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是胡乔木1946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 就在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秘书不久,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5月16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  相似文献   

2.
胡乔木同志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者之一。他为推进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呕心沥血。从1941年6月起,胡乔木就在毛泽东指导下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并在改造《解放日报》的过程中做了不少工作。到1946年11月从延安撤退,他写的社论共有56篇。其中《教条与裤子》《请重庆看罗马》《驳蒋介石》等篇传诵一时。在转战陕北途中,胡乔木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新华社不时播发出自他手的社论。1948年春到达西柏坡后,胡乔木出任新华社总编辑。为迎接全国解放新局面的到来,党中央决定集训新华社主要干部。在刘少奇主…  相似文献   

3.
抗日时期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是不该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的。1941年5月创刊后,社址就在延安清凉山上。在《我们同党报一起成长》这本书中,陆定一、吴冷西等20余位新闻界老前辈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总结了新闻史上的经验教训,颇为珍贵,特转述二则以飧读者. 三位总编辑 《解放日报》的三位总编辑先后分别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 杨松是《解放日报)创刊后的第一任总编辑。此前的报刊采编资历不短,1938年2月到延安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陆定一回忆说:“他是个好同志,听从社长博古的意见,一天写一篇社论。据说一连写了二十九篇(或是二十七篇),身体就垮了,不久就逝世了。”  相似文献   

4.
1942年10月中旬的一天,陆定一同志叫我到他和秦博古同志办公的窑洞里去,告诉我说:“过几天,就是鲁迅去世六年了,我们要发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先生;你去准备一下,写一篇,拿给我们看看……”说时,他和博古都望着我,面带微笑。为《解放日报》起草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对我当时那样一  相似文献   

5.
社论是报纸的旗帜与灵魂。社论所要论述的主题都是严肃而重大的。那么,严肃而重大的主题能否写得生动活泼?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胡乔木同志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教条和裤子》(发表于1942年3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就是一篇生动形象、幽默深刻的社论。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四十多年了。延安整风,使全党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也推动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使《解放日报》成为名副其实的党报。博古同志为《解放日报》的改版,呕心沥血,贡献了才智。最近,曾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同志撰文说:“博古同志,在王明路线统治时期,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后来经过整风,他在七大作了自我批评,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表现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格。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是“四八”烈士中的一个烈士。我们应当纪念他。”(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我们和党报一起成长》一书的代序)为纪念和学习博古同志,研究博古同志的新闻实践,本刊特发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纪念博古发扬党报优良传统本文作者曾在毛泽东领导、博古主管的延安《解放日报》工作多年,这是他应本刊之约,为纪念博古诞辰90周年而写的文章。———编者今年6月24日是博古(秦邦宪)同志诞辰90周年,往事历历,不断浮现脑际。博古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四十多年了。延安整风,使全党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也推动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使《解放日报》成为名副其实的党报。博古同志为《解放日报》的改版,呕心沥血,贡献了才智。最近,曾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同志撰文说:“博古同志,在王明路线统治时期,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后来经过整风,他在七大作了自我批评,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表现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格。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是“四八”烈士中的一个烈士。我们应当纪念他。”(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我们和党报一起成长》一书的代序)为纪念和学习博古同志,研究博古同志的新闻实践,本刊特发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是党的新闻事业史上一次空前的改革,也为此后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42年4月1日发表社论《致读者》,到1944年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历时1年零10个月。改版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下进行的。这闪耀着毛泽东新闻思想之光的改革,创造出来的经验,至今仍然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起着导航性的作用。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创刊,是党在革命根据地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社长博古第一次从事  相似文献   

10.
1947年,胡乔木同志给《解放日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短些,再短些》,他说:“我们的说话短,靠开会的主席;作文短,靠《解放日报》的编辑。”他为此要求《解放日报》:一、新闻要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二、通讯和副刊稿件五分之四是一千左右的;三、研究性的论文等等五分之四是两千字左右的。 胡乔木的观点在现在仍然是适用的。 现在的媒体,长风刮得人们睁不开眼。一篇消息,明明三言两语就可解决,偏偏要娓娓道来;一篇通讯,本可以直奔主题,硬要花前月下,喋喋不休;一篇论文,唯恐读者不明白,中文洋文一大套,生涩难懂…  相似文献   

