,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做《猜猜谁来了》,的游戏好吗?”(出示背景图)“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要开联欢会,等会儿请小朋友猜一猜谁来了,它是怎样来的。” 1.猜谜语说出谁来了,是怎样来的(每猜一种动物,就在背景图上出示该动物的图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作方法。笔在多年的初中作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作训练的方法。那就是“模仿、积累、创新”,这是学生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古代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情动而辞发,观披以入情,情以辞为载体,按方能入情。”模仿、积累、创新正是初中学生所寻求的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煌 《政治课教学》2003,(4):F002-F00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个坚持,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坚持与时俱进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是实现党的先进性的途径。党的先进性,是坚持与时俱进的目标和结果。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坚持执政为民,落实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坚持与时俱进之所以是…  相似文献   

18.
“足下”是古代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望.故遁逃走赵。”称燕惠王为“足下”.这是下称上。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称任少卿为“足下”.这是朋友相称。现代汉语“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多用于书信。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其实它们之间可以互通,只要找到一座桥梁,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写作可以提升阅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可见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今人也有一言:“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虽只是一种调侃,其实,笔者以为,此言只要改动两个字——“天下文章一大堆,看你会借不会借”,也可成为今天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关键是我们要做好“借”的文章。此言中的“借”,乃“借鉴”之意,“借鉴”与“抄袭”自然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为了让入学不足四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的思想方法,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我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分类思想方法,充分创设有趣、真实的问题情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