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献学的角度研究徐福其人及其东渡,可得如下结论(1)徐福为少吴族裔、徐国后代、战国后期的秦代“齐人”及琅邪方士;(2)徐福二次东渡不归是一次政治避难行动;(3)徐福于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的六七月间,自琅邪港启航,作沿岸逐岛航行,东渡止于日本今和歌山县新宫市;(4)徐福东渡日本,带去了秦代先进的物质文明,形成了弥生文化.  相似文献   

2.
《史籀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籀篇》是周宣王命太史籀主编的。史籀鼎作史留。该书是中国最早的识字教材,经春秋战国秦代广泛流传,直至西汉末年还完整无缺。东汉初发现失六篇,存九篇,西晋全书散佚。辑佚书以王国维《史籀篇疏证》最佳。  相似文献   

3.
1质量单位发展史我国古代对物体质量的认识是从衡器的使用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桔橰、杆秤就得到广泛使用,《墨子.经说下》有"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讲的就是杆秤,权是秤砣。古代质量单位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秦代的衡制有: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秦代的1斤约合0.256千克。古代波斯用卡拉萨(Karasha)作质  相似文献   

4.
《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秦代文学中唯一提及的作家李斯的名篇,无论是从应用文角度还是文学的角度看,它都是一篇优秀的典范,本文试从语言交际的角度,阐释其精当的对说服对象的分析,合理地说服技巧的使用,精当的语言运用,进而达到说服目的的高超的说理艺术。  相似文献   

5.
秦汉都城和陵墓建制的共性是主要的、内在的,个性是次要的、表面的。秦代形成的许多新特点,在汉代都被自然继承,然而汉代以后儒生的活动及儒家学说的高涨,又使汉代都城陵墓的规划更加模式化,更加符合《周礼》的要求。秦制是现实,周制是理想,汉制是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七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秦代编钟一枚,上镌秦篆“乐府”二字。这一秦乐府编钟的发现,为秦代乐府官署的存在提供了物证,从而解决了人们长期争论不休的乐府是否始立于汉武帝的问题。关于乐府的较为详细的记载,要数班固的《汉书》。《汉书·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唐代颜师古在“乃立乐府”句下注道:“始置之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一千年来,颜师古的汉武始立乐府的断语便成了中国文学史、音乐史上的传统说法。但是,史书在武帝以前,已有乐府这一名目的记载。《史记·乐书》说:“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午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司常肄旧而已。”《汉书·礼乐志》也说:“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武帝以前已有乐府和乐府令的记载,那末武帝始立乐府之说,不是很难成立吗?尤其是《汉书·礼乐志》,前面说,惠帝时已有  相似文献   

