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人有嗜书之癖.因此,一直对古今藏书家敬而羡之,对历代藏书楼心向往之.近日,在书店忽见架上同时陈列着装帧极雅致的由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藏书楼>和由傅璇琮、谢灼华先生主编的<中国藏书通史>,不禁狂喜.一经翻阅,更爱不释手,立即掏出三四百元一举买下.对"工薪阶层"来说,这也可算是豪快之举了吧.  相似文献   

2.
毛表、毛扆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出版家、藏书家汲古阁主人毛晋的四子和幼子.兄弟两人师事魏冲是他们自己在跋<诗经阐秘>中说的,应该可信.两篇跋文笔者曾见两种版本:一是潘景郑先生校订的<汲古阁书跋·附录>(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一是台湾省"中央"图书馆收藏、编辑的<中央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1982年台北市影印本).经过核对,两本跋文出入不大,影印本有表、扆印章和表跋末署"受业门人",多出"门人"二字,其它无异.兹据真迹印本照录于下:  相似文献   

3.
<正>缪荃孙(1844-1919)先生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学者,在版本学、目录学、金石学、方志学等方面皆有重要成就。缪荃孙先生先后参与创办了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创立者之一。今年是缪荃孙先生诞辰170周年,也是国家图书馆建馆105周年,为了纪念缪荃孙先生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探讨总结其学术思想,特别是文献研究和图书馆学思想,现拟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办缪荃孙诞辰170周年纪念会暨学  相似文献   

4.
孙麒 《图书馆杂志》2007,26(11):73-76
宗文堂本<艺文类聚>刊印年代问题,学界历来存在争议.由于此本之传世印本多被书贾割去跋文及落款以冒充早期刻本,故清代藏书家多视其为元刻;近代傅增湘先生据字体及雕工风格,认定其为明刻;建国后发现该本有完整跋文,落款为"明嘉靖九年".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宗文堂本<艺文类聚>与现存最早之南宋本、与其关系最近之胡缵宗本比勘结果,发现不能仅据跋文落款,即断定宗文堂本<艺文类聚>刊于嘉靖九年,其具体刊印年代仍待进一步研究.研究中亦发现宗文堂本<艺文类聚>所据之底本别有来历,或为一未知宋元旧刻.  相似文献   

5.
"预立遗嘱",即右老在其手创斗口农事试验场亲书刻石的那篇文字(见附图).先生文豪,一生著作不计其数,以"遗嘱"为极著名极有特色的一篇.关于这篇文字的写作时间,一般都认为是1934年.如张文生<怀念于右任先生>(<陕西文史资料>第十六辑)、马志勤<于右任先生创办斗口村农事试验场始末>(政协陕西省委、成阳市委、三原县委<于右任先生>)、佚名<于右任先生在故里二三事>(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集>),及陈四长、播自新<民国奇才于右任>、许有成、徐晓彬<于右任传>等,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6.
孙毓修先生是商务印书馆早年的一位高级编辑,版本目录学家、古籍整理学者和著名的藏书家.他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协助张元济创办涵芬楼,主持涵芬楼古籍的鉴定和整理工作,并写出<图书馆>一文,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7.
嘉兴私家藏书发轫于宋代[1],藏书家辈出,成就卓然,"大抵收藏书籍之家,惟吴中苏郡、虞山、昆山,浙中嘉(即嘉兴)、湖、杭、宁、绍最多"[2],至清代达而到鼎盛,据<中国藏书家考略>一书中所收录的历代-480余名藏书家中,仅清朝一代,嘉兴藏书家就有62人.  相似文献   

8.
朱敏 《编辑学刊》2004,(6):51-54
姜德明,1929年出生于天津,1950年进入北京新闻学校学习,一年后分配至人民日报编辑部,长期从事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1986年离开这个平生热爱并工作数十年的岗位,主持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工作,退休前担任该社社长职务.他痴迷于中国现代文学书刊的收藏,所藏甚丰,是继唐弢之后国内著名的现代文学收藏家.同时,他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热衷于书话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过散文集<南亚风情>、<清泉集>、<雨声集>、<寻找樱花>等十余本散文集,书话集有<书叶集>、<书边草>、<猎书偶记>、<新文学版本>等近二十本.此外,他还编有多种图书.在他的大量编著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藏书家和编辑家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江苏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三期刊载了黄明先生题为<对CNMARC国内地区代码之我见>(以下简称<我见>)一文,笔者读后颇有心得与收获,但我们认为黄先生文中真假CNMARC之分和国内地区代码设置问题的观点值得探讨.因此,本文也就CNMARC的发展沿革与有关地域信息代码的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兼与黄明先生商榷,并请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建设>2000年第1期登有"<永乐大典>中发现<西游记>"一文,读后想起曾在书中见郑振铎先生谈起过这一发现,而时间应该是在解放以前,不知这两个发现是否属一回事,遂查到郑振铎先生<西游记的演化>一文.郑振铎先生在此文中阐明了他本人对于这一发现及<西游记>作者身份的看法,这里不妨摘录几条,也许会有读者对此感兴趣.  相似文献   

