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20世纪中国史学,不能不提梁启超的史学。学界对梁启超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很少有人论及其历史编纂学思想。实际上,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对旧史的批判蕴含着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新史的设想则直接反映了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史籍的划分和史体的评述,反映了梁启超对史书编纂形式的认识,也蕴含着史学家丰富的编纂思想;关于史学求真与致用治史目的的认识、关于通史与专史研究与撰述之思想以及赋予"史家四长"的新意义和新的阐释等等,都深刻体现着梁启超丰富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编纂学由传统的编纂体例和编纂思想向近代史书编纂体例和编纂思想过渡,呈现中西体例和思想互动融合的局面。一方面,传统的编纂体例和思想仍显示出卓越的生命力,出现了对传统历史编纂学进行反思和实践的倾向;另一方面,章节体迅速成为历史编纂中最重要的编纂形式,主宰中国历史编纂的语境,20世纪史家在这样的历史情势下,建构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尝试和努力就显得尤为可贵,他们赋予2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独特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徐惠 《教育评论》2014,(2):152-154
历史教科书是中小学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其编纂思想反映特定社会、时代对历史教育的要求。民国学者基于各自观点对历史教科书编纂思想的阐论,有其时代性,更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民国出版物的考察,从编纂主旨的确定、编纂结构与编排设计、编纂内容的取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了解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真实现状。  相似文献   

4.
从本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历史教育学,与历史教学法相比,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在于学科内涵的拓展,是教育科学属下的历史教育理论形态。它以历史教育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综合历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理论,来自教育实践并直接指导教育实践。建构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需运用哲学、教育科学、历史学以及系统论等多种研究方法。哲学方法是基础,教育学原理为核心,着重展现历史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历史教育学一般包括四方面内容:(1)研究“为什么教和学”;(2)研究教和学什么”;(3)研究“怎样教和学”;(4)研究“由什么人教”。作为师范院校的一门课程,师范院校的历史系科,可开设一门《历史教育学概论》必修课程,同时有选择地开设几门选修课,如“历史教材研究”、“历史教育心理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估”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史学史上,经世致用思想源远流长。然而其内容和参照系,却因时代不同而表现互异。各个历史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历史编纂学的内容和形式,显示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乾嘉史家编撰史书,注重考辨史料真伪,撰写考史札记,而不在于编纂大部头叙事著作。客观地说,清代历史编纂学及其成就,与汉唐时期相比各有千秋,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不应彼此轩轾。  相似文献   

6.
与西方史学的发展历程不同,中国史学在其生成的早期,有一个史官制度的源头。中华文明早期史官制度及其文化形态,对于中国古典历史编纂学的后来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其中对于传统历史编纂学中的致用传统的构成,就是积极影响的一个方面。早期史官与国家军政、宗教事务的天然联系,使得后来历史编纂学具有鲜明的致用取向。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重的教训。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教育发展的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上深刻揭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开辟了这一思想在中国教…  相似文献   

8.
郭瑞 《华章》2009,(1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应遵循主体性、和谐性等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实践措施主要围绕"一转变"与"三结合",即从单向式教育向互动式交流的转变,他教与自教相结合、显形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性化教育与情感化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王焕蕊 《成才之路》2009,(14):96-96
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历史重任,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使思想政治课充满魅力,一方面寓教于需,在学生的内化上下工夫,使学生从“为用而学”到“越学越有用”再到“越学越想学”,形成“学—用—学”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趣。  相似文献   

10.
纪念式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在其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时间性、规律性、载体性三个维度,正反两面的宝贵历史经验。历史化与时代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利于向大众传承历史内涵、展现时代特色,常规化与非常规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利于培养大众纪念习惯、活动通时合变,实践化与传播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利于促使纪念活动获得广泛关注并产生巨大影响力,为党完成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提供充足动力。认真总结纪念式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对于今后进一步提升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翦伯赞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历史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包括:在内容和方法上厘清一些重大的历史教育理论问题;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历史教学的三基思想;重视历史教材的编纂;提倡实事求是的文风和学风等。翦伯赞的历史教育思想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全面理解和揣摩其中的内涵,对我们今天的治学及历史教学与研究仍有启迪。  相似文献   

