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DWDM系统主要为SDH、PDH、ATM以及IP等业务提供透明的光传输通道.衡量DWDM系统传输质量时,以满负荷所承载的业务信号的传输质量作为标准。在DWDM系统中.影响系统两个的关键指标是光信噪比(OSNR)和误码串.当光信噪比(OSNR)很高时(如2.5Gb/s信号信噪比〉22dB).系统的质量基本可以保证,但信号脉冲任传输中由于色散和非线性效应会引起信号波形失真,在这种情况下光信噪比(OSNR)就很难定量地评估信号的传输质量.有时会出现OSNR较高时相应的误码率较差.因此还要以承戴的业务信号的传输误码性能来衡量信号的传输质量,验收时对误码率的要求是BER为1X10-12.  相似文献   

2.
基于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中5G标准必要专利相关数据,从5G标准必要专利披露数量、地理位置分布、技术领域分布3个方面比较分析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5G标准必要专利披露数位居第一,但是5G技术涉及标准数量与欧盟相比仍有差距;(2)中国5G标准必要专利地理位置布局以本国为主,市场分布不广;(3)中国的5G技术优势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信息传输等方面,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技术优势不仅包括无线通信、信息传输等领域,还涵盖了传感器、芯片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广数字电视的应用,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是一个关键课题,近日,我们就中国地面数宇电视传输标准的技术、性能、应用和前景等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标准项目负责人杨知行教授(以下简称杨教授)。  相似文献   

4.
刘怡  董志猛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0):168+140-168,140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指在数据网络上按时间先后次序传输和播放的连续音/视频数据流。流媒体数据流具有三个特点:连续性(Continuous)、实时性(Real-time)、时序性,即其数据流具有严格的前后时序关系。由于流媒体的这些特点,它已经成为在Internet上实时传输音/视频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数字调制信号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石,最典型的就是在无线通信和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比如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GMSK信号,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QPSK信号和数字有线电视使用的QAM信号等。衡量数字调制信号调制误差的主要参量有矢量误差幅度(EVM)、相位误差(Phase Err)、幅度误差(Magnitude Err)等。  相似文献   

6.
黄宇彬一直从事有关生物活性高分子的研究工作,尤其注重高分子合成化学、材料学、生物学、药学以及临床医学等领域的交叉与结合,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对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癌药、蛋白质等)的可控传输为主要研究方向,围绕癌症靶向治疗药物、人造红血球、高分子跨界面传输材料以及内毒素清除材料等领域开展面向实际应用的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研究。研究成果近5年(2008-2013)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75篇,申请专利20项,授权专利10项。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流媒体数字版权保护问题,主要研究了流媒体的加解密技术和流媒体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技术。针对流媒体传输的特点,研究了以私钥密码算法(DES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RSA算法)相结合的混合密码算法。  相似文献   

8.
朱建学  熊励 《科研管理》2018,39(9):42-51
根据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基于期望效用理论构造了数字内容消费者行为模型,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分析了消费者的数字内容消费数量及其效用变化情况,研究了数字内容传输分发渠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传统传输分发渠道下,数字内容价格对消费者数字内容消费数量及其效用影响显著,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2)在数字化网络传输分发渠道下,会员制收费模式的会员费直接影响消费者效用,按交易量收费模式通过数字内容消费数量间接影响消费者效用;(3)在双重传输分发渠道下,消费者效用和数字内容消费数量均高于上述传输分发渠道。综上可得,双重传输渠道更加符合消费者利益,为了体现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和主导权,数字内容供应商应该实施双重传输分发渠道策略。  相似文献   

9.
田立苗 《内江科技》2009,30(12):109-110
本文介绍了数字信号载波传输的主要特点,重点讨论了2ASK(二进制幅移键控)和MASK(多进制幅度键控)的调制与解调原理,然后利用SystemView软件实现计算机仿真,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性能比较。以此来加深对数字信号载波传输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李楠 《科学中国人》2014,(8S):40-40
天线是无线电设备(例如通讯、雷达、导航设备等)中用以辐射或接受电磁波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是一种换能器,既可将馈线中传输的电磁波转换为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又可将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转换为馈线中传输的电磁波,而天馈线则是电磁波的传输通道。天馈线在发射机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结合我台实际谈谈天馈线系统的维护,并对常见故障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FC SAN与IP SAN架构比较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广思 《情报科学》2007,25(9):1369-1372,1377
信息资源存储系统由传统方式向存储区域网络(SAN)方式过渡已成为必然。IPSAN(iSCSI)架构的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具有低成本、利用现有口网络、本身包括数据容灾功能、允许使用多种安全方法和远距离传输等优势,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由传统信息资源存储方式向存储区域网络方式过渡时首选信息资源存储架构。  相似文献   

12.
OFDM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所要传输的数据流分解成多个比特流,每个子数据流具有更低的传输比特速率,并且用这些数据流去并行调制多个载波。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OFDM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其逆变换(IDFT)方法解决了产生多个互相正交的子载波和从子载波中恢复原信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KCC)和韩国互联网振兴院(KISA)近日表示,韩国电信与互联网机构将研发并推广旨在有效保障智能手机信息储存与传输安全的韩国加密函式库(cryptography libraries)和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11,(6):8-9
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KCC)和韩国互联网振兴院(KISA)近期表示,韩国电信与互联网机构将研发并推广旨在有效保障智能手机信息储存与传输安全的韩国加密函式库(cryptography libraries)和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5.
《世界发明》2004,26(6):104-105
先锋公司无愧于自己响亮的名字,率先在欧洲市场上推出了带有HDMI(高清晰度数字界面)接口的电视PDP-434HD。这种全新的HDMI接口能以数字形式传输未经压缩的高清晰度视频节目,不久还半用来传输高质量的多声道音频信号(DVD-A和SACD)。  相似文献   

16.
有线电视作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信息网络,从80年代开始,以其收费低廉,节目内容丰富,传输速度快等优势被广大用户所青睐。如今,正从各自独立、分散的小网络,向以省、地市(县)为中心的省级干线和城域联网发展;从单一的以传输广播电视业务为主,逐步向在网络中传输广播电视信息、计算机信息和数据信息等多种综合业务信息方面转变,已初步形成了支持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宽带基础网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空间CCD(电荷耦合器件)大数据量的图像数据的高速实时传输,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速串行接口技术的CCD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可实现2Gbps的数据流传输,经实验验证,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1966年.美籍华人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论文.预见了低损耗的光纤能够用于通信.敲开了光纤通信的大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首次研制成功损耗为20dB/km的光纤.光纤通信时代由此开始。由于光纤通信具有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笔者尝试浅析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并对其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可编程芯片以其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设计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高速数字信号传输及数据处理。主要介绍基于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的高精度信号发生器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突出可编程芯片在信号发生器电路中应用,通过电路仿真和电路板焊装装调试,验证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瑛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356-356,340
笔者初步设计一套实时住房安全监视系统(Web Mon系统),利用无线传感器和数台网络摄影机来取代传统影像监视系统。在住房部署数个Zigbee Sensor(Zigbee——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当外出时Web Mon系统便会启动,监视住房安全。ZigBee具备有低成本、耗电低、体积小、容布建等优点,非常适合于短距离无线传输,同时具有双向通讯功能,非常适用于室内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