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益铭 《今传媒》2010,(12):8-10
一个从三千年前的古城墙里走出来的女孩,带着秦砖汉瓦的潮湿气味,穿过黄土高坡的嘹亮民歌,嗅着热腾腾的甑糕的香气,在兰花素布门帘后面听着婆姨们羞涩的笑声长大,长成一个沉默、害羞、爱幻想却又执着、勇敢、不服输的女子。她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记者柴璐,她3岁,第一次站上舞台背诗,表情丰富、手舞足蹈,赢得了一口袋的糖豆;她说22岁到今天,选择了一条路,没有拐过弯,没有停过脚,无论晴天还是雨季,无论泥泞还是平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一直走着,一走就是十年,一直走到大家面前。本期就为大家展现这样一位美丽执着坚强的主播柴璐。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3,(6):72-74
<正>早慧、天真的女孩濮琳丝原本是个“小公主”一般的幸运儿,过着梦幻般的日子,然而突然袭来的一场厄运让她从高贵的“小公主”变成了孤独的“灰姑娘”。坚强而善良的丝丝在好朋友智能小熊忧米的陪伴下,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并始终坚守着对生活的希望,最终度过了生命中最灰暗的日子,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真正的公主”。  相似文献   

3.
邓笛 《新闻世界》2007,(11):50-50
十一岁的女孩安琪娜患上了一种危及神经系统的严重疾病。她不能自如行动。只能终日以床为伴。医生称,她基本上已经没有康复的可能,这辈子或许再也无法自己走下床,除非她有超常的意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孩”文花枝,许多人都很熟悉。这个23岁的女孩,在遭罹车祸身负重伤的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首先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因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她永远地失去了左腿。面对高位截肢的残酷现实,她乐观开朗,笑对人生。她这种恪尽职守、先人后己、坚强勇敢和乐观向上的“花枝精神”,至今仍感动着国人。  相似文献   

5.
李理 《新闻天地》2008,(3):26-29
她是一个“爬行女孩”,一群“驴友”发现了她,她的生活状态及命运开始了变化。于是,爬行女孩,驴友,教授,共同编织了一个感人故事。2008年1月30日,驴友和教授护送“爬行女孩”回家过年。  相似文献   

6.
电脑病毒     
谢尔盖和列娜已经交往一个多月了。今天这是她第一次允许他送她回家。他们在门洞口热吻了好长时间,后来列娜邀请谢尔盖上楼去喝一杯咖啡。他们进门后就去了厨房,列娜马上煮了一杯咖啡,他们喝完后,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坐在那儿吸烟。他们虽然什么也没说,但彼此都感觉到今天一定会发生他们从相识那一天起就希望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7.
张虎林 《新闻世界》2006,(12):37-38
居住在钢筋水泥“盒子”里的都市人,谁不渴望坐在家里就能过上美丽浪漫的田园生活:吃自己亲手种植的花草茶,在姹紫嫣红中享受一种幽雅情调。就 连美国总统布什,都热衷种菜养花呢!然而,绒里人哪有土地呀?如今好了,一位叫马琳的女孩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她设计的时尚“迷你菜圈”一问世就风风靡京城,还出口到了日、韩和新加坡等她。这一绝妙创意,为女孩赢得了200多万元惊人财富!且看她有什么成功秘诀:[编按]  相似文献   

8.
人生每天都是壮丽的冒险──访奥丽亚娜·法拉奇[日]下村满子刘明华译上期内容提示:关于奥利亚娜·法拉奇的爱情生活,下村满子一无所知,只是在与她见面时才得知,两年前她心爱的恋人死亡了。亚历山德罗斯·帕纳格力乌斯──—位希腊抵抗运动的勇士。在法拉奇前去采访...  相似文献   

