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体育传播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邓星华 《体育科学》2005,25(10):23-31
以现代体育传播的兴起为出发点,探讨了现代社会为体育传播提供的基本条件,以及现代体育传播发展下,现代体育与媒体的结合形成了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文化形式——视觉文化;现代大众媒体所表现出的体育,集中体现了体育与媒体的狂欢,同时,大众媒体所推崇的锦标主义,忽视了对大众的关注,也影响到体育的形式和内容,使体育都是经过一定强化了的仪式表现出来。体育与大众传媒联姻而形成的体育传播的商业化,在促进体育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的发展。体育全球化进程中有着体育现代化的深深印记,而传媒在体育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体育传播促进了世界体育的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体育交流。中国体育要成为世界体育的主流,必须主动融入到体育全球化大潮中,在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话语体系,形成自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体育传播与社会价值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小坤 《体育科研》2007,28(6):7-12
主要从体育传播在现代社会中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入手,着重讨论体育传播、尤其是影响社会价值的体育传播层面对个人情感、审美感知、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群体在民族文化、生存状态等方面形成的折射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媒体使得体育成为全社会广泛接受并喜爱的娱乐形式.无论是对个人主义以及公民隐逸主义价值观的表现,还是对英雄角色的塑造,或是高度实现体育的娱乐功能的语言表现,都归结于媒体的一个目的--吸引广大受众.英美媒体在体育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这种社会文化价值现、对个人和社会的心理需求所做的回应表明了媒体在大众文化中普及体育文化所做的巨大努力,并形成了其在体育传播中的特有的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媒体体育传播能吸引广大受众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传统体育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表现,与现代体育的角色冲突进行分析和探讨,明确了传统体育养生的角色定位:学校健康教育的服务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运动锻炼的康复师和时尚健身文化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5.
媒介体育:现代社会体育的拟态图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晴  郝勤 《体育科学》2006,26(5):21-24,32
以传播学经典理论为框架,探讨了现代社会体育与媒介结合的产物——媒介体育的内涵、产生背景,并援引符号学和批判学派的观点,对媒介体育的生产及本质进行了梳理与解读。结果认为,媒介体育是体育信息的媒介文化形态,传播工具与媒介技术的进步为体育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必要条件,体育新闻传播的制度化宣告体育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依赖促使了媒介体育的生成;在文化工业时代背景下,媒介借助符号,通过营造话题、制造明星等手段,解构了现实的体育,建构了一个拟态的体育世界。媒介体育表现出真实性与超真实、历史性与去历史性、商业性、跨文化性、情感性及娱乐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冲突与武术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华武术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认为:中华武术因吸纳了西方先进的体育文化而提高了其观赏性、规范化和现代化程度;但中华武术不可完全模仿西方文化,应将武术“西化”转变为武术“化西”,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融会中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体系,实现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建。  相似文献   

7.
试论体育文化的传播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按照文化结构理论 ,体育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圈层 :表层的器物层 ,表现为具体的运动形态 ;中层制度层 ,表现为体育体制 ;深层的精神层表现为体育的意识、观念等。体育文化的传播 ,也要遵循文化传播的规律 ,也要经历由扩散到融合再到变迁的过程 ,体育文化的器物层和制度层一般比较容易得到扩散 ,而精神层次却比较稳定 ,所以体育文化与输入地文化的融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就是体育文化的变迁 ,即形成具有输入地文化特点的体育文化 ,只有对民族文化批判地继承和对外来体育文化有选择地吸收 ,才能促进两种文化的顺利融合 ,并最终形成本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分析,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切入点,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要百花齐放,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要以学校教育为出发点,以全民健身为纽带,利用现代传媒工具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9.
从体育传播功能、体育传播与文化社会价值、体育传播产业、体育传播与奥运会和体育传播与媒体5个方面,对近5年国内体育传播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体育传播研究的建议,为今后体育传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育文化的数字化融合创新以文化的整合为本质,运动美感的艺术提升和文化载体的价值凝练为特征,体育文化的传播、消费与再利用为表现.从满足社会对体育文化需求为核心,提出体育文化数字化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的内涵及发展的契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西方体育标志)在全球化过程中,在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下,呈现出文化的单一化倾向,这种文化的单一化倾向威胁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的思想无疑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及不同文化共存提供了思想源泉,并以此为契机,实现我们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翟欢 《湖北体育科技》2014,(11):1031-1034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说,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积极性、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心理测量等研究方法,论述了"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大学生比对照组在学习技术成绩、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主动性等方面效果更为明显;并针对"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众体育文化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迫切需要加快体育的社会化进程,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内在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大众体育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必然联系,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大众体育文化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大众体育文化已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需求定律",是社会科学中惟一享有"科学"称号的学科———经济学里惟一能坚信不移的铁律。站在社会科学的高度,解释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需求定律"现象,对提高和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发模式的主要弊端评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体育学科体系的稚嫩、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薄弱、体育科研队伍整体水平的偏低,以及体育科研体制的不健全等,导致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在理论研发模式上出现了:研究主体的片面理性、研究目的的过度功利化、研究过程的肤浅与急进、理论构造上的根基薄弱等诸多弊端,这已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能力。提出应抛弃肤浅、功利、低水平重复、“浮萍式”的理论研发模式,采用注重微观实地考察和社会实验、“扎根式”的理论研发模式之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实际,从体育、传播和社会学的视角,对我国当前体育新闻中出现的一系列负面问题进行分类与总结,并作相应的分析;对于这些负面问题,文章从影响体育新闻传播的各个因素出发,对导致其产生的原因即传播环境、媒介主体以及受众原因引发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环境下的体育微博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兴自媒体传播环境中,体育微博以体育明星、体育媒体人士、体育媒介机构、体育爱好者群体为主体构成其相对独立的传播空间,有着实时性的传播机制、碎片化的传播形态、蔓延式的传播模式以及跟随性的传播特质等特性。这一新型传播模式在体育领域兴起与发展的内在价值在于:构造了以大众为传播主体的体育媒介环境、拓宽了媒介环境中体育元素的社会影响力并为以微博营销为核心的体育营销新模式构建了潜在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具有的数据规模庞大、传播速度快、形态多样等特征,为体育赛事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平台与方式,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不同媒体形态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征,传统的媒体赛事传播效果评估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的体育赛事媒体传播效果的评估实践。大数据时代不同媒体形态的体育赛事媒体传播效果评估需求发生变化,电视媒体需兼顾受众与内容效果的双重监测,网络媒体需要对用户、内容、平台三维效果的综合评估,社交媒体需反映媒体与用户、社会的双重关系,融合媒体需评估以传播力为主导的多媒体形态传播效果。据此构建不同形态媒体体育赛事传播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形成大数据时代体育赛事媒体传播效果评估模式,优化体育赛事媒体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