7.
秦代人权较之先秦人权又有了重大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执政者试图以法律的形式维护人权;二是文人士子著述中有着较强烈的人权精神;三是民间人权意识的觉醒。秦代的人权显示出诸如人权认识的主体范围的拓展、更加关注人的“原生权”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我市武昌区作为国家级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之一,已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执行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学生使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一、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提出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之时,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迈向了一个新阶段,它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改革也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全面贯彻《纲要》精神,是幼教界乃至基础教育界一场历史性、革命性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课程的改革”,课程是联系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桥梁,是教育目标和教育结果的中介。《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以下简称新《课程》)就是为了全面反映《纲要》的教育思想,在吸收我国课程改革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一在数以百计的研究刘勰《文心雕龙》的论文中,专门阐述“奇正”这一组重要美学概念深刻含义的文章却稀如凤毛麟角。因此,当读到《释“奇正”》这样的专题论文(寇效信著,刊《陕西师大学报》八○年第二期,下简称为《释》),就倍觉难能可贵。诚如《释》所指出的:“奇正”一词是“《文心雕龙》以及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组重要概念”,“刘勰虽没有辟专章论述‘奇正’,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是贯串全书的”。刘勰把“观奇正”视为品评文章“优劣”的“六观”之一(见《知音》)就是明证。显然,对“奇正”这一组美学概念作深入地探讨以求得正确的认识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西湖二集》是一部短篇拟话本小说集。凡三十四卷,每卷一篇,书中第十七卷《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载说明前此当有《西湖一集》今不传。 《西湖二集》刊行年代据郑振锋先生考证,大概在明朝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著者署名周清源。别署济川子。武林人。其生平不详。戴不凡先生所搜两条材料略记了周氏景况,一是谈迁“北游录·纪邮》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七月壬辰条: 观西河堰书肆,值杭人周清源, 云:虞德国先生门人也。尝撰西湖 小说。噫,施耐庵岂足法哉!另一条是清初刊《凭山阁汇辑留青采珍集》卷一,有《柴荣陛三十初度序》,署“周清源(蓉湖)”作;(见戴不凡《小说见闻录》)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是中小学图书馆的一部经典文件。贯彻执行《规程》是搞好图书馆工作的关键,而找出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是未来修订《规程》强有力的依据。整理分析了在中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马克思《资本论》特有的叙述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方法不仅贯穿于《资本论》第一卷到第三卷,而且各卷之中无不如此。《资本论》的中心范畴是资本,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在理论上的再现。整个《资本论》是从“资本一般”(第一卷)到“资本特殊”(第二卷)再到“资本个别”(第三卷),这是由抽象的资本范畴上升到具体的资本范畴的一个完整过程。《资本论》的每一卷,也都有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下面,我仅就《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关于资本本质的理论表述层次,来谈谈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E.B.怀特  小雨 《阅读》2012,(5):34-37
《夏洛的网》是一部可以与《小王子》相媲美的世界名著,作者E.B.怀特是美国伟大的散文家和儿童文学作家。这里给同学们节选了重要的一章——第七章《一个坏消息》(分别刊登在上期和本期)。中文版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任溶溶先生的译本《夏洛的网》。大家一定要找来读一读哦。  相似文献   

15.
《审美形态学》是郭昭第的第三部个人专著,也是继朱光潜先生《西方美学史》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又一部个人专著性质的高等学校美学教材。这部美学专著成功修正、整合和超越了传统美学本质论、学科论和形态论乃至审美形态学理论构想,创造性地建构了真正具有全方位视野和完整体系的审美形态学理论,是一部富有创造性的美学专著。其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具有新颖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和文化视界等方面。一、新颖的理论体系虽然雷蒙德《艺术形式的起源》(1892年)、帕克《艺术分析》(1926年)和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1956年)早已提出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资本论》第一卷第107页)。要准确把握这一论断,就要先弄清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 《政治课教学》93年第一期,发表了石先华同志《货币≠金银——兼与罗永昌教师商榷》(以下称石文)。石文对罗永昌同志《一般等价物≠货币》(见《政治课教学》92年第8期)一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下半年出版的《吴秋林文化文艺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是吴秋林自编的论文集。他将他十年来发表在报刊上的论文比较集中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也可以说是他十年来研究成果的一次展览。 十年来,吴秋林同志出版了《寓言辞典》、《寓言文学概论》、《金盘子和红苹果》、《紫芦  相似文献   

18.
(1)在西方经济学家中,承续《资本论》和伯恩斯坦,最早注目于股份制研究的人,是美国制度经济学的早期代表凡勃伦。1904年,他发表《企业论》一书,和《资本论》的认定相同,提出股份制是“信用手段”的一种新的使用方式或曰“信用经济”(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64页,第8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492—493页),是“借助于信用筹集资金以扩大资本的简化程序,在现代工业公司的改组与合并中达到了发展的顶点”(第67页)。由此,凡氏认  相似文献   

19.
《十叟长寿歌》在近年来,经《体育报》、《大众医学》等报刊转载后,现已广为流传。但此歌的作者是谁?1981年林乾良在《大众医学》(1981年2期)的一篇文章中,“首次宣告”此歌是徐陬(文中写为辙)、徐微夫妇所作。同年3月27日,《体育报》公布徐陬给该报的信,标题为:《<十叟长寿歌>并非古词,实系徐微一九四六年所作》。至同年底,浙江电视台在《卫生与健康》节目中播出洁雅写的:《访<十叟长寿歌>作者徐微同志》文章  相似文献   

20.
在修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在北京选择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进行小范围的为期一学年的实验。一、实验目的(一)评定《标准》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为《标准》的实施提供实验依据;(二)摸索试行《标准》的教学、锻炼程序的做法和具体经验,为进一步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