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辐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1.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辐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在教学中,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出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回归生活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刘云峰 《辅导员》2010,(10):J0006-J0006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辐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  相似文献   

4.
陈涛 《考试周刊》2011,(43):93-93
在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下,在新课程理念下,该用怎样的观点体现我们的新教材呢? 一、生活观——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也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这样课本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数学搭起了一座平台。它说明了任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儿童生活的素质,都可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燕君 《云南教育》2003,(25):23-25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数学课程在注重数学的工具性能的同时,更强调数学的育智功能和完善自我功能,也就是注重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用怎样的观点实施我们的新教材呢?一、生活观———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课本中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它只是在喻示,任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儿童生活的素材,都可…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现在的数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新数学课程在注重数学的工具性能的同时,更强调数学的育智功能和完善自我功能,也就是注重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用怎样的观点实施我们的新教材呢?一、生活观———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也只应是生活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这样看来,课本无非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教材中许多单元都安排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有鉴于此,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是说,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自由驰骋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给学生一个驰骋的舞台,利用教材内容、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尽情地说、想、问。一、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挑战的舞台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素材、回归生活空间.以数学教学为载体,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自己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生活课程”,体验自己所获得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数学”、“必需的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质量、教育的质量、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是说,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自由驰骋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给学生一个驰骋的舞台,利用教材内容、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尽情地说、想、问。一、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挑战的舞台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思想已被越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材中多数的单元都有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的无穷奥妙。  相似文献   

13.
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的直接形式.每天学习的新内容经常要通过作业来体现.因此,做作业成了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程序. “让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创造型人才!”从数学教育与21世纪社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提示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变化,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人员在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应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学生学的数学课本内容是什么”,而是“学生学完这些数学知识后掌握了哪些技能,能够做什么”,这向我们表明: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今后更好地使用数学,它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因此,教师应设计一些新型作业,让学生乐做.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经验出发,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初中几何课本中,除了练习、习题以外,还有要求学生“做一做”的.“做一做”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我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增强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方面的训练.现举课本中的两例“做一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课本题是由教育专家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编制而成的,每一道题的选取,都有其潜在的学习功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习题,让学生充分重视课本中的习题,使散落在课本中的颗颗“珍珠”,发出耀眼的光芒.现以苏教版数学必修I为例,谈谈如何用好课本中的题目,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数学家奥加涅相说过“必须重视 ,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中学数学课本中的例、习题凝聚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心血和经验 ,应当加强对课本例、习题的研究 ,充分挖掘其深层功能 ,给学生一片广阔的数学天空 ,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习题中蕴含的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1 挖掘例、习题的数学背景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当下学生课业中的重要一项,它的学习从学生的小学一直贯穿至大学,所以专业的教育人士一再呼吁加强数学的教育力度.而在一再加强的教育力度背后,现实情况下教师们往往会致力于对学生解题的直接培养,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动的分析以及对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而我们要明白的是:数学中的数字与计算对于生活的利用度并不是很大,而蕴藏在数学背后的数学思想才是我们更应该学习的东西,它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理性思维甚至整个思维模式.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分析以及数学思想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张惠娟 《天津教育》2023,(28):95-96
<正>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的落实与推进,课后服务在小学校园中开展得如火如荼,造福了广大的学生与家长,减轻了双方在学习与教育上的负担。课后服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发展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脱离课堂、课本的桎梏,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魅力。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学生眼中的“难题”。在不少学生看来,数学学科既枯燥又乏味,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童趣数学”课程在课后服务中的实施就显得重要且必要,既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够实现数学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发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开创了一种别样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于萍 《辽宁教育》2005,(9):46-46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然而现在学生每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少兴趣,量的实际概念和鲜明的图形表象无法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造成课本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脱轨。基于此,《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落实这一目标,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一、从学生自我体验出发,创设学习情境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