9.
荷兰《少年报》有一名11岁的女记者,名叫比尔特娜,是个农民的女儿。她要算是目前世界上年龄最小的记者了。在1979年国际儿童年里,报社曾派比尔特娜去采访世界粮食组织大会。会议期间,她表现得非常活跃、勇敢。中国少年报今年7月23日在二版以图片新闻的形式,对这位11岁的女记者作了介绍,中国的小朋友们看了特别感兴趣,纷纷给报社写信,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在帕丁顿车站的一个咖啡店里,我问一个正在看报纸的女人,能不能在她的桌子边坐下。她抬起头,我们同时认出了彼此:我俩曾在一个为未成年母亲提供培训的慈善机构共过事,我教那些女孩英语,莎莉教数学。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1.
初识龙慧,是她在武汉立美整形之后的媒体报道上,以为她只是众多爱美女孩中的一个,没什么特别之处,直到与她见面,才了解生活对于她来说比普通人更加沉重。16岁承担生活的重担24岁的龙慧并不避讳自己来自农村,童年的回忆,她讲起来波澜不惊。那是在随州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贫穷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土房一到下雨天就漏水,木板当桌、门板作床,家里唯一的奢侈品就是一个9瓦的灯泡。高中还没有读完,家里已经没有办法支付三个孩子的学费,龙慧带着无奈也怀揣着希望离开家乡。  相似文献   

12.
常被男生拉去做军师,伸手往茫茫人海中一点:“看,就是她。”接下来的问题千篇一律——我该怎样讨得她欢心?请她看电影她会觉得老土吗?时下哪家餐厅最受女孩欢迎?她要过生日了,怎样的礼物才能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3.
填履历表上的工作单位和职务时,达吉娅娜·苔丝总是填在《消息报》,任特约记者。苔丝是在1939年当上《消息报》的特约记者的。在这之前,她写诗,写报告文学,是苏联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米哈伊尔·柯尔卓夫建议她停止写诗,向另一方向走,去从事新闻工作的。苔丝离开《星火》杂志社,开始了她所说的“一种新的生活、不平静的、困难的、美妙的记者生活”。在苔丝看来,记者生活是再好不过的了。岁月流逝,几十年过去了,当人  相似文献   

14.
爱人的心     
他爱上那个女孩的情形,仿佛一个小从前的一女孩曾经是他的学生,在很年轻的外她的沉静温柔仿佛能够包容一切。作他们间是很普通的关系,她仰尊敬而体贴。而他看她,只是很普通甚至因为她并不很出色,没有问题出在他的一次长达半年的出差。她细心地也许是也并没有特别的但他还是着了  相似文献   

15.
口味     
想起有次在列车上,一个女孩对男孩说要吃桔子,男孩说哪来桔子,吃个苹果吧。女孩坚持要吃桔子,男孩说你吃苹果的时候想象是在吃桔子你就会吃出桔子的味道来。女孩不开心,男孩看着书也不理睬她。我被这种理论逗乐了,男孩听见了对我笑了一下。一会儿女孩吵着要吃鸡翅,男孩从包里翻来翻去只找到了袋装的鸡腿。接下来的对白又让我乐了一次,男孩对我说她就爱  相似文献   

16.
睡衣上街     
我第一次听到人家跟我讨论睡衣话题还是很多年前。一个女孩向我提出她少女的困惑:“为什么你们上海人喜欢穿着睡衣上街?”我听完一愣,想起我的妈姨姑婆,总是做着堪称精品的头发,踩着精致的高跟鞋,穿一套花色睡衣,神采昂扬地走在去买小菜、买彩票或者搓麻将的路上。若不是突然被局外人问起,我还以为穿睡衣出门是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17.
7月,一位女记者打动了众多网友,她就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最终没能醒来.  相似文献   

18.
错打的电话     
前些天我接到一个电话,一个陌生女孩的来电,电话里她开口就问,你是在北京还是在香港呢?我很客气地反问,请问您是哪位?她说,你别装了,前天我们刚还见面今天就把我忘啦。我仍然客气地问第二遍,请问您是哪位?她有些气愤,说,我是谁你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一个刚毕业的女孩前往内蒙,应聘蒙语翻译,她问前来接车的清瘦年轻男子,“你是在公司做什么的?”男子说,“我只是个普通做事的。”女孩点点头,“那你要告诉你们董事长,我为了这份工作申办了护照,办护照的两百块钱公司要给我报销。”女孩想想又很认真地回头叮嘱了一句,“记得一定要跟你们董事长说哦。”  相似文献   

20.
马尔马拉海中倒映着古罗马帝国的残阳,海岸边,剪影般的断壁残垣如此苍凉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世界几乎遗忘了伊斯坦布尔的存在。我的出生城市在她20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她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的作家帕慕克如此写道。土耳其语中,"忧伤"音为"呼愁"。背负着帕慕克的沉沉"呼愁",我乘坐的飞机从北京起飞,穿越古老的亚细亚,掠过连绵数千里的古老丝绸之路,向伊斯坦布尔飞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