12.
潘懋元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奠基者与开拓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实践中,潘懋元教授坚持潜心教学和研究,建构起层次分明、结构完整、逻辑严谨的大学教学思想体系。基于教育史学与学习科学的双重视角,从发展脉络、基本内涵、实践智慧和教育意蕴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潘懋元教授的大学教学思想体系,分析了潘懋元教授的大学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发展历程,总结了潘懋元教授的大学教学原理论、大学教学过程论、大学教学原则论和大学教学方法论思想。潘懋元教授教学思想的实践智慧在于: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相融合。潘懋元教授教学思想的时代意蕴在于: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促使教学关系转型、师生角色转型和师生发展转型,即实现知识建构与知识创新的统一、“以师为要”与“以生为本”的统一、自我发展与协同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人本思想的演进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为时代的缩影,各代史书的编撰中必然渗透了当时人本思想的流变,暗含撰史者对当世的理解与阐释。先秦是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本思想发展为线索反观该时段史书编撰的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史家独特的历史见解和以人为重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4.
按照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原则,以五个版本的《成都历史》的编写和修订为例,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土历史教材演进的大体过程,深入探讨乡土历史教材的编写原则、内容选取和呈现方式等问题。遵照中共"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依据教育部关于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对改进乡土历史教材编写提出建议: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坚持发展着的唯物史观的指导;重视现当代乡土史;融乡土意识与开放意识于乡土历史教材之中;乡土历史教材应成为"学材";扩大乡土历史教材使用范围的可能性;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陈垣以会通中西文化,造就众多英才而享誉海内外。他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办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模式。其高等教育思想以国学为根基,汲取西方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在办学宗旨上以育人为本,传承中华文化;认同却不圉于西方学科理念,重视国学教育与研究;主张博学与专门互补,寓教学于研究之中。其正直的教育品格、无私奉献的教育家精神,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大家风范,永远激励着学人。  相似文献   

16.
舒新城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家,他那精深细致的教育史料整理和独特的教育实践经历,以及在近代教育思想史学科建设上的卓越贡献,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教育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当代教育改革和思想史研究仍不乏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17.
口述史研究能在精英人物之外不断挖掘出普通民众之中蕴藏着的饱含真挚爱国主义情怀的人物和事迹,还原爱国主义立体多维的生命层次,呈现立德树人的多维面相,因而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与一般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相比,口述史研究以其研究对象的人民性、研究过程的互动性、研究题材的生活性和研究工具的便捷性等特征,具有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优势。研究口述史可以让学生拓展爱国主义知识,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激发爱国主义行动。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拓展爱国主义口述史题材,提升学生口述史访谈技巧,规范口述史资料采集与整理,鼓励口述史教学与研究,扩大口述史成果宣传,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不断走进历史、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创立,即在杜威“做中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职业教育思想;其次是丰富内涵.即源于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的理性选择与判断,构建了系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成为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最后足升华.即在引入创造性教育理念之后,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创造教育思想,为教育创新提出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投身教育事业长达四十余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博大精神的教育思想。《论语》一书,最集中的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也为后世所传诵。作为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既学孔子,其教育思想是重中之重,努力的汲取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以更好的为当今的教育服务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从孔子对教育、对学生、对教师的见解与观点三个方面,并结合亲身经历来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比并分析当今大学教育之弊病。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性到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戏说化的准备阶段;从小说化到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庸俗化的生成阶段。历史撰述与历史教学庸俗化的生成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历史庸俗化具有杜撰历史、颠覆历史因果关系,异化历史教化功能、唯利是图等特质,危害甚大。历史撰述与教学的通俗化具有真实性、因果理性与教化性、大众性与生动性等特质。因此要让历史撰述与教学从庸俗化走向通俗化,就要遵循历史通俗化的原则,从思想、学识、学风教风、制度等方面着手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