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浅析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结构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已成为一种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全新城市建设模式,生态承载力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阈值。将生态承载力定位在生态城市层面的基础上,以大连为例,分析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生态危机,提出建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估制度及城市区划内生态补偿制度,以保障城市生态承载力,从而促进人类、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生态文化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城市生态文化的建设应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城市、注重“生态文明”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特征.人类的居住模式也将围绕着“生态城市”这一主题而展开.只有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寻求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协调好以人为主的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其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关系,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的富裕、健康、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不断演进的历程,从物理学视角以熵增加原理为基础阐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研究发现生态城市注重高效和谐性、保持整体性、实现可持续性的特点都与熵定律的要求完美统一。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利于人类社会持续的发展,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0):118-120,130
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生态城市作为人类理想的人居环境,应当更明确、更全面地体现城市以人为本的本质;应当注重城市的和谐发展、理性发展、全面发展、高效发展、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强化生态意识;科学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和蓝图;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综合研究、综合决策、综合实施和综合管理机制;大力发展和推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平衡协调;重视区域城乡合作,促进生态经济共赢。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不断演进的历程,从物理学视角以熵增加原理为基础阐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研究发现生态城市注重高效和谐性、保持整体性、实现可持续性的特点都与熵定律的要求完美统一。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利于人类社会持续的发展,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生态批评通过文本分析挖掘作家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种种处理和想象,为人类准确认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批评范式。在生态批评的导引下,我们应该反躬自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积极建设人文生态,逐步确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生态理念以及和谐包容的生态意识,最终建立人类诗意栖居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而生态城市建设就是要使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在城市区域内实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和谐统一,实现由良性人文生态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这应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人类复归美好精神家园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系统。为建构生态城,必须建构一种生态伦理学。建设生态文明,要靠三个支撑点: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生态伦理。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相制约,环境保护方可奏效。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人类文化精华的积淀,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兰州市作为甘肃省首府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兰州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针对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环境污染严重、绿地系统脆弱、城市空间狭小、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探讨了在城市发展中要全面提高兰州城市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城市的绿地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将兰州市建设为一个绿色和谐、舒适健康、发展公平的优质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取决于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活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平衡。笔者以徐州市为例,对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生态城市的背景、科学内涵、特点和结构及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并以广东省茂名为例,对茂名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茂名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适宜性,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空间发展格局,最后.探讨了茂名市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人类社会文明一次质的飞跃,它意味着一场社会革命,这场革命是全球性的,包括文化、思想、信仰、科学、技术、产业、行为、教育、伦理等内容,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格局以及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4.
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人类社会文明一次质的飞跃,它意味着一场社会革命,这场革命是全球性的,包括文化、思想、信仰、科学、技术、产业、行为、教育、伦理等内容,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格局以及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现状与建设生态城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被认为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生态城市”热正方兴未艾,但是当前我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思路、设计方法和管理机制都不够成熟,很多领域有待探索和研究。笔者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城市的内涵。并针对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生态脆弱区(ECOTONE)面临脱贫与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既是实现双重任务的手段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生态脆弱区的城镇化必须考虑生态脆弱性和特殊的人地关系。在分析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生态脆弱区城镇化的具体实际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城市理论、生态学理论、城市地区理论和新城市主义的观点,参照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生态型城镇化是生态脆弱区城市化过路的必然选择,“大分散、小集中”是脆弱生态区城镇化可行的区域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当下与未来人类绝对主流的聚居模式。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上,从古代美好的城市梦想,到现代恐怖的城市梦魇,城市的危机让人感动迷惑也引人反省。理想的城市是人们追寻的终极目标,生态城市的提出是人们的设想与探索。用整生论生态美学观照城市,揭示传统城市对单一价值的追求和城市与自然的疏离是城市出现危机的根源,而真、善、美价值的整一与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整一而实现的整体价值与城市和自然的融合是理想城市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城市的实践与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历史回顾和对建设生态城市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宋福娟  刘海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0):111-112,F0003
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一项以揭示未来的理想城市模式——生态城市所具有的共同空间结构特征夏模式的应用性基础理论研究.该文从生态城市的概念入手,探讨了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基质和特点,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演化.  相似文献   

20.
田驰  刘洪志 《考试周刊》2012,(34):191-192
本文重点研究生态城市的城市结构形态,首先对生态城市、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然后对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分类,思考城市空间生态优化策略,提出生态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建构方式,目的是探索适合城市健康生长的形态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重点在于充分结合规划地区原有的生态条件,设计的目标是建立新的生态网络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格局,在这个生态格局的基础上整合构建的城市布局形态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