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野性的呼唤》被称之为是有关狗题材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狼孩》由于其蕴涵的生态思想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两部小说都涉及人类和自然及动物的关系。本文从生态主义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主题和意象,旨在表明东西方作家虽然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学是面对工业化造成的普遍的生态危机应运而生的文学,是工业化背景下的文学。生态文学中,生态包含自然的生态和精神的生态,作品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内心的和谐。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作品《狼孩》中蕴含着生态小说作者对于生态问题的多维表达。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想要追寻最初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在当前状况下如何面对自然正是生态小说创作者们希望读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婷婷 《文教资料》2007,(33):32-34
19世纪法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以丰富的生态思想内涵,被视为生态文学的经典之作。从新近崛起于英美文艺界的生态批评视角来审视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对作家的生活观、自然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等对现今社会仍有启示作用的生态观念有更深层的理性认识,并体味他流露在作品中的具有前瞻性的生态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郑兰 《培训与研究》2010,(10):11-14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女性和自然恰巧也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是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个焦点。小说从反人类中心主义,反男性中心主义,文明和自然、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反映了作者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的生态女性主义要素写作及其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批评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生态整体观、感悟自然和适当索取对西语裔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芒果街上的小屋》进行分析,发现这部小说富含生态批评思想,旨在推动西语裔文学的生态批评并激发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短篇小说《黑兹尔飓风》和《美洲红鹮》中体现了作家对自然的双重性态度。阿特伍德把表现自然的破坏力、自然的治愈力以及保护自然的思想融入这两个故事,实现了不同作品中生态内涵的有机互补,体现了其生态思想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7.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50年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其中所揭露的生态问题及作家对生态的焦虑是整部小说的主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性生命的荒原化。生活在父权社会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婚后由自信独立逐步变得沮丧麻木,从话语权的消失到生育权的被剥夺,鲜活的生命变得如同即将枯死的野草、不毛之地的荒原;二是自然的荒原化。莱辛在作品中批判地揭露了现代文明社会带给大自然的重创,尤其是斯莱特们对掠夺和榨取土地的无情和贪婪,最终导致一片片沃土变成了荒原。莱辛的小说彰显了她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男女平等、天人共存。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西部生态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西部生态小说大多出自西部本土作家或有西部生活经历的作家之手,他们通过小说叙事,充分表现了西部的自然、文化,同时也反映了西部的社会与人的生存状况,作品充分挖掘和表现了西部精神。这种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在艰苦生活与严酷自然中展现的人的坚韧不拔与斗争精神;为了维持生存和保护生态而体现出的奉献精神与乐观态度;在面对工业化的冲击,对传统生活方式与文化的坚守精神;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寻求突破,进行探索和革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将她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融入《黄色墙纸》的创作之中。小说通过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流露出作家对隐含等级制和性别歧视的诸如男人与女人、理性与非理性、文化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精神与肉体、太阳与月亮、日与夜等二元对立思想的痛斥。另外,作品还反映了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永续共生的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女性主义小说通常以历史理性的光辉,观照人类本身的自然生存状态,凭着悲天悯人的关怀之情倡导一种平等的、环保的、和谐共生的社会生存样态。她们从独特的观察视角来探讨自然的现状,剖析着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关系,从性别与环境的角度审视女性的自我意识,审视两性之间的平等关系,既透着女性主义的基调,又涵盖生态伦理的判断。本文选取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女性主义小说作家,来分析她们作品中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D·H·劳伦斯小说《虹》中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父权制统治对自然与女性的迫害,呼吁消除文明与自然及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体现了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指出在探索人类自然、男女两性的关系方面,劳伦斯的思想与20世纪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相契合,研究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远离尘嚣》是英国杰出乡土作家托马斯·哈代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威塞克斯小说。一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小说的女性观、宗教观、现代意识等进行了广泛讨论。但是,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哈代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敬畏自然、回归自然和融入自然的自然生态观更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解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批评家经常从生态女权主义批评的视角解读萨拉·奥恩·朱厄特的小说,尤其是其短篇小说代表作《白苍鹭》,认为小说中所展示的乡村与城市、田园与工业、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对立主题使它成为一篇理想的生态女权主义作品。然而通过对《白苍鹭》以及作家其他小说从作家暧昧的语言叙述策略、人物社会性别角色的互换以及大自然中动植物的象征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朱厄特小说中蕴含的城市和乡村、自然与人类以及女性和男性个体差异之间是相互依赖、彼此相融而存的关系,与当代生态女权主义所强调的联系性的观点相暗合,远远超出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态女权主义的本质主义狭隘性。  相似文献   

14.
《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小说。本文旨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从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和女性与自然三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以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工业时代初期,出现了英国最优秀的小说作家劳伦斯。在当今时代的世界文学领域中,劳伦斯的作品具有着世界文坛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英年早逝,让世人惋惜,但他所创作的几十部作品中,每一部小说都是艺术,成为现代文学的无价之宝,产生了深远影响。《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他将自己的思想借助文中人物进行转述表达,表面是在描写两对情侣之间的情爱纠葛,但潜在的却强烈的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对生态的观点与思想。因此,对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的生态美学进行全方面深入的解读,以期准确把握劳伦斯的自然价值观与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6.
赵娟 《文教资料》2012,(7):36-38
丹麦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充分地展现了人与地方的互动关系。文章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解读《走出非洲》,从地方与故乡的双重互动,地方居民之间的情感认同,地方丧失这三个方面分析这部小说中的地方,探讨地方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发掘作品所传达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李学辉的长篇小说《末代紧皮手》是一部极富地域特色的乡土小说,作品围绕末代紧皮手——余土地的命运展开描写,同时展现了从解放前到文革后这段历史时期巴子营人与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世世代代的巴子营人来讲,土地就是他们的生命,自然就是他们永恒的家园,在对土地的眷恋、敬畏以及捍卫中他们俨然已经和自然融为一体了,而作家正是通过对作品中这一主题的揭示彰显了其不自觉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是美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白鲸》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作品。多年来,人们对于该小说的解读众口不一,但对它的宗教研究还比较少,尤其对于小说中生态神学发掘几乎处于缺失状态。文章试图从生态神学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解读,发现这些内容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相关主题,这正是作者生态神学思想的体现。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基督教生态神学思想并非是只关心灵魂的救赎,也关注现实中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享有盛名,他在小说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工业化的憎恶,并致力于人类心理的探索.在其经典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他笔下的月亮、花和动物意象与人物相契合更为其作品增加了韵味与生态内涵.从生态批评角度重读小说,有益于理解劳伦斯的生态意识从而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发掘和解读蕴含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对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以及作品蕴涵的意义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对斯坦贝克的<菊花>进行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读,揭示小说中自然(菊花)与女性的密切关联性以及作家对自然与女性的命运的深深关注.这篇小说辰示了自然环境、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描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预设了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共生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