11.
在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中,图书收藏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间,私人藏书楼起了重要作用.浙江海宁自古文风盛茂,藏书家代有闻人,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王国维在<敬业堂文集>序中叙述海宁藏书时说:"固文献之邦也.康雍之际,他山先生得树楼与马寒中道古楼,并以藏书著闻东南.至乾嘉间,吴氏拜经楼、陈氏向山阁之藏.  相似文献   

12.
浙江湖州学人张建智先生,出身于南浔书香世家,曾任湖州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涉猎甚广,著述有<张静江传>、<中国神秘的狱神庙>、<嘉业南浔>、<易经与经营之道>、<儒侠金庸传>等多种,但其随笔集却只有先后列入"远东嘹望丛书"的<诗魂旧梦录>(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版)和<红楼半亩地>(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版)两部,读来甚获教益和丰富趣味.  相似文献   

13.
近日拜读了方厚枢先生<听老编辑讲那动人的故事--<编辑之歌>编辑札记>(载<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2期)一文,得知方先生的近况:八十有二高龄的他仍在为主编<编辑之歌--怀念远去的英才>文集的工作忙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4期刊载迟乃鹏先生<新旧(唐书>等对刘禹锡作<竹枝词>的误记>一文指出,<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九三<刘禹锡传>皆误记刘禹锡<竹枝词>作于郎州,实则应作于夔州刺史任上,甚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编辑>2007年第4期,在显要位置刊登了李景和先生的长篇论文<构建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副题略).李先生在论文中一方面批评<编辑学理论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编辑活动说",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编辑行为说".文章有破有立,读后颇有启发;同时对李先牛的批评和观点,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下面提出来向李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16.
胡三省是宋末元初著名的爱国史学家、训诂学家、藏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长期被湮没,<宋史>、<元史>无传、<宋元学案>也仅有百余字的小传.该文介绍了胡三省的生平,并对其<资治通鉴音注>的成书以及各种版本之间的流传脉络做一考述.  相似文献   

17.
安拴虎 《编辑之友》2010,(12):104-106
<编辑之友>2009年第2期发表了拙作<浅谈"冒号+'因此'"句式的不成立>(为行文方便起见,以下简称<浅谈>),文章是与<编辑学报>长年来将一些说明因果句处理成"冒号+'因此'"的句式的做法以及与<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同仁"的"答疑"进行商榷的,不意却引来李兴昌、陈浩元两先生的副题为"答安拴虎先生"的文章(<编辑之友>2009年第11期),主张:"说明原因的复句+冒号+'因此'"的标点法足对的(以下简称<是对的>)!  相似文献   

18.
赵世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水利专家和藏书家.建国初年他不仅无私将珍贵典籍<金石录>献给国家,还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书籍倾囊献给国家图书馆;其藏书思想也颇为开明和有特色,这些都对中华文化的保存、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大学>2009年第1期发表了蓝鸿文先生的文章<我的声明>(下称<声明>),想不到本人的一篇小文(见<新闻大学>2008年第1期<历史需要宽容还是需要真实?--关于范长江"新说法"的思考>)竞能引来蓝老的垂青和赐教,本人感到非常荣幸.既然蓝先生已经以<声明>的方式将若干意见公开刊发出来了,这里本人也希望能借<新闻大学>一角,就蓝先生在<声明>中提到的本人在介绍蓝、尹之争时"貌似客观,实则歪曲并篡改"蓝先生原意的问题以及蓝先生与尹韵公发生争执的其他若干问题,谈谈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看法.希望它的发表能有助于当前范长江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20.
<档案管理>2009年第6期刊登的归吉官先生的<关于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思考>(以下简称"归文")一文,提出了"档案客体价值"的概念,并"就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与归吉官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