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论物质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利益的问题,是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广大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过去林彪、“四人帮”却把它划为禁区,谁要一讲物质利益,就要受到斥责,甚至给你戴上搞“物质刺激”,搞“修正主义”的大帽子。在他们看来,似乎马克思主义根本不能讲物质利益,似乎群众可以不顾一切物质利益地“大干快上”。这种极左的思想和路线,不仅使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蒙受了重大的损失,而且在思想上也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今天,为了加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在物质利益问题上所散布的谬论,恢复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本来面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物质利益、劳动态度和道德观念,是三个含义不同但关系十分密切的概念。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一定的物质利益,反映并制约着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和道德观念。在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中,物质利益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不能撇开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而且必须依靠他们对个人物质利益的关心。社会主义阶段的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即使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意识到要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也仍然要为个人谋生而进行劳动。其目的虽然有两种,但行动只有一种。劳动者劳动的数量越多、质量越好,首先是发展了共同的利益,同时也增加了个人的利益。因此,劳动者在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四人帮”肆意篡改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否认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扼杀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拨乱反正,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安排生产和消费,实行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于顺利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们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物质利益。然而,“四人帮”却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利益的论述,对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谋求政治、经济解放的革命斗争历史,肆意进行歪曲和阉割。假马克思主义政治骗子张春桥,早在一九五八年便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请看,巴黎公社——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公社所采取的革命措施,难道不恰恰是彻底破坏资产阶级的等级制度、并不讲究什么物质利益原则吗?”在张春桥之流看来,讲究物质利益就是违背巴黎公社原则,就是修正主义。难道巴黎公社原则真的同物质利益是对立的吗?难道公社的革命措施根本不讲物质利益吗?对这个问题确有作一些分析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及其实现过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指导社会成员争取和实现自己物质利益的行为准则,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邓小平同志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精神是在物质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是在同一切剥削阶级的反动文艺思潮进行激烈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必须继续深入批判种种修正主义文艺观点,肃清流毒。林彪宣扬的“灵感论”就是其中之一。林彪鼓吹创作来源于所谓“灵感”,据说这种“灵感”“如同电光石火”一般,“稍纵即逝”,必须“抓住不放”。对文艺创作的过程,他提出了一个公式:“使这些‘零件’逐渐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捏造材料,大造反革命舆论,蓄意对刘少奇同志进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在他们发动的对所谓“党内和平论”的批判中,极力散布的一种谬论是:奉行斗争哲学的共产党内是不能讲和平的,讲了“党内和平”就是背叛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就是推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党内和平论”。这是林彪、“四人帮”硬给刘少奇同志拼凑的一条“罪状”。只能讲斗争、不能讲和平团结在党内外的流毒很深,影响恶劣,我们决不能低估。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已为刘少奇同志进行了彻底的平反,但林彪、“四人帮”所散布的这种修正主义谬论亟需彻底清除。这是关系我们党建设方向的一个重大理论方针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非正式”群体的出现,从客观上讲是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必然产物。“正式”与“非正式”状态并存,是计划经济下劳动人事制度向市场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过渡。传统用工制度的特点是个人端着“铁饭碗”,职业岗位相对稳定,无风险。这种情况既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管理与发展,也不利于劳动者个人潜能的发挥。而“非正式”员工的大量涌现,打破了传统用工方式,也改变了个人生存方式与择业方式,同时产生人才竞争、双向选择,既可以激活企业,又可以激励个人,其本身是进步的,体现了人作为资源的流动性。产生“非正式”群体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方式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因为,在现阶段,劳动者个人同生产物质条件发生一定程度的分离,国家与劳动者个人交换,只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现阶段,劳动者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国家的“雇员”,其收入分配,既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又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并不否认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指出:“主要的人物事实上代表了一定的阶级和倾向,因而也代表了当时一定的思想。他们行动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里,而是从那把他们浮在上面的历史潮流里吸取来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晋剧《三上桃峰》中的主要人物—杏岭大队党支部书记青兰,便是当前社会上那股妄图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翻案妖风在文艺上的突出表现。她集中地体现了整个地主、资产阶级及一切反革命分子的反革命理想和愿望,这就是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也就是林彪所念念不忘的大事——“克己复礼”。  相似文献   

11.