11.
回忆写评论     
评论是新闻的旗帜和灵魂,这是邸报以来就形成的传统。我国近代的《循环日报》主笔王韬,《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国粹学报》主笔章太炎等,都以撰写纵论国是,褒贬时事,抨击时弊的文章而成为风靡一时的人物。上世纪初的《大公报》主笔张季鸾写时评,“一篇在手,倚马可待”,“笔锋常带感情”,鞭辟入里,也影响极大。延安时代的《解放日报》,社论、文章多出于陆定一、胡乔木之手,痛快淋漓,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炸弹和旗帜”的作用。毛泽东身为党的领袖,又是写文章的高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胡乔木文集》第一卷出版了。这是我国新闻界、评论界以及整个宣传战线值得祝贺的一件喜事。第一卷收进了作者从1941年6月到1986年2月所写的政治评论,主要是为延安《解放日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撰写的重要社论、评论,共计114篇,其他的评论和评论性新闻12篇。它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新闻等各个方面,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3.
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党报言论工作,是我党办报的一个传统。以《解放日报》为例,1941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规定"《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1]。初期《解放日报》的绝大部分社论是由编委会的成员和各版编辑执笔,后来《解放日报》在筹备改版时,为了落实中央上述指示精神,也为了提高社论的质量,成立了社论委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楚毛泽东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内涵,我最近读了一些书,特别是读了吴冷西同志写的《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在这本书的39—45页,根据吴冷西同志的回忆,1957年6月7日,毛主席是这样谈政治家办报的。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吴冷西还回忆道,1957年6月13日,毛主席向他和胡乔木再一次谈了4月10日他对《人民日报》的四点意见: “一、报纸的宣传,要联系当前的政治,写新闻、文章要这样,写社论更要这样。” “二、中央的每一重要决策,报纸都要有具体布置,要订出写哪些社论、文章和新闻的计划,并贯彻执行。” “三、人民日报要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改进工作,包括领导工作。编委会可以扩大些,开会要讨论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实质问题,可以争论。报纸的编排和文风,不要刻板,要生动活泼。文章要写得短些、通顺些,标题要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21):71-72
<正>1942年9月22日,《解放日报》于第一版发表社论《党与党报》。社论由社长博古(秦邦宪)执笔,经毛泽东修改定稿,全文共2519字,分为13个自然段。社论深刻阐述了党报的性质以及党报与党的领导机关之间的关系,涉及"集体办报"、"党报喉舌论"、"全党办报"等关于党报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博古曾任党的主要领导人。1931年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负总责,1934年1月-1935年1月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  相似文献   

16.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重新出版,并于1942年6月改版。作为解放区的一家党报,它履行着政府赋予它的责任,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本文主要分析了1941年和1943年的《解放日报内容索引》,回顾改版前的《解放日报》与改版后的报纸的社论、时评,并看他们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17.
《读1956年国家预算报告》是1956年6月10日人民日报社论,作者胡乔木。社论发表的前一天,即6月15日,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农业部长廖鲁言在大会上作了报告。李副总理的报告题为《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近两万字。社论是配合报告发表的,是一篇解释型社论。这篇社论当年很有影响,它带出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写作》2007,(11):46-46
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宣传工作,194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把延安《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改出版一份大型日报——《解放日报》,并任命博古为社  相似文献   

19.
胡文龙 《新闻界》2001,(5):20-21,23
跟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一样,毛泽东也是以办报撰写新闻评论和报刊政论,传播革命真理而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而且,在他的伟大一生中,在从事并领导中国革命实践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同时,一向十分重视运用报刊社论(包括其他重要评论)阐述党的理论、政策、路线和革命思想,以指导革命实践和各项工作。几十年来,他不仅亲自审阅党报和通讯社的社论,而且在百忙之中坚持为党中央领导的延安《解放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撰写和审阅修改一些最为重要的社论。他一贯认为:“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①在毛泽东长期直接参与和积极…  相似文献   

20.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是毛泽东同志所列“党八股”之一。一直以为这里所指是机关单位的公文、文件、材料之类。谁知,新闻界,即便在战时,也一样有这一毛病。近读胡乔木同志1946年9月1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文中说:“你的全部作品最好就在一百字上下,再多也就是几百字,如果过了一千,这就成了长篇小说,有些面目可憎了。这可是我们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