在农民战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着一个问题,就是农民是不是皇权主义者,农民起义领袖有没有皇权主义思想。在讨论中,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有,一种认为无。有无之中又存在互相渗透,即主张有的人承认一定条件下的无,主张无的人承认一定条件下的有。史学领域内的这个争鸣,在林彪、“四人帮”横行肆虐时期遭到扼杀,谁如果认为农民起义领袖有皇权主义思想,就会被戴上“污蔑农民革命”、“污蔑贫下中农”的帽子。大家吓得不敢吭声了。“四人帮”的反革命极左路线在史学领域中泛滥成灾了。讲中国古代史只讲农民起义(后来又只讲所谓的儒法斗争),每次农民起义只讲一个,最多二个起义领袖,而讲这几个农民领袖的时候就拼命拔高,把他们说得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品德,描绘成无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2.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竭力破坏教育革命。他们肆意践踏党的教育方针,否认幼儿年龄特点,摧残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恶果。为落实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继续搞好教育革命,必须紧密结合幼儿教育战线的实际,把被他们颠倒了的路线是非逐个加以澄清。要不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毛主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四人帮”任意践踏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之所以要制定法律,建立法制,就是为了保护本阶级的民主,维护自己的统治。社会主义法制是保护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武器。在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对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有重要意义。由于林彪、“四人帮”煽动的无政府主义流毒的影响,有些人至今还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他们把民主与法制对立起来,以为讲法制会妨碍民主,限制民主。有的甚至借口行使民主权利聚众闹事,扰乱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破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纠正那种全面排斥和严厉遏制个人物质利益的愿望,以及那种只要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两种错误倾向。明确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既要讲革命精神又要讲物质利益的经济伦理思想。同时在实施中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拉开和保持一定的利益差距,让一部份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三字经》中宣扬什么“讲道德、说仁义”,“中不偏、庸不易”,《弟子规》中更加露骨地胡说什么“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些“中庸之道”的反动说教,都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用来麻痹人民,束缚人民手脚的精神枷锁。这些说教纯粹是骗人之道,宣扬者本身没有一个人准备自己照此办理的。孔老二、林彪之流鼓吹“中庸之道”,但是他们对革命的阶级从来就不实行“中庸之道”。孔老二和他的徒子徒孙杀了少正卯、商鞅、吴起、桑弘羊等法家代表人物。林彪一伙继承孔老二的衣钵,对革命人民也从来不讲什么“中庸”的,他们对革命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实行法西斯专政。所以,他们宣扬“中庸之道”,目的是为了维护没落阶级的利益,妄图复辟反动剥削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6.
一、改革用工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体制的改革已进行十多年,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有许多任务没有完成。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要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商品,要通过市场的流动,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有效结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利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斗私批修”,曾被林彪、“四人帮”崇奉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纲领”。他们举着“斗私批修”的四字旗,像中世纪十字军扛着标志耶稣受难的十字架一样,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动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新宗教讨伐战,强迫人们放弃物质利益,去接受早被人类唾弃了的宗教禁欲主义。在那些日子里,被认为有“私”的“迷途羔羊”,必须日日请罪,随时忏悔;被当作“修”的“异教徒”,要受到极严酷的惩处。八亿中国人民,上自国家主席,下到刚刚懂事的孩童,都在“私”和“修”这两种罪名下,受到了触及灵魂的斗争或触及皮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极力鼓吹孔孟的“德”、“仁义”,“忠恕”,恶毒攻击革命暴力,攻击无产阶级专政。他是现代中国的孔老二,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孔老二搞复礼,林彪搞复辟,他们唱的是一个调子,干的是一个勾当,其罪恶目的都是要复辟旧制度,开历史倒车。孔老二鼓吹“为政以德”,孟轲也鼓吹“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他们想用奴隶主的“道德”说教,来麻痹人民,奴役人民,维护奴隶主专政。林彪也用《尚书》中奴隶主的语言,叫嚷什么“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来恶毒攻击革命暴力,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这充分证明了林彪的反动观点与孔孟之道是一脉相承的,也充分暴露了  相似文献   

19.
发展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然而人们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忽视它的作用,甚至认为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就是推行“金钱动力”、“一切向钱看”。因此,继续探讨物质利益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利益原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合理的,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物质利益原则,其表现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20.
江青伙同林彪、陈伯达之流炮制了反动透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妄图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以前十七年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批评工作者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所取得的不可低估的成绩,以便推行他们的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大造反革命舆论。“反形象思维”论就是“文艺黑线专政”论的一个主要“根据”。他们把形象思维说成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企图以此证明我们的文艺理论批评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